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小身影 大书香 16岁的她已是书展“十年老友”
2025-10-27 07:1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专题】第十届浙江书展 2025海丝之路文旅博览会 2025宁波国际旅游展

干妤晨(左)在为读者盖章。

  10月26日下午,海丝文旅大展接近尾声,馆内依然人头攒动,宁波外事学校高二学生干妤晨的盖章岗位前,也排着长长的队伍。

  这个16岁的法语专业女生,手腕抬起、蘸墨、按压,一枚印着天一阁图案的纪念章,稳稳落在读者的笔记本上。这样的动作,她已重复了一整天。

  书展“十年老粉” 16岁的她从书迷成为志愿者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老练的志愿者,已是浙江书展的“十年老粉”。

  6岁时,干妤晨第一次走进宁波书展(后更名为“浙江书展”);2020年浙江书展永久落户宁波,她每届都来;如今,她从一名台下的小读者,站到了服务读者的岗位上。

  “第一次来书展,我才上一年级。”干妤晨清楚地记得,当时书摊两侧堆着书,像小山似的,“我扎进书堆,最后选了两本童话书,抱着回家翻了好几遍。”

  从那以后,每届书展她都没缺席,买书的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第一届两本,后来三本,再之后四本……今年又买了两本张爱玲小说,还有一本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就是书名太长,现在还没记全。”

  2025年成为浙江书展志愿者,对干妤晨来说是“水到渠成”:年龄够了,加上平时在学校书店做志愿者,打扫图书馆、整理书籍,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邀请,她立刻答应了。

  她的工作很明确,给读者盖纪念章,章上印的都是宁波的特色景点,包括天一阁、鼓楼等,“每次盖的时候,有人问起这些地方,我就跟他们讲讲,挺开心的。”

  工作这些天,她遇到了不少有意思的读者。一位老爷爷,从布包里掏出几本书,有雨果的作品,还有一本有关王阳明的书,刚好她的印章里有王阳明的图案,盖完后爷爷笑得特别开心,还掏出《悲惨世界》,让她再盖个天一阁的章。

  “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爱来盖章。”干妤晨懂这份心思,“就是想留个纪念,证明自己来过书展。”

  今年书展有夜市,她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昨天从上午8:30忙到晚上8:30,手都酸了,但看到大家盖了章后高兴的样子,我就觉得值。”

  书香十年悄悄改变了她的阅读轨迹

  书展,悄悄改变了干妤晨的阅读轨迹。6岁时的她只爱读绘本,“不管爸妈怎么劝,就喜欢看画多的。”

  在书展上的阅读,让她从绘本慢慢过渡到文字书,后来越读越入迷,家里的书也堆得越来越高。

  这几年,干妤晨每年至少读40本书,“每个月读三四本,从没间断。”今年她给自己定了目标:读到50本。

  现在,她比初中时有了更多的思考能力,“也能啃厚书了,比如《棉花帝国》,讲资本主义全球史的,慢慢读也能读进去。”

  她告诉记者,最爱读小说,“一看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跟看电影似的,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两个小时。”最近,她还开始读历史类书籍,“想多了解点历史上的事。”

  聊起书展的变化,干妤晨有自己的观察。2023年的书展让她印象最深,“那年有很多好书,消费优惠也多,我跟爸妈一起通过云闪付买了好几本,还有不少文创产品。”

  至于今年的书展,她也提了点小期待,“文创产品有点多,希望能多增加点书,尤其是平时不怎么能刷到、能补充知识的书。”

  阅读不仅成了干妤晨的习惯,还悄悄改变了她的择业方向。作为法语专业学生,她想做一名法语翻译,“尤其是法国文学翻译。”

  从6岁趴在书堆前翻绘本的小孩,到16岁给读者盖章、聊文化的志愿者,十年间,干妤晨和书展共同成长。

  或许书展不仅仅是卖书、看书的地方,更是一座桥,连起了宁波的文化、读者的热爱,还有每个普通人的成长。

  记者林微微文/摄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小身影 大书香 16岁的她已是书展“十年老友”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10-27 07:19:00

干妤晨(左)在为读者盖章。

  10月26日下午,海丝文旅大展接近尾声,馆内依然人头攒动,宁波外事学校高二学生干妤晨的盖章岗位前,也排着长长的队伍。

  这个16岁的法语专业女生,手腕抬起、蘸墨、按压,一枚印着天一阁图案的纪念章,稳稳落在读者的笔记本上。这样的动作,她已重复了一整天。

  书展“十年老粉” 16岁的她从书迷成为志愿者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老练的志愿者,已是浙江书展的“十年老粉”。

  6岁时,干妤晨第一次走进宁波书展(后更名为“浙江书展”);2020年浙江书展永久落户宁波,她每届都来;如今,她从一名台下的小读者,站到了服务读者的岗位上。

  “第一次来书展,我才上一年级。”干妤晨清楚地记得,当时书摊两侧堆着书,像小山似的,“我扎进书堆,最后选了两本童话书,抱着回家翻了好几遍。”

  从那以后,每届书展她都没缺席,买书的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第一届两本,后来三本,再之后四本……今年又买了两本张爱玲小说,还有一本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就是书名太长,现在还没记全。”

  2025年成为浙江书展志愿者,对干妤晨来说是“水到渠成”:年龄够了,加上平时在学校书店做志愿者,打扫图书馆、整理书籍,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邀请,她立刻答应了。

  她的工作很明确,给读者盖纪念章,章上印的都是宁波的特色景点,包括天一阁、鼓楼等,“每次盖的时候,有人问起这些地方,我就跟他们讲讲,挺开心的。”

  工作这些天,她遇到了不少有意思的读者。一位老爷爷,从布包里掏出几本书,有雨果的作品,还有一本有关王阳明的书,刚好她的印章里有王阳明的图案,盖完后爷爷笑得特别开心,还掏出《悲惨世界》,让她再盖个天一阁的章。

  “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爱来盖章。”干妤晨懂这份心思,“就是想留个纪念,证明自己来过书展。”

  今年书展有夜市,她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昨天从上午8:30忙到晚上8:30,手都酸了,但看到大家盖了章后高兴的样子,我就觉得值。”

  书香十年悄悄改变了她的阅读轨迹

  书展,悄悄改变了干妤晨的阅读轨迹。6岁时的她只爱读绘本,“不管爸妈怎么劝,就喜欢看画多的。”

  在书展上的阅读,让她从绘本慢慢过渡到文字书,后来越读越入迷,家里的书也堆得越来越高。

  这几年,干妤晨每年至少读40本书,“每个月读三四本,从没间断。”今年她给自己定了目标:读到50本。

  现在,她比初中时有了更多的思考能力,“也能啃厚书了,比如《棉花帝国》,讲资本主义全球史的,慢慢读也能读进去。”

  她告诉记者,最爱读小说,“一看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跟看电影似的,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两个小时。”最近,她还开始读历史类书籍,“想多了解点历史上的事。”

  聊起书展的变化,干妤晨有自己的观察。2023年的书展让她印象最深,“那年有很多好书,消费优惠也多,我跟爸妈一起通过云闪付买了好几本,还有不少文创产品。”

  至于今年的书展,她也提了点小期待,“文创产品有点多,希望能多增加点书,尤其是平时不怎么能刷到、能补充知识的书。”

  阅读不仅成了干妤晨的习惯,还悄悄改变了她的择业方向。作为法语专业学生,她想做一名法语翻译,“尤其是法国文学翻译。”

  从6岁趴在书堆前翻绘本的小孩,到16岁给读者盖章、聊文化的志愿者,十年间,干妤晨和书展共同成长。

  或许书展不仅仅是卖书、看书的地方,更是一座桥,连起了宁波的文化、读者的热爱,还有每个普通人的成长。

  记者林微微文/摄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