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曙芝江社区。
甬派客户端记者 冯瑄 通讯员 邬昊睿
今天记者从市住建部门获悉,连日来,省提升办组织专家进社区指导服务宁波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情况。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宁波将新建成50个未来社区(完整社区)。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
“宁波的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从‘加快完成建设’向‘实现长效运营’转型升级,在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提升社区服务自我造血能力,激发项目内生动力,从而实现有效服务、有效运营、有效投资。”市住建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今年,宁波又新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未来社区(完整社区)。
走进海曙芝江社区,社群之家、锻造美好运动空间、银龄乐活中心和儿童驿站等服务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是青创型社区,通过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成功盘活闲置空间2100余平方米。”该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众筹金点子”“一起来营造”等活动充分排摸居民需求、广泛汇聚民智民力,打造了10余处居民喜爱的“元气空间”,同时引入“空间+社群+主理人”运营理念,让社区主理人成为空间“当家人”。

通山社区。
作为宁波今年第一个完工的新建类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北仑通山社区针对“品质生活区高知高收人群、回迁区中老年居民”等不同群体,打造14200平方米公共服务空间,社区内风雨连廊、主题架空层、空中花园等设施齐全,双创空间、百姓健身房、托育中心等场景落地,成为空间融合、生态连续、功能复合的未来社区(完整社区)。

镇海炼化社区。
“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是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的核心重点场景。
在鄞州新著社区,打造了开放式邻里中心、“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一老一小”共同富裕综合体,分层分类覆盖各年龄段居民需求。
其中共富综合体以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为主攻方向,以“一老一小”为切入口,辐射全年龄段,实现“老幼共托、代际互助、普惠共享”,每年开展为老服务不少于100场。
“不出社区,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就餐、理疗等养老服务,交关好。”该社区居民陈红说。
象山瑶琳社区新建了瑶琳芯·邻里中心、社区文化家园、社区微客厅三大功能场景,总面积超过4500平方米。
社区食堂推出的爱心早餐计划,让长者、残疾人士的“一顿热乎饭”有了着落;智能健康设备的引入,把初诊疗和健康咨询送到了居民身边;“四点半学校”为放学孩童提供了安全港湾,也让家长安心;而“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夜校和老年大学,则分别满足了孩童的才艺梦、青年的技能梦与长者的学习梦,真正实现了全龄友好、其乐融融的社区生态。

象山瑶琳社区。
盘活闲置空间让社区更“未来”。
走进慈溪桃园江社区,一座由闲置幼儿园改造而成的邻里中心格外引人注目,在近3500平方米的空间里,共享书房、幸福心理基地、幸福学堂等多元场景相映成趣,构筑起活力满满的社区生活圈。
记者了解到,面对12个分散小区的布局特点,社区创新采用“空间换服务”模式,通过引入专业机构运营心理建设营、成立强社公司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年收益突破6.5万元,形成“空间活化—服务优化—收益反哺”的可持续闭环。
如今这些焕新的空间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幸福驿站“,持续为社区注入活力。
镇海炼化社区直面老龄化程度高与“一小”照护资源不足的挑战,将原炼化老年活动中心大楼进行系统升级与服务优化,盘活改造为约4000平米的一站式邻里中心,通过卫生服务站、长者照护中心、婴幼儿驿站及“幸福学堂”“口袋公园”等载体,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多元的生活体验。

宁海加快未来社区建设。
此外,高新明月社区、宁海湖西社区、余姚四明社区等项目也各具特色,目前已完成建设并开展运营。
据悉,根据全国和全省有关部署,我市将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系统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完善社区“一老一小”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到2030年累计列入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项目覆盖全市75%的城镇社区。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