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们在制作农民画文创。
近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的一批学子以“田园实习生”的身份,走进了象山县茅洋乡,成为这里短暂的“新村民”。这场名为“青春有YOUNG 趣探茅洋”的活动,不仅是一次青年与乡村的邂逅,更是一次创意与乡土文化的深度交融。
活动当天,这些年轻的“新村民”走访了多位乡村主理人,先后探访了和光院、滩玩中心、尘外民宿等新兴业态空间。他们边走边看,亲身感受着当地青年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的蓬勃朝气与浓厚氛围。
在白岩下村的农民画主题馆——和光院,木构建筑质朴自然,与农民画的艺术气质相得益彰。主理人蔡何亚自幼与农民画结缘,师从艺术家顾圣亚,如今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茅young青年”。在她的引导下,实习生们第一次尝试了农民画文创设计。“你们用水粉技法作画,很有新意。”蔡何亚赞叹道,“年轻人的视角总能给农民画带来新活力,让这门乡土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绽放更美的光彩。”不一会儿,大家亲手制作的农民画冰箱贴便陆续完成。在这里,农民画不仅是游客喜爱的文创产品,更化身为时尚的服装与配饰,实现了从乡土到潮流的跨越。
随后,一行人来到象山里火龙果庄园。主理人史英子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如何将一片荒地变为生机盎然的“乐园”。她曾留学瑞士,在上海积累经验,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引进台湾品种的火龙果,用踏实肯干的精神,在家乡的土地上种出“振兴之花”。她向大家展示由学长学姐设计的品牌礼盒,也激发了实习生陈诗垚的思考——她参与设计的“河姆渡泥小渡”此前已获省级奖项,此刻又有了新的灵感。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位于溪口街的尘外民宿。主理人周朝燕以泥土为基、以设计为笔,打造出一步一景、风格多元的居住空间。“乡村振兴对我而言,曾经只是一个概念,如今却成了一份可以触摸的事业。”她感慨道。这里不仅是游客的落脚点,也成了当地婚俗中接亲的场所,见证着乡情与幸福的传递。
宁波晚报记者张晓曦 通讯员陈益坚 文/摄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