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25阳明心学大会”宁波活动在王阳明出生地余姚启幕,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王阳明史迹地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8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阳明文化的当代意义与世界传播之路。
思想在碰撞中闪光,智慧在交流中生长。
看时间维度,明代大儒王阳明融汇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打通德性与知识的隔阂,开创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这一思想启迪了数百年来的儒学大家,至今仍被学界广泛研究。
看地域维度,诞生于浙东深厚历史文化土壤中的阳明心学,不仅成为明朝中晚期的主流思潮,更远渡重洋,深刻影响了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思想演进。
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角度审视,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的传播轨迹,都印证着一个宏大的主题——“心学无界·文明共生”,这正是“2025阳明心学大会”的核心命题。
持续式升温
出席“2025阳明心学大会”宁波活动的嘉宾,既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机构的哲学名家,也有来自日本等深受阳明文化影响地区的资深学者。
现场,一个话题被海内外哲学大咖反复提及:“为什么阳明文化在当代持续‘升温’?”
大家认为,这并非偶然。自阳明先生诞生500余年来,历史上已多次出现“阳明热”。而其在当代再次饱受关注,更是印证了这位伟大哲学家“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理念的普适性与生命力。
作为宁波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阳明文化在这片土壤中扎根尤深。
在“阳明故里”余姚,阳明小学、阳明中学、阳明公园、阳明街道……处处因阳明而建、因阳明而兴。
在宁波,阳明文化已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可读、可感、可亲近的精神地标。据统计,宁波市400余家企业名称中有“阳明”二字。
然而,这位思想巨匠及其学说的当代回响,远不止这些。
作为“2025阳明心学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中天阁论道‘阳明心学与当代中国’·王德峰专场”于前天下午举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峰,从阳明心学的历史脉络谈起,系统解读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内涵。800余人齐聚余姚市公共文化中心大剧院,讲座过程中掌声频传。
像这样高水平的专家讲座和爱好者自发举行的交流会,在宁波不时开展。
另据了解,宁波的“阳明社群”有数百个,它们共同将富有感召力的阳明思想,转化为浸润人心的文化力量。
创造性转化
在“2025阳明心学大会”宁波活动的会场外,一系列融合阳明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整齐陈列,阳明Q版公仔、王阳明画像冰箱贴、《阳明传奇》文化绘本……用不同的形式讲述王阳明故事,吸引众多嘉宾驻足流连。
“这款小巧的公仔,在推出后的两个月内销售量就超过2000个。”“良知创物”主理人李福彬手握阳明Q版公仔告诉记者。
眼下,宁波余姚正稳步推进阳明古镇、姚江书院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随着每年数以万计的“阳明客”涌入,“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润城”的发展愿景正在逐步照进现实。
与此同时,阳明文化正悄然转化为一种“文化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内核——
双鹿电池深谙“事上磨练”之道,70年做一颗好电池,其智能锁电池销量与碱性电池生产规模均位居全国第一;
江丰电子设阳明文化实践教育点,为华人华侨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了培育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的良好平台;
……
甬企对阳明文化的重视,也引发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浙江省伦理学会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院长陈寿灿说:“阳明文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与主体性精神,代表了一种具有东方智慧的管理哲学,对现代企业构建人本模式、践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启示。”
多样化传播
作为“2025阳明心学大会”的重要子活动,“2025阳明文化中外交流会”于前天上午拉开帷幕。与会代表里,不少是宁波的“老熟人”。
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永富青地教授,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因为研究王阳明,我已多次到访宁波,早就算得上是宁波的老朋友了。”他说。
因为王阳明,海外的阳明文化爱好者与研究者将目光一次次投向宁波;而宁波,也以系统性的文化实践回应着世界的关注——
早在2011年,宁波余姚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成立“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举办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编辑出版《国际阳明学研究》四卷。
此后,宁波市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联盟、宁波市阳明文化海外传习基地等平台陆续成立,不断拓宽阳明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与网络。
另一方面,宁波积极依托新载体,开辟阳明文化海外传播新路径——
“阳明文化海外拼图”邀请全球网友共建文化地图;“阳明小故事”系列短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联动传播,播放量突破50万次;专门设计的“阳明故里”邮戳和EMS封套随快递走向世界……
一个个创新实践,将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转化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共文化产品。
采访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学智提到:“王阳明曾自己表示,‘致良知’之学,‘高者可以高就,低者可以低就’。”因此,“阳明文化出海应重视分众传播,既要坚持高水平的学术交流,面向专业学者深入阐释,也要致力于将思想转化为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的内容,让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的人都能接触并理解其精髓”。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顾佳诚 王佳辉
通讯员 高嘉鸣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