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金委夫妻正在救护小孙。(江北区红十字会提供)
“小孙康复得不错,幸亏有你们!”前日上午,接到小孙爸爸通报平安的电话,宁波市第九医院医生陈金委和妻子宋珂迪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事情发生在11月23日中午。东钱湖福泉山环湖东路,忽然传来一阵惊慌失措的呼喊。16岁的小孙在骑车下坡时失控重重摔倒在地,头部出血,神志不清,身体不停抽搐。小孙爸爸被吓得手足无措。
“大家让一让,我是医生,我们俩都是救护员!”路过的陈金委、宋珂迪夫妇立刻停车,拎起随车携带的急救包,冲上前去。
陈金委跪倒在地,迅速检查伤口,打开三角巾,熟练地为少年包扎止血。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额头,但他手上的动作依旧稳定、精准。
在他身旁,宋珂迪早已撑开遮阳伞,为少年挡住刺眼的阳光。她一边再次拨打120,清晰报告伤情和精准位置,一边轻声安慰几近崩溃的小孙爸爸:“别怕,救护车马上到,我们在看着。”
一个跪地急救,一个撑伞守护。阳光下,这对夫妻用专业和冷静,为生命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墙。直到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他们紧锁的眉头才稍稍舒展。临别前,陈金委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塞给了小孙爸爸:“路上有任何情况,随时打我电话。”
这次救援并非偶然,而是这对“急救侠侣”多年善举的缩影。陈金委早在2014年就成为培训师,现在是江北区红十字会的骨干应急救护培训师,在他的带动下,身为护士的宋珂迪于2020年加入应急救护培训师队伍。救人的本能,早已深植于他们的日常。
陈金委的医者仁心,还远播至四川凉山。2023年底,他在凉山州越西县进行医疗帮扶期间,将“应急救护”的种子播撒到了那片土地。从机关单位到乡村院落,从汽车站到校园课堂,他手把手教学,推动了越西县应急救护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而宋珂迪同样是“三救三献”的坚定践行者。她不仅和丈夫一起献血、加入中华骨髓库,还发动了近百名志愿者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无数血液病患者点亮重生希望。夫妻二人分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和铜奖,宋珂迪更在2022年荣获浙江省红十字工作成绩突出志愿者称号。
“救死扶伤是医护天职,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面对赞誉,夫妻俩语气平静。他们更期待的,是通过持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让更多人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陈敏 通讯员胡琳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