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劳燕分飞”话伯劳:宁波的六种伯劳鸟
2025-11-27 14:39: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在杭州湾海边田野里越冬的楔尾伯劳。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摄

  前几天,我到杭州湾南岸的田野中拍鸟,忽见前方枯草顶端站着一只黑白分明的鸟,心中不由得一阵欣喜:这不正是楔尾伯劳吗?好几年没见过这种伯劳了!

  我悄悄靠近,慢慢举起长焦镜头,对准它按下了连拍的快门。拍到了!说来惭愧,以前我虽然多次见过楔尾伯劳,但从未有机会拍好过。这回,我好歹拍到了合格的照片。

  稍稍可惜的是,当我想进一步接近拍摄时,一只属于本地“土著居民”的棕背伯劳突然从电线上俯冲下来,把这只刚从北方迁来的楔尾伯劳给打跑了,后者在转瞬间不见了踪影。

棕背伯劳。

  上文提到了两种伯劳鸟,这里的伯劳,即成语“劳燕分飞”中的“劳”。“劳燕分飞”是常用成语,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是什么。但若问:“劳燕”到底是什么意思?恐怕就有不少人回答不上来了。其实,劳和燕均为鸟名。“劳燕分飞”这个成语出自南北朝时萧衍所作的情诗《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那么,伯劳到底是什么样的鸟呢?

棕背伯劳在撕扯猎物。

  伯劳虽说属于雀形目,却跟老鹰一样,上喙的尖端弯曲如钩,其性情凶猛,能捕食昆虫、蛙类甚至小鸟,故有“小猛禽”之称。在英语中,伯劳被称为butcherbird,即“屠夫鸟”。

  在宁波,其实也是在整个浙江,稳定分布的伯劳有五种,分别为:棕背伯劳、楔尾伯劳、红尾伯劳、虎纹伯劳和牛头伯劳。除棕背伯劳为四季常在的留鸟外,其余均为迁徙候鸟。

  本地最常见的,自然是棕背伯劳,无论是在小区还是公园,或者是郊野还是山村,都不难见到它们。此为较大型的伯劳,体长25厘米左右,仅次于楔尾伯劳。虽说名为“棕背”,但其棕色背部在中国的伯劳中算不上独特,倒是长长的尾巴更有特色,故其英文名为Long-tailed Shrike,即“长尾伯劳”。

棕背伯劳。

  作为肉食性鸟类,棕背伯劳几乎什么都吃。而且,在进食不能一口吞下去的猎物时,它会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习性,即会将猎物挂在尖刺上或卡在树枝的缝里,然后使劲撕扯,将猎物撕碎后再逐一吞食。

  楔尾伯劳是比较少见的冬候鸟。作为中国体形最大的伯劳,其体长可达31厘米左右。这种伯劳羽色较为素净,只有黑白灰三色。我从未在城区见到过楔尾伯劳。在宁波,它们似乎偏好在海边的开阔地觅食与越冬。

楔尾伯劳。

  红尾伯劳、虎纹伯劳与牛头伯劳的体形都比较小,体长均在20厘米左右。

  红尾伯劳是浙江的夏候鸟,而在宁波以迁徙过境的旅鸟更为常见。红尾伯劳有多个亚种,途经宁波的通常可见两个亚种:一种头顶灰白,颜色明显比背部浅;另一种头顶颜色跟背部一样,均为褐色。

不同亚种的红尾伯劳。

  虎纹伯劳也是夏候鸟,在宁波少见,在城郊的水库边有繁殖记录。其背部、两翼及尾羽均为栗红色,且有不少横斑,状似虎皮之纹,故名虎纹伯劳。

虎纹伯劳。

  牛头伯劳则是宁波的罕见冬候鸟,我曾在市区的绿岛公园、江北的荪湖水库等地见过。与其他伯劳比,它的头部与身体相比显得比较大,故名“牛头”。又因为头部棕红,故还有一个俗名为“红头伯劳”。

牛头伯劳。

  最后顺便说一下,其实在宁波还有过第六种伯劳的记录,即灰伯劳。灰伯劳主要在俄罗斯境内繁殖,在我国分布于北方,在南方的记录极少。2020年12月,有位宁波鸟友在象山涂茨镇拍到了一只灰伯劳的幼鸟。此为当年的浙江省鸟类新分布记录。

  我没有拍到过灰伯劳。不过,看别人拍的照片,觉得灰伯劳与楔尾伯劳长得颇为相似,两者的直观区别在于:灰伯劳的腰部为白色,而楔尾伯劳的腰部为灰色。

  作者简介

  张海华,网名“大山雀”,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哲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媒体人、自然摄影师、博物作家。有20年野外摄影经验,业余主要致力于野生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野花、昆虫等方面的拍摄及自然文学创作,已著有11本自然博物类图书,分别为《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夜遇记》《东钱湖自然笔记》《诗经飞鸟》《神奇鸟类在哪里》《神奇鸟类在身边》《龙观自然漫步》《勐海观鸟笔记》《夜探大自然》《野花有约:宁波四季赏花之旅》《棘螈和它的朋友们》。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劳燕分飞”话伯劳:宁波的六种伯劳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11-27 14:39:00

在杭州湾海边田野里越冬的楔尾伯劳。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摄

  前几天,我到杭州湾南岸的田野中拍鸟,忽见前方枯草顶端站着一只黑白分明的鸟,心中不由得一阵欣喜:这不正是楔尾伯劳吗?好几年没见过这种伯劳了!

  我悄悄靠近,慢慢举起长焦镜头,对准它按下了连拍的快门。拍到了!说来惭愧,以前我虽然多次见过楔尾伯劳,但从未有机会拍好过。这回,我好歹拍到了合格的照片。

  稍稍可惜的是,当我想进一步接近拍摄时,一只属于本地“土著居民”的棕背伯劳突然从电线上俯冲下来,把这只刚从北方迁来的楔尾伯劳给打跑了,后者在转瞬间不见了踪影。

棕背伯劳。

  上文提到了两种伯劳鸟,这里的伯劳,即成语“劳燕分飞”中的“劳”。“劳燕分飞”是常用成语,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是什么。但若问:“劳燕”到底是什么意思?恐怕就有不少人回答不上来了。其实,劳和燕均为鸟名。“劳燕分飞”这个成语出自南北朝时萧衍所作的情诗《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那么,伯劳到底是什么样的鸟呢?

棕背伯劳在撕扯猎物。

  伯劳虽说属于雀形目,却跟老鹰一样,上喙的尖端弯曲如钩,其性情凶猛,能捕食昆虫、蛙类甚至小鸟,故有“小猛禽”之称。在英语中,伯劳被称为butcherbird,即“屠夫鸟”。

  在宁波,其实也是在整个浙江,稳定分布的伯劳有五种,分别为:棕背伯劳、楔尾伯劳、红尾伯劳、虎纹伯劳和牛头伯劳。除棕背伯劳为四季常在的留鸟外,其余均为迁徙候鸟。

  本地最常见的,自然是棕背伯劳,无论是在小区还是公园,或者是郊野还是山村,都不难见到它们。此为较大型的伯劳,体长25厘米左右,仅次于楔尾伯劳。虽说名为“棕背”,但其棕色背部在中国的伯劳中算不上独特,倒是长长的尾巴更有特色,故其英文名为Long-tailed Shrike,即“长尾伯劳”。

棕背伯劳。

  作为肉食性鸟类,棕背伯劳几乎什么都吃。而且,在进食不能一口吞下去的猎物时,它会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习性,即会将猎物挂在尖刺上或卡在树枝的缝里,然后使劲撕扯,将猎物撕碎后再逐一吞食。

  楔尾伯劳是比较少见的冬候鸟。作为中国体形最大的伯劳,其体长可达31厘米左右。这种伯劳羽色较为素净,只有黑白灰三色。我从未在城区见到过楔尾伯劳。在宁波,它们似乎偏好在海边的开阔地觅食与越冬。

楔尾伯劳。

  红尾伯劳、虎纹伯劳与牛头伯劳的体形都比较小,体长均在20厘米左右。

  红尾伯劳是浙江的夏候鸟,而在宁波以迁徙过境的旅鸟更为常见。红尾伯劳有多个亚种,途经宁波的通常可见两个亚种:一种头顶灰白,颜色明显比背部浅;另一种头顶颜色跟背部一样,均为褐色。

不同亚种的红尾伯劳。

  虎纹伯劳也是夏候鸟,在宁波少见,在城郊的水库边有繁殖记录。其背部、两翼及尾羽均为栗红色,且有不少横斑,状似虎皮之纹,故名虎纹伯劳。

虎纹伯劳。

  牛头伯劳则是宁波的罕见冬候鸟,我曾在市区的绿岛公园、江北的荪湖水库等地见过。与其他伯劳比,它的头部与身体相比显得比较大,故名“牛头”。又因为头部棕红,故还有一个俗名为“红头伯劳”。

牛头伯劳。

  最后顺便说一下,其实在宁波还有过第六种伯劳的记录,即灰伯劳。灰伯劳主要在俄罗斯境内繁殖,在我国分布于北方,在南方的记录极少。2020年12月,有位宁波鸟友在象山涂茨镇拍到了一只灰伯劳的幼鸟。此为当年的浙江省鸟类新分布记录。

  我没有拍到过灰伯劳。不过,看别人拍的照片,觉得灰伯劳与楔尾伯劳长得颇为相似,两者的直观区别在于:灰伯劳的腰部为白色,而楔尾伯劳的腰部为灰色。

  作者简介

  张海华,网名“大山雀”,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哲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媒体人、自然摄影师、博物作家。有20年野外摄影经验,业余主要致力于野生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野花、昆虫等方面的拍摄及自然文学创作,已著有11本自然博物类图书,分别为《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夜遇记》《东钱湖自然笔记》《诗经飞鸟》《神奇鸟类在哪里》《神奇鸟类在身边》《龙观自然漫步》《勐海观鸟笔记》《夜探大自然》《野花有约:宁波四季赏花之旅》《棘螈和它的朋友们》。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