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发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农民工失去了就业机会,有的报道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抢饭碗的说法。针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赵志海提出,国家应支持农民到非洲创业,这对农民致富,对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都有很大帮助。
赵志海代表这个建议,为我们解决当下的就业难题打开了“一扇门”,不妨引导一部分劳动者到国外去种粮。
国际金融风暴袭来,我国外贸出口锐减而致大量劳动者失业,再加上大学生就业难,“解决就业”成了当下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诚然,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在国内“打转转”,这本没有错;但我们同样可以创造条件争取让一部分国人走出国门去海外创业和就业。
实际上,去海外创业和就业,这些年来,建筑、矿山,还有三产服务等领域,早已有一些人在海外打拼。不过,向海外农业进军,特别是到那些缺粮的国家去从事大规模的农业开发,这应该是我们“劳务输出战略”的“新思维”。
有些“老外”国家不仅缺粮,甚至于严重缺粮;而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三农”,我们不但不缺粮,且有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大量的剩余农业劳力。综观“国际农业”中的这“一多一少”,这就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大好商机。只要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到海外去种粮,应该是个不错的选项。
到海外种粮,方向对头,还得路径正确。对此,我以为,起码要做到“两手抓”。
“有形的手”抓宏观引导。国与国的政府之间通过谈判,解决“到海外种粮”的国际环境方面的诸多问题。我国的劳动者过去,在外生活能不能适应,怎样与所在国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粮食生产、销售环节上,都需要双方政府多加协调。
“无形的手”具体抓粮食的生产。这种粮食生产,决不能搞“大呼隆”,必须走公司化经营之路,让市场来决定劳务输出人数的多与少。这其间,有一项商业活动应该是“必答题”,由于农业生产往往要与老天商量,所以,无论是公司,还是劳动者个人,都应该在政府的支持下办理农业保险等等。
到海外种粮而解决就业难题,一开始别提什么“百万农民”,先小规模地试,并“摸着石头过河”,等有了成功经验再说“百万”也不迟。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