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
“您好!我是新分到辖区的民警,我叫崔科,今天来对您家进行走访……”在沈阳市于洪区巢湖社区内的一户居民家门前,新民警崔科正在敲居民的家门。这是沈阳公安局为即将上岗的准民警们开设的第一堂实践课场景。(2009年4月1日人民网)
刚一见到这则新闻,我还以为是新录用民警在进行岗前礼仪培训,细读新闻,再慢慢品味,我感到这里“大有学问”。
正像报道中所说的,沈阳市公安局将“敲门”作为新录用民警必经的岗前培训课程之一,就是为了让民警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为居民服务。为此,我感到,“敲门”虽然不是什么大学问,也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但体现的却是一种精神、一种作风。
过去,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土改时期,我们的干部经常和老乡挤在一个被窝睡觉,亲热得很。即便是现在,我们的绝大多数干部也能以老百姓利益为重,心中时刻想着老百姓,时时处处访贫问苦,嘘寒问暖。百姓赞扬说,“人怕见面,事怕交心”,“干部一登门,啥事都顺心”。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干部敲群众的门敲得少了,有的甚至不敲了。即便有的敲门,却往往是“敲错了门”,在领导或老板家中吃喝、“搓麻”、送礼,联络感情。百姓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他们很少了解。因此,那里的群众对干部敬而远之,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
正因如此,看到想当民警先学“敲门”的报道,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喜。
俗话说,浇树浇根,交人交心。敲百姓门是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是“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一个细节所在,是谦虚谨慎、爱民亲民美德的一个具体体现。人民警察作为我们党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就应该自觉地、主动地、经常地敲敲百姓的家门,因为这样可以“敲出”民情,“敲出”民意,“敲出”民望,“敲出”民安;也只有常敲百姓的家门,才能切实了解和掌握辖区群众的生活条件、经济状况,才能了解和掌握群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和不满意,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好事、实事,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这样,人民警察在群众中的威望也就会更高。
所以,敲百姓的家门,不能仅限于岗前培训课程,更应成为“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必修课、长修课,不能摆过场,搞形式。民警唯有和群众以心换心,才会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听到真话,了解到实情。民警在敲门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立足于听民言,解民忧,不能打官腔,摆官架,致使群众敬而远之,让群众反感。
可见,敲百姓的家门,事情虽小,却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人民警察对群众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只有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敲开他们心灵之门,才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愿我们的所有民警都能补上“敲门”这一课,更愿我们的所有党员干部都能上好“敲门”的必修课。(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