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灏2008年夏,汉中市纪委在查办西乡县赈灾粮“短斤少两”问题时,发现了该县粮食局局长王安武的系列经济问题。让办案人员吃惊的是,这名粮食局局长,竟然曾是一名犯有流氓罪的强奸犯,被判处过有期徒刑。
一个曾经的“强奸犯”是如何进入干部队伍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的?这些未解之谜,无疑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遐想空间。
从“流氓、强奸犯”摇身一变成为县粮食局局长,王安武这个“漂白”过程,用了20年时间。2008年底,王安武因涉嫌在赈灾中贪污受贿而落马。此时,距他当上西乡县粮食局长已4个年头。(04月22日华商网-华商报)。
真让人无法想象,也叫人不敢相信,一个曾经的“流氓、强奸犯”就象变戏法、玩魔术一样,在众目睽睽之下竟变摇身一变成为县粮食局局长。这不知是考验善良百姓的智商,还是考验中国社会的底线?我在看到这条新闻时,除了目瞪口呆之外,简直是无法理解,也无话可说。如果王安武不是贪欲过重,竟敢在赈灾粮上“短斤少两”,导致不慎翻船,他的这个变身神话不知还要演绎多久?他的官运传奇不知还要延续多长?
官员是社会秩序的管理者和维护者,也是社会道德的标杆,所以,公众对官员的道德要求要比普通人高一些,对官员的职业素养的期望也比对普通人要高一些。因此,党和政府对官员的选拔任用始终都强调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个人再有才干,但是,德行不行,也是不能选进干部队伍的,更不用说当上粮食局长。而作为“流氓、强奸犯”的王安武在公众的眼中,应该是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够的,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渣”。但是,这个“人渣”不仅继续在人的的行列里装模作样,而且还进入了官员的行列里对人指手画脚。让人感到羞辱不已,悲哀不已,也惊叹不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不能不说是一个神话。
从新闻中揭露的事实和从现实生活的观察来看,创造这个“奇迹‘,演绎这个神话的,绝非王安武自己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有着许多的幕后推手和台前操盘手的。你看,王安武判刑4年,只服刑两年就出了狱,被开除的公职也不声不响地就恢复了。而且出狱之后无论是官路还是财路,王安武都是一路顺风。仅仅只是在要担任扶贫办主任的时候,遭到了扶贫办全体领导干部的一致抵制,没能如愿,算是受了一点小挫折。
按说,干部的选拔和任用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一个“流氓、强奸犯”无论怎样的洗刷、无论怎样的漂白,那只能蒙哄不了解情况的外地人,只能欺骗不知道底细的陌生人。对于本乡本土、知根知底的同乡、同学、同事来说,不论怎么变,都不可能变成一个风流儒雅、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正如孙悟空不管怎么变,但是,在二郎神的眼中,它背后的那根“尾巴”总也变不掉,它的那副毛猴相总也隐不掉。所以,在西乡县,不管王安武是怎样的梳妆打扮,他的“流氓、强奸犯”的痕迹应该都是抹不掉的。如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在提拔、使用王安武时,到群众中走访一下,听取一下群众意见,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监督权,那么,一个“流氓、强奸犯”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现在官员的队伍里,都不可能坐在粮食局长的位子上。
如此看来,王安武能够从一个“流氓、强奸犯”变身为粮食局长,的确是新闻中所说的,有“贵人”相助,的确是有人充当了幕后推手和操盘手。正是这些“贵人”和幕后推手和操盘手,把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政策和原则都抛到了脑后,把人民群众应该享有的知情权、监督权都踩在了脚下,使所有的制约都变成了纸糊的窗子,使所有的制度都变成了风吹的柳絮。所以,“流氓、强奸犯”才能够在人们的惊诧中安然地坐上粮食局长的宝座。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汽车大王”,曾经写下了一付对联:“世路难行钱作马,愁城欲破酒为军”。看来,王安武是得了这个“汽车大王”的真传,他用出手大方的送礼,赢得了领导的欢心,才一路过关斩将,当上了粮食局长。
可以想见,一个“流氓、强奸犯”当局长的粮食局,还会有多少正直之士能够安之若素?还会有多少的贤良之人能够尽心干事?在这种状况下,西乡县粮食局怎么可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么可能不出现赈灾粮“短斤少两”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查处、审判王安武是必要的,但是,比查处、审判王安武更为重要的是:要彻底查清在王安武“钱途“和仕途都一路顺风的过程中,究竟是谁充当了“贵人”和幕后推手和操盘手?他们是如何把自己的灵魂抵押给了王安武的?只有认真地分析这种奇迹出现的深层原因,只有彻底清除这种把“流氓、强奸犯”变身为粮食局长的腐败土壤和关系网络,才能杜绝“流氓、强奸犯”变身为粮食局长的神奇的再现。否则,不仅难以服众,而且还为“流氓、强奸犯”变身为粮食局长留下了“春风吹又生”的机会!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