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乐杨
当下,经常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的朋友都会发现这么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现在我们的记者和媒体朋友们都喜欢用“门”这个字来表述某个或大或小的新闻事件。兹举数例如下:政坛克林顿“拉链门”、娱乐圈陈冠希“艳照门”、体坛易建联“年龄门”、学术界杨帆“抄袭门”、网游界“铜须门”、商界的“活力门”,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门”的本意是指建筑物的出入口,也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所谓“xx门”事件现在已经成了网络的流行语,它的源流是闻名于世的美国政治丑闻“水门事件”,一般指代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丑闻事件,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电话门”事件等等。此后,“xx门”就被用来指代一些“带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闻”。从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xx门”并不单指一些政治上的丑闻,娱乐、体育、商界、学界等行业的事件也可以被冠之以“xx门”。
毫无疑问,将某些新闻冠以“xx门”事件的帽子可以起到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在短时间内容易产生铺天盖地的炒作效应。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现在“xx门”事件如此之多之滥,一时间如黄河之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更有甚者,一些十分平常的芝麻小事也被某些人冠之以“xx门”事件,大有极尽炒作和哗众取宠之目的。笔者不久前,网上刊登了一篇所谓的“露脐门”事件,说的是一个女大学生穿着“路脐装”到学校食堂打饭的事情。这类平常之事,根本不算什么新闻,“露脐门”事件从何谈起!长此以往,将来在媒体上我们还会看到“放屁门”、“撒尿们”、“针眼门”、“芝麻门”、“蚂蚁门”之类的事件。
但是,只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就刻意用“xx门”事件来包装和炒作将事情搞大,不但与新闻学的基本理念和媒体人的职业操守背道而驰,而且表明了新闻记者语言表现力的苍白、创造力的下滑以及对个人理性思维能力的放纵。这种毫无主见的盲目跟风,不仅造成广大读者的视觉疲劳、审美疲劳、感情疲劳以至厌恶反感,也有碍媒体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锻造和发挥。其实,汉语是世界上最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不必非在“门”上吊死。这类滥用“xx门”事件的行为,不仅难逃迎合读者口味的媚俗之嫌,而且对新闻语言学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不利。难怪有人评论说:“现在中国人已经不会说中国话了,尤其是某些媒体。”
如若不引以为戒的话,媒体人的自身发展和创新能力将会受到限制,新闻语言学的活力也会逐步丧失,最终难逃步入墓门的命运。
编辑: 张晓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