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4月19日在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刘奇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4-26 10:08:27报料热线:81850000

  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市政府认真贯彻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决议,牢牢把握“破难促调、创新开局”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出台推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6条、金融扶持20条、财税支持50条等政策意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8%。着力扩投资、稳外贸、促消费,上海大众汽车宁波基地、中国南车宁波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健全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6%,建筑业产值增长35.8%,旅游总收入、会展活动数分别增长15.4%和20%,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增长14%。

  (二)多措并举抓创新增优势。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安科院宁波分院、IBM中国宁波开发中心、华为智慧健康研究院建设稳步推进。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7.8%。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完善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设立海洋产业基金,启动省级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举办首届中国海洽会,大宗商品交易所成立开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1.6%。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推动企业“走出去”设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点和资源开发基地,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9%,境外中方投资增长112%。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市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扩面到各县(市)区,启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和学前教育改革试点,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三)坚持不懈破难题优环境。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形象,加快50个重点区块和100个重大项目建设,江东核心滨水区、鄞奉路滨江商务区等扎实推进,“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工程有序实施,“两横两纵”街景整治全面完成,公共停车位、公共绿地、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改造背街小巷27条,打通“断头路”22条。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加快在建交通项目建设,“五路四桥”、机场快速路建成通车。开展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加强村庄整治,出台新一轮扶持相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政策,完成农房改造653万平方米。完善节能减排综合措施和考评问责机制,启用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79家、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235台,电镀、印染等行业污染整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四)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9%和15.8%。落实稳定物价政策措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半年以来逐步回落,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6679万元。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服务,新办创业实体9.2万家。巩固和扩大社保参保率,实施职工医保、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0.6万平方米、2.4万套,房地产市场调控初见成效。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免除公办中职学校学生学费。健全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第一医院扩建、第五医院新建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宁波”建设,实施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强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冲击影响下,过去五年我市发展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万众一心、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甬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向广大参与宁波发展的建设者和创业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宁波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物价调控没有完成预期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加大力度,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任务十分繁重。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尚显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农村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有待加强和创新,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仍然较多。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行政效能有待提升,消极腐败现象在有的领域还易发多发。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回避、不推卸、不护短,尽最大努力积极加以解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4月19日在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刘奇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4-26 10:08:27

  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市政府认真贯彻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的决议,牢牢把握“破难促调、创新开局”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六个加快”战略,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出台推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6条、金融扶持20条、财税支持50条等政策意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8%。着力扩投资、稳外贸、促消费,上海大众汽车宁波基地、中国南车宁波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健全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6%,建筑业产值增长35.8%,旅游总收入、会展活动数分别增长15.4%和20%,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增长14%。

  (二)多措并举抓创新增优势。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安科院宁波分院、IBM中国宁波开发中心、华为智慧健康研究院建设稳步推进。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7.8%。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完善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设立海洋产业基金,启动省级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举办首届中国海洽会,大宗商品交易所成立开业,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1.6%。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推动企业“走出去”设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点和资源开发基地,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9%,境外中方投资增长112%。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市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扩面到各县(市)区,启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和学前教育改革试点,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三)坚持不懈破难题优环境。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和形象,加快50个重点区块和100个重大项目建设,江东核心滨水区、鄞奉路滨江商务区等扎实推进,“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工程有序实施,“两横两纵”街景整治全面完成,公共停车位、公共绿地、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改造背街小巷27条,打通“断头路”22条。实施国省道提升工程,加快在建交通项目建设,“五路四桥”、机场快速路建成通车。开展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加强村庄整治,出台新一轮扶持相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政策,完成农房改造653万平方米。完善节能减排综合措施和考评问责机制,启用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79家、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235台,电镀、印染等行业污染整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四)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9%和15.8%。落实稳定物价政策措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下半年以来逐步回落,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6679万元。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服务,新办创业实体9.2万家。巩固和扩大社保参保率,实施职工医保、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0.6万平方米、2.4万套,房地产市场调控初见成效。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免除公办中职学校学生学费。健全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第一医院扩建、第五医院新建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宁波”建设,实施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强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冲击影响下,过去五年我市发展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万众一心、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甬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向广大参与宁波发展的建设者和创业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宁波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物价调控没有完成预期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加大力度,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任务十分繁重。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尚显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农村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有待加强和创新,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仍然较多。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行政效能有待提升,消极腐败现象在有的领域还易发多发。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回避、不推卸、不护短,尽最大努力积极加以解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