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4月19日在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刘奇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4-26 10:08:27报料热线:81850000

  为实现以上目标,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要牢牢把握实现“两个基本”这一奋斗目标。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依托港口、开放和民营经济优势,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更大范围内吸纳要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港城互动,提升综合实力,构筑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新优势。

  二要牢牢把握全面实施“六个加快”这一发展战略。把“六个加快”战略作为宁波新一轮发展的总引领,立足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全力抓好海洋经济、实体经济、自主创新、新型城市化等工作,不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极。注重破难攻坚、凝聚合力,进一步细化“六个加快”行动纲要和工作计划,强化项目谋划推进,狠抓资源要素保障,确保“六个加快”战略落到实处,实现宁波特色发展的新突破。

  三要牢牢把握推动转型升级这一核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围绕主题主线,不动摇,不懈怠,坚决突破传统发展思维和发展路径的束缚,全力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和政府转型。紧紧依靠转型升级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城市品质,开创宁波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四要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开放这一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激发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创业热情,切实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内外开放水平,形成宁波加快发展的新气象。

  五要牢牢把握保障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冷暖,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首要位置,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办好民生实事,优先满足民生需求,书写宁波富民强市建设的新篇章。

  三、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有效投入,优化发展支撑,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资源集聚,做大做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新兴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力争形成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壮大建筑业。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现代金融、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休闲旅游、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强化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打造服务经济强市。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培育新型业态,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拓展提升内需市场。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深化市镇商贸中心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网络消费等发展。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宁波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20亿元。加大产业升级、城乡建设、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鼓励“宁波帮”、浙商甬商投资创业,吸引央企、跨国公司投资,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深入开展重大项目会战攻坚,谋划推进镇海炼化一体化、栎社机场三期、杭甬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段等项目建设,强化重大项目全程服务和资源要素保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完善规划体系和推进机制,科学用海,依法用海。深化“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港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政策支持,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服务运行水平。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加强港口码头、航道和全省港口联盟建设,优化港口集疏运网络,积极创建国际卫生港口。推进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扩大集装箱海铁联运、水水中转规模,培育壮大临港物流园区和港口物流主体。积极发展空港经济,打造长三角航空物流枢纽。加快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优化海洋海岛综合开发模式,完善海洋污染应急处置机制。加快省级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

  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引导企业聚焦实业、做强主业,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落实减负惠企措施,破解企业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向实体经济集聚。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百家龙头企业工程,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整治提升十大重污染行业,扩大差别水价、阶梯电价实施范围,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深入实施循环经济试点,构建石化、钢铁、能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大清洁能源开发使用,强化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节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强化耕地保护和节约利用。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发展碳汇林业,创建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构建生态保护系统。实施清洁空气、清洁水源、清洁土壤、清洁海洋系列行动,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加强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工业废气综合治理。完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管制度,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燕纠错:171964650@qq.com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4月19日在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刘奇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4-26 10:08:27

  为实现以上目标,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要牢牢把握实现“两个基本”这一奋斗目标。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依托港口、开放和民营经济优势,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更大范围内吸纳要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港城互动,提升综合实力,构筑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新优势。

  二要牢牢把握全面实施“六个加快”这一发展战略。把“六个加快”战略作为宁波新一轮发展的总引领,立足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全力抓好海洋经济、实体经济、自主创新、新型城市化等工作,不断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极。注重破难攻坚、凝聚合力,进一步细化“六个加快”行动纲要和工作计划,强化项目谋划推进,狠抓资源要素保障,确保“六个加快”战略落到实处,实现宁波特色发展的新突破。

  三要牢牢把握推动转型升级这一核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围绕主题主线,不动摇,不懈怠,坚决突破传统发展思维和发展路径的束缚,全力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和政府转型。紧紧依靠转型升级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城市品质,开创宁波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四要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开放这一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激发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创业热情,切实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内外开放水平,形成宁波加快发展的新气象。

  五要牢牢把握保障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冷暖,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各项工作中,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首要位置,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办好民生实事,优先满足民生需求,书写宁波富民强市建设的新篇章。

  三、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有效投入,优化发展支撑,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资源集聚,做大做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新兴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力争形成若干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壮大建筑业。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现代金融、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休闲旅游、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强化服务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打造服务经济强市。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培育新型业态,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拓展提升内需市场。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深化市镇商贸中心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支持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网络消费等发展。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高宁波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20亿元。加大产业升级、城乡建设、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鼓励“宁波帮”、浙商甬商投资创业,吸引央企、跨国公司投资,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深入开展重大项目会战攻坚,谋划推进镇海炼化一体化、栎社机场三期、杭甬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段等项目建设,强化重大项目全程服务和资源要素保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完善规划体系和推进机制,科学用海,依法用海。深化“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港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政策支持,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服务运行水平。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加强港口码头、航道和全省港口联盟建设,优化港口集疏运网络,积极创建国际卫生港口。推进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扩大集装箱海铁联运、水水中转规模,培育壮大临港物流园区和港口物流主体。积极发展空港经济,打造长三角航空物流枢纽。加快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优化海洋海岛综合开发模式,完善海洋污染应急处置机制。加快省级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

  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引导企业聚焦实业、做强主业,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落实减负惠企措施,破解企业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向实体经济集聚。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百家龙头企业工程,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整治提升十大重污染行业,扩大差别水价、阶梯电价实施范围,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深入实施循环经济试点,构建石化、钢铁、能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大清洁能源开发使用,强化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节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强化耕地保护和节约利用。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发展碳汇林业,创建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构建生态保护系统。实施清洁空气、清洁水源、清洁土壤、清洁海洋系列行动,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加强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工业废气综合治理。完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管制度,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