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在宁波 立冬吃甘蔗"补冬" "甘蔗笋"更鲜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1月07日 10:06   【 】 【打印
0

  江北区费市村,蔗农收割甘蔗。记者 崔引 摄

  冷空气一波接一波,一眨眼就把我们送到了立冬节气。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不过,宁波常年平均入冬一般要等到11月28日前后。

  虽然立冬不“冬”,但民谚说的好:“立冬补冬,补嘴空”。补什么?

  北方的倭瓜、饺子,南方的“羊肉炉”、“姜母鸭”,还有桂圆、红枣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立冬进补食品。

  而在宁波,此时正值新糯米上市,便有了吃烤菜年糕和甜羹的立冬习俗,其中甜羹的原料之一就是新糯米做的糯米圆子。

  和上述“补冬”食品相比,甘蔗显得有些“非典型”。

  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来自山西的洪大姐在江北费市村种甘蔗有十几年了。她说,和用来榨糖用的甘蔗不同,食用的甘蔗需要农户精心地打理,尤其是要经常摘叶,“只有不断把长出来的叶子摘掉,每节甘蔗才能长得长。”

  “受台风影响,今年甘蔗的价格和去年相比略有上浮,我们一般卖5元一根,而市区一般可以卖到7~8元一根。”洪大姐说。

  买过甘蔗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卖甘蔗的人在削皮时会把顶端叶子和梢头的部分削掉。

  “其实叶子和梢头里剥出来的芯,也被叫做‘甘蔗笋’,用来炒肉或做汤都很好吃。”一名甘蔗种植户顺手剥了一根芯出来,色泽白嫩,样子有点像芦笋。

  “在以前,‘甘蔗笋’基本都没人吃,直接用来烧柴或者喂牛,而现在反倒成了桌上一道时髦的营养菜。”这名种植户说,像这种“甘蔗笋”在市场上能卖到20元一斤。  记者 石承承

  ■相关链接

  谚语话“立冬”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封上。”立冬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在古人眼里,这一天的天气变化,昭示着整个冬天甚至来年初春的气象———

  “立冬阴,一冬温”;“立冬晴,一冬凌”;“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冬前不下雪,来春多雨雪”;“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春少晴”;“立冬打雷要反春”;“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

  在农耕社会,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注,更多是为了农事服务。直到今天,许多谚语仍有指导意义。“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旨在提醒人们要提早注意冬春的雨水情况;“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若要来年害虫少,冬前铲尽田边草”即是在指导人们要尽早翻土、锄草,以保来年庄稼丰收。

  说到“立冬”那天需要具体干的农活,谚语同样生动有趣:“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寒露育青秋,霜降一齐倒;立冬下麦子,小雪农家闲”;“立了冬,种麦不透风”;“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等等。

  编辑: 陈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