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顾悦洪(左)和队友推着马达龙。(记者 胡洪雷 摄)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胡洪雷 通讯员 陈红 )在新碶街道紫荆社区,有一支成立了53年的义务消防队。队员们不定期排查小区安全隐患,给独居老人普及安全知识,督促出租房房主开展自查……他们主动担起消除辖区安全隐患的责任。
最早叫“救火会”,救火器材叫“洋龙”
顾悦洪是新碶街道紫荆社区义务消防队的队长,今年72岁。早过了退休年纪的顾师傅,仍在社区发挥着余热。
顾师傅告诉记者,义务消防队成立于1960年。顾师傅17岁在宁波联工烟厂上班,一年后到新碶标准件厂工作。组建义务消防队是由当时的新碶公社和大碶派出所共同提议,19岁的顾师傅因为做事积极被任命为队长。
“刚成立的时候有10名队员,都是年轻人。”顾师傅说,那时候北仑没有正式的消防队,像他们这样的民间消防队叫做救火会。队员们一起住在集体宿舍,晚上新碶范围内哪里发生火灾就一起出动,白天回来还得继续上班做事。
“很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可以拍下‘洋龙’,那是过去的救火器材。”顾师傅说,因器材是从国外买过来的,所以叫做“洋龙”。在顾师傅的描述中,“洋龙”是一只巨大的圆桶,直径约1.2米,高约0.8米。救火的时候,火灾点如果距河边近,就可以直接把进水管放进河里。离河太远的话,管子又不够长,只能人工把“洋龙”灌满水,再来灭火。用“洋龙”灭火就像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用气压把水压出,进行灭火。“洋龙是个大家伙,很笨重,得4个人一起才能抬着走。”
1963年,新碶公社有了一台7匹的“马达龙”,“洋龙”就淘汰了。马达龙又称救火龙,有一个烧汽油的马达,利用马达运转的动力将水抽上灭火。救火会有了马达龙,大大提升了救火的效率。1969年,在一次救火中,7匹的马达龙气缸损坏了,就换成了一台10匹的马达龙。
“新碶公社有12个生产大队,但只有一台‘马达龙’。当时百姓这样形容救火会:只要新碶的‘马达龙’出动,那火灾就能对付了。”顾师傅告诉记者,10匹的马达龙现在仍旧保存完好,他们每个月会检查一次。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出动。
“救火会”不救火了,为社区做更多事
顾悦洪说,区消防大队组建后,义务消防队不用出去灭火了,可是这支队伍仍然为社区服务着。现在义务消防队还有6名队员,队员们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仍然为社区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紫荆社区是老社区,独居、高龄、空巢老人多,木结构房较多,还存在一些电线老化等安全问题。义务消防队现在每月都会定期到这些老人家中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老人用电安全。
家住社区粮油弄的贺阿婆今年79岁,一个人住在家里。以前房屋之间到处都是电线,布线很不规范。去年,队员在排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对老房子的线路进行了改造。现在老人家中的线路全部被重新布置,电线一根根装进PVC管中,管子被固定到墙上、柱上和梁上,既美观又安全。
老小区里出租房有私拉电线等不规范现象。义务消防队就开展了出租房屋安全排查工作,分发自查表格、通知各个房主自查、上门宣传安全知识,老人们为居民们做着更多的事。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