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须河段至今仍发挥泄洪和排涝作用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分布于河南境内的主要是通济渠北段和永济渠南段。通济渠的渠首部分名为通济渠荥阳故城段,位于郑州市。这段运河始于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水系,后为隋唐大运河沿用,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当地人的说法,“通济渠荥阳故城段”确切地应该被称作“索须河故道”。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这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中盛赞的“隋堤烟柳”景色。据说当年隋炀帝曾率庞大船队出巡,下面官员为让龙心大悦,在渠两侧御道沿途遍植柳树,叠翠成行,柳絮随风腾起似烟。尤其是清晨,半含烟雾半含愁的迷离风景更是奇妙,故而得誉“隋堤烟柳”。如今,人们在索须河畔依然能看到相似的景象。
张振明是郑州市文物管理局的一位文物专家。他说,通济渠荥阳故城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开凿的人工运河之一,历史悠久,沿用时间长。历史上黄河多次变道,运河故道因此数次被淹。明清时期海运逐渐兴起,通济渠部分河段渐渐废弃不用。
如今,引黄河水入渠的一段河道已经深埋于地下,只有现存的索须河段仍存于地表并发挥着泄洪、排涝作用。现存地面上的河段河床宽200米~300米,河堤宽20余米,顶宽7米,河面宽40米~70米。“这条罕见的地上大运河遗存,记录了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原貌,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张振明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