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投入少赚钱多”,80后的房某搭起“伪基站”开始帮人群发短信。昨天,镇海区检察院以房某涉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向镇海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据悉,这是宁波首例依法提起公诉的“伪基站”案件。
其实,这样的案件并不少见。我市警方做过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破获伪基站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
群发短信摊上“大事”
房某是镇海人,原本从事广告行业,因嫌“来钱太慢”,便花3万元从合肥购得“伪基站”设备,将其安装在租赁来的汽车上。他还专门雇了两个员工,让他们按照客户的要求开车在指定区域游荡,不间断发送垃圾短信。仅第一天,房某就向15.8万余部手机发送广告信息,造成周边大量用户脱网。
同时,房某还从网络等其他途径上购得2900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住址等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内容,其详细程度令人瞠目。昨天,镇海检察院依法对其提起公诉。
法律人士提醒,大量发布广告信息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发布虚假信息,可构成诈骗罪;“伪基站”本身属于违法平台,侵犯了运营商及用户的合法权益,利用该平台发布的广告,无论广告内容是否真实,均属于违法行为。
两招识别“伪基站”
从今年年初开始,全国展开了严打“伪基站”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从源头遏制“伪基站”违法行为,离不开全体市民的协力配合。那么,市民朋友如何识别“伪基站”?
从我市破获的此类案件来看,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骗子利用伪基站发送信息时,手机信号会出现几秒钟屏蔽。等骗子发送好以后,手机信号才能恢复。有些用户甚至需要重启才能恢复信号。第二,发送短信内容主要有“网上银行动态密码过期”、“电子密码器升级”等。
“遇到此类情况,基本上可确定来源于周边的‘伪基站’。”镇海检察院检察官提醒,市民朋友要切记四点,一是不要轻信陌生短信,二是不要拨打短信中不明号码,三是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家庭财产等信息,四是不要轻信陌生转账、汇款、“安全账户”等消息。同时,及时对该号码进行举报。宁波日报 记者 董小芳 通讯员 汪志飞 实习生 俞钰蓓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