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年代的?
专家确诊该船属元代晚期
沉船发现之后,在周围的村民里传出了很多说法,有说这是一艘明清的官船,也有说船上运载了不少金条,主持本次考古发掘的宁波市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丁友甫一一否定了这些传言,根据船内出土的遗物分析,潮塘江沉船沉没前应是已遭破坏的空船,船内除了船员使用的生活用品外,别无他物。生活器皿都是破碎的,甚至散落在几个舱内。
沉船中发现的遗物不多。在第4、8、11号舱中分别有石球和不规则的石块、石板出土,这些石块应该是压舱石,在船运载货物不多的时候,用来平衡船体的;第8、11、12、13号舱中见有龙泉窑青瓷碗、高足杯,酱釉瓷瓶、罐和陶缸残件出土,应为船员生活用品,龙泉窑青瓷器物符合龙泉窑烧造技术走向元明的衰落期的特征,且没有在船上发现更晚的龙泉窑产品和明清时流行的青花瓷器物;第13号舱中还出土了一枚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铸造的“崇宁重宝”铜钱,与油灰一起粘在船板上,可能是船主用于避邪的压胜钱。
在明万历年间的《余姚县志》中有记载,潮塘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在水利佥事吴复的主持下建成。可见当时的潮塘江区域为滩涂海域。沉船被压在潮塘江之下,时代较潮塘更早,所以可以肯定船只的年代在明成化之前。再者,该沉船的船型及结构也符合这一时期浙船的特征。
据了解,这是慈溪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第一艘古代沉船,也是宁波市辖区内继和义路唐代龙舟(1973年)、东门口北宋海船(1979年)、象山涂茨明代古船(1995年)、和义路南宋古船(2003年)和象山渔山“小白礁Ⅰ号”清代古船(2008~2014年)之后发现的第六艘古代沉船,填补了浙江省元代海船发现的空白。
有何大发现?
双层甲板结构属国内首见
发掘情况表明,潮塘江沉船现存船体残长约19.5米,宽约5米,型深约2米,整船全场初步推测介于23~28米。船首正东方向,船身向南倾斜23°左右。
在目前我国发现的古沉船中,这艘船是相对比较完整的。船头船尾残缺了,但其他部分保存得十分完好。舱壁比较完整。尤其在船的右舷保存的双层甲板,在国内古船发掘中还是第一次出现。
双层甲板从第4道舱壁板起至第13道舱壁板止,全长13.6米,最宽1.5米。双层甲板的作用是什么?丁友甫介绍,“一般甲板的作用就是防水,我们在双层甲板的一侧发现了一些木棒和小孔,不排除是为了多装载一些货物的可能。这个还需要跟船史专家研究。”
沉船保留的主要构件有龙骨、桅座、隔舱壁板、抱梁肋骨、扶墙材、加强筋、纵梁,船底板、甲板、护舷木等。丁友甫介绍说,船体中下部纵向有二条平行的纵梁,他曾听象山渔民称为“龙筋”,贯穿船身各个舱壁。船底龙骨分为中龙骨、尾龙骨两段,两段龙骨连接处有补强材,“龙骨好比是一个人的脊柱,在航行时让船只有抗撞击的作用。”
船底板保存较好,其中右舷最多可见有17列底板。甲板之后是船尾,保留一根竖向方柱,专家推测可能有高于甲板的船屋。船体右舷发现有上下两条护舷木。
由于船体较大,保护、修复工艺复杂,整个过程将需要3到5年的时间。修复保护后的元代沉船将移入慈溪博物馆新馆,作为“镇馆之宝”向公众免费展出。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