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论语》讲的是人生的成全和实现——《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访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02 09:31:44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论语》讲的是人生的成全和实现

三江访谈

人物名片

鲍鹏山,央视《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风流去》、《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传》等著作30多部。2008年至2009年,先后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新说水浒》之《林冲》、《武松》、《李逵》和《鲁智深》系列。2010年,携新作《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重登《百家讲坛》,主讲《新说水浒》大结局《宋江》。

10月25日,鲍鹏山应邀在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作题为《从〈论语〉走进经典》的讲座。

记者:您这次讲座的话题是从《论语》谈起的,诸子百家中,儒家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论语》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鲍鹏山:《论语》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读的,作为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是儒家经典。《论语》不是一部知识性的书,提供给我们的不是一个知识体系,而是一套价值体系,它给你一个价值观。

抽象地说,《论语》告诉我们什么是理想的社会、理想的政治、理想的人或人格,《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上,孔子一直是极受我们推崇、尊重的。可以这么讲,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孔子。他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灵密码。孔子乃国之大贤者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论语》中的句子,至今仍为国人熟知、默诵,影响着国人当下的生活。

记者:您说《论语》提供的是一套价值体系,而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却不尽相同,您认为它在当下的意义是什么?

鲍鹏山:《论语》提供的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也就是人类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不同时代的价值观不一样,这一观点咋一听是对的,但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说法,可能有些人对价值观的理解存在偏差,我们把很多不属于价值观但是属于价值选择的东西笼统地当成了价值观,比如现代人讨论要不要结婚,要不要生孩子,职业的选择等问题,这只是个人的价值选择,而不是价值观的选择,这是概念的混淆。

但有些是毋容置疑的,是明确的,比如做个好人,这就是我们说的基本的价值观,从古到今都没有改变。基本的价值观《论语》中很简单地阐述了:好社会,好政治,好人。理想的社会是和谐的,孔子也谈和谐,虽然每个时代和谐的方法不一样。理想的政治是可以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我们理想的人生无外乎是,我们自身有理想的人格,具有相应的道德修养,生活是体面有尊严的。《论语》讲的就是这个东西。

有生命力的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有助于我们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领解决问题的方向,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价值观的支持。

记者: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的先贤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比如“仁者爱人”、“温良恭俭让”、“宽囿”、“忠恕”等等,您认为这些观念在今天的意义如何,有没有过时?

鲍鹏山:只要人还需要交往,需要在人群中生活,这些观念就永远不会过时。很简单,不是别人需要我们爱,需要我们宽宥,需要我们谦让,而是我们自己需要别人的爱、宽宥和谦让。而爱、宽宥等,只能由人群提供,这就看组成人群的每一个人心中有没有爱。如果我们心中没有爱了,我们生活的族群也就没有爱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爱?我们的爱的需求到哪里去满足?儒家伦理学的起点就是“反躬自问,推己及人”。

至于“温良恭俭让”,这是子贡对老师孔子个性气质的描述,后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民族性格和气质。这种整体气质,体现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古老民族的文明和教养,也体现出一个民族深沉的内涵和深藏的力量。这种力量,淡定,含蓄,强大而不张扬,坚韧而不尖锐,恒久而不保守,稳定而不顽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出这样一种伟大的民族气质,实在珍贵,我们不能通过对自身文化的放弃,毁掉这样的气质。

记者:于丹说自己解读《论语》的目的是让我们每个人学会过快乐的人生,您认同吗?为什么?

鲍鹏山:我觉得快乐和读一本书没有必然的联系。快乐需要客观的条件,比如可以有免于匮乏、免于恐惧,感觉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有一定的自由,有体面的生活等基本的权利享受。快乐需要这些前提,单纯通过读一本书就可以快乐那是把书当成了精神的鸦片。《论语》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判断社会、政治、个人理想合理与否的标准,具体而言,促使我们建树理想的人格、理想的社会,这些问题都很有分量。

记者:您的“说诸子”系列作品中,有两篇入选高中教材,都是关于庄子的,您认为现代社会是不是需要道家的思想来化解压力?

鲍鹏山:谈庄子的文章还有一些入选在各省市的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个综合体系,不是更需要哪种文化的问题,我们不能单一地看。现在我们国家处于重要的时期,儒家积极向上充满事业心,更多承担更有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道家有另一种功能,时代快速前进,竞争压力加大,道家的理论有利于缓解人们的压力,让我们的目标模糊一些,不要那么急功近利。

如果说孔子的《论语》讲的是人生的成全、人生的实现的话,那么,庄子讲的则是人生的超越、人生的洒脱。他信奉的是:“大道合乎自然”。

庄子试图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无限的,我们自身是有限的,既然世界是无限的,我们自身是有限的,我们推导出的真理并不一定在自己这里。于是我们就要想着给不同的思想和持不同见解的人以宽容和尊敬。

记者:您把文化源头的书称为原典,基本上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出现的作品只要保存到今天,都能叫原典了,我们为什么要读原典?

鲍鹏山:我们人生有3个境界,人生的第一个境界是谋生。为了谋生,我们总得要学一点手艺,学一点谋生的手段,谋生是底线。第二个境界叫谋知。我们需要对这个世界有所认知。谋生,学技术。谋智,学知识。但是,人生谋智之后还不是最高境界,最高的境界叫谋道。

人不仅要认识这个客观世界,还要让这个世界有价值。谋道,我们要谋的就是价值。《论语》给我们提供的就是价值体系,仁义礼智信。所以学习原典对我们非常重要。

记者:一方面我们提倡要阅读经典,另一方面是快阅读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手机阅读,喜欢图像阅读,该怎么解读这个矛盾呢?同时请您对如何读经典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鲍鹏山:用手机来阅读也没有问题啊,只是阅读形式上的不同,现在有很多把经典做成漫画的形式。重要的是我们读了,有体会有思考。现在这个时代就怕年轻人不爱读经典。

所以,国学教育应该越早越好,每个民族的教育都有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要把人培养成有价值观的人,如果教材里没有传统文化的资源,何谈培养?因此,我极力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当然在小学阶段普及传统经典教育,并不要求孩子们做深度分析,只需要基本理解就可以,因为教育就是培养兴趣的过程。

大学生读经典要理性读书,要“博问思辨行”,要博览群书,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提能、学以致用;其次要学会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书;再次要学会思考推理,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同时,要对经过慎思得出的认识进行明辨检验,使其更加接近真理;另外,还要学会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宁波晚报记者 陈晓旻/文 通讯员 洪敏/摄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