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需求趋于多样化,热门项目场地不好找 家门口健身,您方便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02 09:51:15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需求趋于多样化,热门项目场地不好找

市民在公园健身。记者 刘波 摄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意见》的出台,契合了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宁波市的全面健身活动一直开展得红红火火,其中老年人更成为全民健身的主力军,占到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60%以上。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多样性的健身选择,已经成为宁波群众体育的一大特点。与此相伴的,则是体育场地供应不足等落差。

1.市民健身需求趋于多样化

提起全民健身,人们大多会想到跑步、打羽毛球、跳广场舞之类的传统项目。实际上,如今宁波市民的健身方式已经越来越多样化。

“网球以前一直是曲高和寡,大家更多的是在电视上看看四大满贯赛事,很少有亲身参与的。”宁波(鄞州)网球中心负责人周晓黎告诉记者,“但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开始成了很多市民健身的选择,我们这里对外开放的场地一共有16片,前几年来的人不太多,还有些‘吃不饱’,现在基本上是每天爆满。到今年9月份,我们今年全年人次目标已经达到。”

宁波忠梁健美乐园负责人吴忠梁对此也有深刻的体会。他告诉记者,从室外转战室内,利用各种器械进行专业化健身的市民日益增多,其中老年人的比例也有所增加,“现在50岁以上的人占了大约四分之一,毕竟室外健身有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做到全天候。”

另外,笼式足球、体育舞蹈、酷跑、轮滑等各种健身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其中。

2.热门健身项目一场难求

当然,传统的热门项目依然是大多数市民健身的选择。每天晚上,在宁波市体育中心笼式足球场外的塑胶跑道上,跑步的人群几乎首尾相连;各个羽毛球场馆内,挥拍“战斗”的人群也熙熙攘攘;各个小区、绿地的健身路径更是人影不断……

热门健身项目火爆,凸显出相关场地不足的问题。宁波市体育中心办公室主任范宏告诉记者,时下比较流行的羽毛球运动,呈现出一场难求的局面,“我们这里有7块场地,完全是供不应求,爱好者们都需要预约才能订到场地。特别是到了晚上,场地安排都是满的,根本排不出空来。很多上班族没办法,现在都是中午吃完饭过来打一会儿球。”

据了解,我市现在羽毛球馆大多规模不大,几片场地的居多,多在学校,有些宾馆也有设置,基本上是供不应求。

篮球同样是受到广大市民喜爱的一个项目,篮球场地的不足一样凸现出来。据范宏介绍,现在体育中心的篮球场,基本上都只能打打半场,“这样一块场地就可以分给两拨人,让更多的人能打上篮球。”宁波市业余篮球联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不少球队平时训练比赛找场地,也要费上一番周折。

3.学校场馆对外开放困难多

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启动“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宁波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公众开放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健身场所的不足。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江东、海曙的几所小学。每天晚饭后,健身市民就会陆陆续续进入学校,或者沿着跑道散步、跑步,或者在篮球场上投篮,或者在空地上排起广场舞方阵……这些人基本是周边小区的居民,到学校里健身既方便又安全,因此几乎每天都会去。

然而,校园场馆开放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安全责任归属不明晰、开放成本高、校园管理难等现实问题。

江东区一所小学教导主任说,现在学校都是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每天晚上接待数百甚至上千的健身人群,不遵守离场时间的事情经常出现。另外操场磨损非常严重,其他器械损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这个责任太大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要坚持公益性,不以赢利为目的,但开放必然产生水电费用、体育设施损耗,体育设施维护、人员管理都增加了学校办学成本。

4.需因地制宜建设群体设施

“现在宁波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历史欠账多等问题,尤其是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但现有的健身设施满足不了市民健身的需要。现有的场馆,特别是市体育局本级所属场馆基本上是满负荷运转。”市体育局副局长劳金龙说。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区用地越来越紧张,在体育场馆建设上也面临捉襟见肘的尴尬和促狭,这一问题在全国都非常普遍。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劳金龙认为可以学习其他城市的一些成功经验,比如广州市2012年起推行体育民生工程,通过统一规划,在城区的街道(社区)建造50个全民健身中心。这些全民健身中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公园、绿地、边角地、高架桥下等位置,每个中心建设多功能篮球场、标准网球场、笼式足球场、简易体育馆、塑胶跑道等,占地不多,建设费用不高、功能又比较齐全,同时还可以满足广大老百姓在家门口进行多样化健身的需求。

除此之外,劳金龙建议,充分整合大型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社区体育设施等现有体育资源,共同解决社区体育发展的必要场地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群众身边的体育社团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东南商报记者 蒋继斌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