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星工业机器人正在试机作业。(孙丰立 摄)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日报记者 黄程 杭州湾新区记者站 郑添明)在机器换人的大浪潮中,嗅觉灵敏的民营企业闻到了无限商机。日前,由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发的“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技术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据悉,该平台作为特种服务机器人,首创多维减震技术,填补了世界医疗救助领域的空白。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车载自平衡救护平台”,运用新型并联机器人技术、惯性传感器技术、自平衡控制技术,通过平台之间的移动和翻滚、俯仰运动,来抵消由于运输工具起伏和倾斜带来的震动,达到隔震作用,能有效保障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对危重病员进行简单的救护,避免转运途中对伤员的二次伤害,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据悉,该公司的子公司新世纪机器人,不久前获得中国机器人运动工作委员会授牌,促成了中国机器人运动马球项目训练基地、中国机器人运动国际交流中心(宁波)、中国机器人运动陆地项目智能平衡车指定器材企业3块金招牌落户新区。其研发生产的“i-ROBOT”系列产品,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代步机器人之一,具备智能环保、时尚科技等特征。目前,其警用版本“T”系列和民用版本“i”系列均已上市,并在国内引领起一场全新的“科技交通”革命。
有专家表示,未来10年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期,错过这个窗口期,制造业的转型就将受制于人。事实上,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春天。国家《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把服务机器人产业培育成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机器人协会预计,中国有望在今年或明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比GQY更早试水机器人行业的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慈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并喊出了“让小企业用得起机器人”的口号。该公司经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对机器人的旺盛需求只是暂时被高昂的投入资金所掩盖,未来工业机器人必然会进入中小企业并为之服务。
如今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大多喜欢走全产业链路线,但慈星分析市场之后,放弃了这一路线,而决定作为一名系统集成商切入到工业机器人行业。慈星为此设计了一套有别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专注于系统集成,不生产机器人本体,而是选择购入国内外成熟的机体,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生产场景设定好生产程序,将定制化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销售给客户,并提供售后服务。
慈星机器人的核心硬件来自于德国库卡、日本川崎以及埃夫特等国际上最好、最具性价比的机器人本体供应商,软件则根据客户具体的生产工艺需求作定制化开发,为工业机器人系统注入控制程序,让机器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慈星机器人不需要从零开始研发,也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生产线,资金压力也就不会很大。”慈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立军介绍。
结合周边区域的产业特点,在应用领域上,慈星锁定汽车零部件生产的焊接搬运、电子及小家电行业的精装配、五金行业打磨等进行深入研究;在系统集成方面,慈星已自行组建团队、获得合作方埃夫特人才支持、与港科大合作培养以及收购成熟团队或公司的方式解决人才问题。“主要面向浙江地区的五金、汽摩零配件、家电以及3C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慈星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行业机器替代人工的潜力巨大,而公司目标是通过两三年努力达到500台的销量。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打造若干个百亿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的设想,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是杭州湾新区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培植的战略性产业之一,而机器人产业则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一员。在他看来,新区民营企业纷纷进军机器人产业,不仅有机会创造出新的产业亮点,还将为区内及周边区域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服务的双重支撑。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