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性立介绍枫林社区文化礼堂内陈列的物品。 记者 王鹏 摄 |
走遍了小港的38个村庄,退休后编了《小港镇志》、《小港地名志》、《鲍家村村史》等多部地方史料,整理乡村资料帮助四个社区(村)建立文化礼堂,挖掘的民间故事———《乐涵先生的传说》进入宁波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仑小港街道枫林社区83岁的退休教师陈性立被称为小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他热爱小港的每一片土地,并致力于挖掘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故事,而他的人生经历也成了这些故事中的一部分。
在小港从教44年
陈性立是北仑小港剡岙村人,1949年7月毕业于镇海中学,1950年在小港陈山村当老师。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学校有四个班级,27个孩子,语文、数学和音乐都是他教。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给乡亲们扫盲。此后的40多年里,陈性立先后在小港的10多所中小学当老师、教导主任或校长,直到1993年退休。
辗转于一个个乡村学校,陈性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关注当地的乡土文化。他与村里的老人聊天,听他们讲述当地的乡绅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些口口相传的乡土文化素材,后来在他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他善于在生活中做有心人,也喜欢考证村子里老匾额上的文字,寻找先贤们散落在民间的墨迹。他自豪地说:“小港38个村,我村村都到过,每一处的老底子我都了解。”
助建社区文化礼堂
小港街道枫林社区成立于2013年2月,辖区有东岗碶、鲍家洋、顾家桥、剡岙等六个村。传承当地的乡土文化,建立枫林文化礼堂被提上议事日程,陈性立主动承担了文化礼堂的筹建工作。从2013年7月开始的连续三个月时间里,他像春蚕吐丝一样,把自己了解到的当地掌故、乡绅故事、村史村志一一撰写出来。
2014年,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枫林文化礼堂开馆,按照“一场一馆两堂四室”布局。一场,即文化广场。一馆,即乡村记忆馆。两堂,即浃江讲堂与枫林讲堂。四室,即民间陶艺室、名人书画室、“春泥计划”活动室和草根排练室。其中,乡村记忆馆是陈性立付出最多的地方,每当有人来参观乡村记忆馆,陈性立就给大家讲起当地的先贤故事,讲解着古老农具的使用方法……
除了枫林文化礼堂外,陈性立还帮助筹建了下邵社区、谢墅社区等三个社区文化礼堂,每个礼堂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
收集整理的民间故事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镇海中学读书时,陈性立就听说了乐涵先生的故事。清嘉庆年间的乐涵先生是镇海有名的讼师,爱打抱不平。《后海塘》是陈性立听到的第一个关于乐涵先生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做海塘的时候,县官偷工减料,用木桩代替铜桩。长工故意用锯子锯海塘桩,后被抓了起来,乐涵为长工辩护,在斥责长工破坏海塘的同时,他质问县官为何铁锯子能锯断铜桩,偷工减料的罪行因此昭告天下。陈性立说,乐涵先生的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了200多年,他只是参与收集整理了其中的一部分,2010年,乐涵先生的故事被列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 者 陈爱红
通讯员 张少颖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