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明
当代“时传祥”王光明:
持着最淳朴的职业观,干着最臭的活儿
2014年7月的一个夜晚,天气特别炎热。晚上11点多,宁波市生化处理厂厂长王光明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回到家躺下,就接到了厂里值班员的电话,又匆匆赶回了厂里。原来,污泥脱水进水管道发生堵塞,生产线处于半瘫痪状态,若不及时清理,有可能导致生产线全面瘫痪。
地下车间的闷浊及湿热令人窒息。费了好大力气才将螺丝一颗颗拧开的王光明,面对的却是恶臭难当的粪便与杂物。在一勺勺、一桶桶地清理完后,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在管道很细,又有弯道找不到合适工具的情况下,王光明想也不想,光着胳膊用手去掏。三个多小时后,管道终于疏通,生产线又正常运转起来。
在环卫行业中,粪便处理工作是“最臭”的。每天300吨粪便的处理量,一年365天的无间歇运行……在宁波市生化处理厂里,王光明每天都与“臭”打着交道。即便在使用先进进口处理设备的环境下,他依旧每月一次要用手清理管道堵塞。
在别人恨不得远离的行业,王光明有着创新精神,他研究絮凝装置,一年节省开支10万元;改造厂区用水管道,实现中水回用,一年节省水费20多万元;改装国产链条,不再依赖进口配件,一年节省成本4万多元;探索粪渣资源化利用,利用粪渣改良海边盐碱地,每年节省运输处置费用80多万元。王光明坚信,敢想敢做,臭东西也能变成宝。
他在岗位上的创新和努力,令他获得诸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等。
应扬苹
验船师应扬苹:
不畏艰难严把关,坚守船检第一线
1995年10月,调入宁波市港航管理局船检科的应扬苹谢绝了内勤的轻松工作,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一名现场验船师,坚守在船舶检验第一线。
在船检界,应扬苹俨然是一名女汉子。行内人都知道,船检最苦的是在夏闷冬寒的双层船船体内检查。在这个高一米左右的空间内,人自始至终只能猫着腰工作。里头,夏天闷热,冬季冷冻,密不透风的底舱内灯光昏暗,还充斥着各种刺鼻的异味及尖锐的噪声,而应扬苹年复一年地在这里工作着。
检验,讲的是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在她做船检的20年间,共检验过1000多艘船舶,累计达500万总吨,且未发生过一起质量事故。
长期的一线工作,应扬苹累积了丰富的船检经验,并具备了高超的船检技术和船检理论素养。2005年,由温州某船厂建造的宁波籍万吨级集装箱船“金富星18”轮,在建造完工后的第二航次发生了甲板、舷顶列板及其下列板开裂事故。当时,应扬苹临危受命,承担了该轮修复检验工作,精心确定了修复方案,并全程指导了修复工作。经修复的“金富星18”轮现安全航行至今。在业余时间,她撰写了《船底结构开孔探讨》等多篇船检论文,不断探索船检新技术,实现了实践经验向理论成果的转化提升。
然而,长期的辛劳工作,使她的膝关节积劳成疾,医生建议她离开船检岗位。但出于对岗位的热爱,她坚守在船检第一线,继续顶风冒雨。□宁波晚报 记者 张颖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