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缘何走向暴力
影视剧太暴力,影响孩子世界观
原本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缘何走向暴力?在采访老师、家长时,大家都承认教育有问题。不过,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几乎每个人说的第一条都是“当下电视剧、电影有太多暴力情节,影响很大。”
一位高中学校负责人说,孩子世界观中的暴力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影视作品在现实世界的投影。当下很多“致青春”的电影,似乎都是不暴力无青春,像在高中生群体里很红的《匆匆那年》里,有打群架的,有为男生争风吃醋打架的。这些其实都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他们的青春可以打架,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现在真心不愿意让孩子看一些电影,因为实在有太多的情节,不太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很多影片在拍他们的故事。”
父母关爱不够,孩子以暴力泄愤
校园暴力,难道仅仅因为电影电视的影响吗?
显然不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童燕娜长期在基层学校工作,她说,青春期孩子打架有排他的意思,就是说把那个阻挠我的人消灭掉——这是心理很不成熟的表现。
“一个充满暴力的孩子,他的暴力行为是内心世界的投射。可能内心充满仇恨、没有爱的孤独感、被抛弃的凄凉感、被忽视、被鄙夷的愤怒感,在问题家庭里成长的青少年比其他孩子更加缺少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容易把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仇恨通过践踏别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她还说,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父母们花了很多时间追逐物质财富,却把孩子留在了孤独和没有爱的痛苦里。“不要欺负别人”的说教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校园暴力的原因归根结底要回到家庭,孩子如果感受到了温暖和爱,暴力行为就会少一些。解决青少年问题,可能还是要给予父母们更加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做好“父母”这门学问。每一个灵魂都需要被善待被倾听被爱护。
海曙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王英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暴力问题。在她的印象里,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问题少年”,他们的家庭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或父亲本身就暴力不断,或父母离异监护不力。在此情况下,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加上平时缺乏关怀和管教,便常常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
怎样教孩子应对暴力
“被别人打了? 你一定要打回来!”
错
“现在很多家庭为了孩子不要被欺负,会教他如果有人打你,你不要怕,要打回来。”在采访中,一位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父母以牙还牙的教育方法是否会让孩子成为暴力者。
这种担忧还真的挺普遍。5岁的华华在读幼儿园中班。日前,他们班新转来一位同学,是个男生,脾气很大,老是和同学吵架,还会出手打人。
这不,华华的小手上最近一直有抓痕。华华爸爸看不下去了,拉过儿子告诫他,以后要是有人打你,第一次你可以原谅他,但是如果有第二次,你一定要打回来。
华华记住了爸爸的话。不过,他也因此被其他家长告状,说他欺负别人。
华华爸爸不解,就问儿子为什么要欺负别人。
“那个小朋友刚才抓了我的手啊,还抓了我两次呢,所以我一定也要抓回来。”华华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