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听林晖讲述一对新四军夫妇的抗争与爱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7-30 07:18:03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周恩来引荐他参加新四军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宁波小港镇(当时属镇海县)的许多学生,从上海等地回乡避难。

  小港李家是名门望族,老宅一层连着一层,一栋连着一栋,美得像是浸染着春水的回文诗,幽谧精巧,气势雄浑。

  11岁的李艺,梳着两角麻花辫,看到日寇的铁蹄践踏国土,她郁积着满腔激愤,却只能在闺房埋头读书。

  她的父亲是爱国实业家李善祥,是“中国苹果之父”。父亲忧国忧民,李家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都有一颗拳拳的爱国心。

  李艺太小了,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她的哥哥李祖平、姐姐李又兰、李采芝与十几个小港镇的年轻人成立“抗日救亡宣传队”。

  这个宣传队中就有15岁的林晖。

  他们学唱抗日歌曲、写标语、出墙报,在街头演活报剧,这些还不够,他们还四处寻找抗日队伍。

  1937年11月,中共在武汉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不少青年就是从那里前往延安。

  林晖、李又兰等几个年轻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兴奋得不行。满腔激情驱使着他们:到延安去!

  路费由李又兰负责,她告诉父亲李善祥,他们希望去延安抗日。

  李善祥非常支持,不仅给了路费,还给每人一个密封的信件。上面写着“非到必要时请勿拆阅”。

  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好奇心很重,迫不及待地拆开。原来里面是一张十元的钞票,附着一张字条:“当你遇到困难时可用这十元钱。”

  孩子们相视大笑,满怀热情地上路了。一路颠沛,到了武汉。

  战时的武汉,每天都有空袭警报。凄厉的汽笛声,伴着日机的投弹,令人惶恐。

  他们好不容易到了八路军办事处,听说周恩来就住在办事处,就不知天高地厚地要见他。

  时任值班参谋的张爱萍考虑到周恩来公务繁忙,就出面挡驾,哪知孩子们一定要见。

  不管张爱萍怎么解释,他们就是赖着不走,整整缠了一天。

  后来,张爱萍和李又兰熟识后,说起这一段,张爱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其中一个难缠的学生。”这是后话。

  那天深夜,一个40岁左右、剃了光头、双眉浓黑、目光炯炯的男人,一脸和蔼笑容地走来,爽朗地问候:“年轻人,你们好啊!”

  一口浓重的苏北话,他就是周恩来。

  “你们都是哪里人?”

  “浙江镇海,我们为了抗日,想到延安去学习。”

  周恩来用慈祥的目光把十几个年轻人扫视了一遍,发现他们都是乳臭未干的孩子,笑了起来:“那怎么办呢?现在风陵渡失守,潼关吃紧,去延安的路很不好走。而且延安的人口已经太多,粮食也很紧张。你们都是南方人,到那里吃小米也不习惯。你们愿意到新四军去吗?”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