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 苏钧天)昨天上午,市民陈女士来电询问:“一早从东柳菜场外的小摊上买来一条比目鱼,剖鱼时发现里面有一条足有3厘米长的虫,软绵绵的还会动,实在是恶心!这究竟是什么虫,鱼到底还能不能食用呢?”
就此,记者采访了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副院长吴雄飞和宁波大学鱼类养殖方面的专家徐善良教授。
吴雄飞在看了陈女士发来的图片后表示,虫通体白色,极有可能是一种海洋寄生虫,叫异尖线虫。“自然海水生态状况下发现寄生虫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常见现象,不需要大惊小怪,很多海洋鱼类如带鱼、黄鱼、马鲛鱼体内都能发现寄生虫,只是有的肉眼可见,有的不可见。像陈女士发现的异尖线虫,虽然肉眼可见,个体较大,但不需要恐慌,一般煮沸或零下20℃冷冻4小时以上就可杀死该虫。”
徐善良教授则告诉记者,从图片看,初步确定为异尖线虫无疑。其实线虫就相当于人体内的蛔虫,很多鱼类都会被线虫所侵染。线虫产生的原因与海洋污染并无关联,它主要靠寄生在鱼体肌肉或器官组织内吸收营养,但这种寄生虫对高、低温的抵抗力很差,感染性幼虫经过60℃高温10分钟以上烹饪即可被消灭。且它不能在人体内完成生命周期,所以对人体没有危害。经过高温烧制后,鱼肉是可以食用的。
宁波人一向有生食海鲜河鲜的习惯,比如醉虾、红膏炝蟹等。殊不知,水生动物寄生虫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生吃鱼虾。徐善良举了一个例子,他有一个朋友曾长时间发低烧,不明原因咳嗽,却查不出得了什么病。直到后来分析,得知他酷爱生吃海鲜,最后检查出是肺吸虫病,通过特定的药物治疗才痊愈。
徐善良说:“虽然这种病发病率很低,但从健康安全考虑,市民还是尽量少食用为好。”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