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宁波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十年:拆出一片新天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1-02 09:52:0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宁丰安置房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联丰村改造后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联丰村改造前一角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惊驾安置房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戎家安置房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新星村安置房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吴家安置房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福明家园安置房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宁丰社区居民看大戏 (李超 摄)

拆出一片新天地 百姓乐享新生活

福明家园邻里粽子节(杨晓丽 摄)

宁波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范围覆盖江东区、海曙区全部和江北区部分,以及高新区核心区,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包括55个行政村和4个渔业队。

过去10年来,我市本着“政府主导、整村改造”的思路,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为建设文明、生态、和谐、宜居的城市提供了重要保障。

城中村 从空间形态上告别“历史舞台”

宁波全市共有64个街道、78个镇和11个乡、2567个行政村。根据市政府“三改一拆”工作计划安排,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共有492个城中村需纳入改造。这其中,作为试点的市本级中心城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已率先于2005年启动,范围覆盖海曙、江东、江北(核心区)和高新区4个片区。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城中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环境差、治安状况堪忧问题。每年台风,水淹严重,下水道、电网、道路等与主城区设施不配套,各类社会问题滋生不断。不仅如此,这些城中村分布在多个区域,既破坏了城市整体形象,又阻碍了城市内部区块间的快速联系。

加快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2005年,市委、市政府把城中村改造搬上日程,回应群众呼声,把城中村改造当作造福一方百姓的民心工程。

经过10年的有序推进,市本级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已实现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以安置房交付为标志,已完成改造32个村,正在改造25个村。共征收土地19177亩,拆迁建筑面积931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出让土地4178亩,出让金收入423亿元,累计投入改造资金315亿元。

计划今年年底前,我市将完成剩余两个村的改造前期工作,条件成熟后全面实施改造。届时,中心城区城中村从空间形态上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以人为本 百姓生活品质大幅改善

宁波市区两级政府在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依法办事”。10年来,城中村改造工程让百姓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前不久,福明街道史魏家安置房举行抽签定位仪式,史魏家村402户拆迁安置居民,依次上台抽取房号,完成了入住新房前极为重要的一步。李老伯抽到了一套105平方米的套型,三面采光通透的位置让全家都很开心。他说,城中村改造前,他就住在这里,如今新房子都是拔地而起的高楼,良好的配套设施,一切都要比以前好许多。

这项活动由国土江东分局(江东区城中村改造办)负责。本着“村民的房子村民说了算”的原则,江东分局在征地、拆迁及安置房建造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意见,邀请村民代表随时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参与项目建设管理。

这只是我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一个缩影。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已有1.9万户约6.4万名村民喜迁新居。同时,得益于拆迁补偿方案和住房解困规定,很多无房户、困难户及众多适婚青年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以江东区惊驾股份经济合作社20名社员家庭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城中村改造中每户居民的住房套数从1.2套提高到了2.3套,人均住房面积从44平方米增长到了67平方米。海曙区的吴家村,原来缺乏规划,住宅、工厂互相混杂,随意拉电线铺管道现象随处可见。如今焕然一新,昔日“牛皮癣”摇身一变成了12幢拔地而起的大高楼。

纵观全市新建的安置小区,布局也更加合理,功能更为全面,水、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和绿化、物业、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较之前的低矮平房,居住条件和人文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村民长远生计也得到有效保障。在城中村改造中,彻底消除了“二元”管理体制,将10万余城中村群众变成居民,纳入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了村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

农村变社区 社会管理实现转型并轨

伴随城中村改造,原先的农村“转身”成为社区,广大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70岁的刘亮,3年前还是个文盲。不识字让他受了不少苦。江东区宁丰社区“百姓课堂”,让他萌生晚年“脱盲”的念头。他说:“以前,我的名字是画出来的,名字里的‘亮’不会画,就用‘?’代替。”如今老人不但会写名字了,还懂得了汉字的结构和笔画。

在我市城中村改造中,像这样乐享城市新生活方式的村民不胜枚举。原来喝河里的水,现在喝自来水;原来做饭用灌装煤气,现在改天然气了;原来村里垃圾乱扔,现在配备专职清洁工定点打扫了;原来村落绿化乱七八糟,现在有了系统规划,每块鲜花和草坪的布局都匠心独具。

生活方式的改变,从物质领域悄然渗透到了精神层面。村落形成社区后人口集聚,社区文化活动多了,跳广场舞,民乐表演,打太极拳,学书法绘画,学剪纸刺绣……四处洋溢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给村民带来的崭新气象。

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我市着重在管理“软件”上下功夫。为让村民住得舒心,将旧村改造彻底纳入城市管理体系,使人员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人防、技防、物防不断完善,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通过改造,城中村普遍存在的外嫁女、农嫁居、宅基地控批、村发展留用地等历史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地块“活用” 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土地隐藏的巨大区位价值通过“身份”转换以及投资开发而得到显现,大大提高了土地级差收益。

以江北区日前出让的7宗城中村地块为例,土地面积492亩,土地出让金收益约53亿元,折算下来平均地价达到1075万元/亩。

土地利用方式方面也趋向于高级化,土地配置结构效率得到提升。以位于海曙区丽园北路附近的花鸟市场为例,是海曙区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原有工业厂房腾笼换鸟改造而成,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每年租金等收入就近900万元。

此外,在江东区和高新区内现有一些零星闲置地块,但由于村民缺乏地块安全卫生管理的相关意识,地块上私自种菜、垃圾堆积、杂物堆放的现象屡禁不止,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也为城市的面貌添上了一道瑕疵。

当地国土部门结合实际需要,把部分地块临时租用给区内各单位,用作临时停车场或办公用地,在缓解各单位用地需要的同时,规范化的管理、使用方式转变,提高了地块的安全卫生水平,地块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升。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提升城市品质行动会议上,我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市兑现了当年“三思三创”主题活动中提出的3年打通中心城区59条“断头路”的承诺。打通的59条“断头路”总里程约45公里,总投资约90亿元,总拆迁量约56万平方米。其中跨区域道路2条(分别是跨江东区、鄞州区的永达东路和桑田南路),海曙区15条,江东区13条,江北区5条,鄞州区7条,镇海区6条,北仑区9条,高新区2条,在“活”用土地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提高了土地配置效率。

城中村改造历程

第一阶段(2005年前):“项目带动、企业出资、线状改造”

严格来说,宁波市“城中村”改造在1985年便已起步,主要通过一些重大项目建设涉及城中村的征地拆迁,就相应启动特定区块的拆迁和改造。至2005年之前,市三区总共有18个“城中村”(海曙区7个,江东区11个)通过此模式基本完成了改造。经过征地、报批、拆迁、建设等程序,安置村民11679户,安置面积达131万平方米。

第二阶段(2005—2010年):“政府主导,市区联动,整村改造”

2005年,市委、市政府在对全市城中村改造情况进行全局把脉,本着“群众得实惠、城市得提升、产业得发展”的宗旨,创新性地选择了“政府主导、市区联动、整村改造”的城中村改造新路子。以市中心城区的59个城中村为试点,由此开启了宁波市城中村改造的新篇章。为确保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各区也相应成立了区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机构城中村改造办公室。

2005-2007年,市财政全额出资对胜丰、惊驾、永红等18个行政村进行了改造。

2007年11月起,市区两级共同出资,收益共享、亏损共担,进一步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激发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动力,新启动西成、南余、老庙、包家等14个行政村的改造。

2009年9月,首块城中村改造地块挂牌出让成功,结束了我市城中村改造资金只出无进的历史。地块位于蓝天路南侧、机场路东侧,土地用途为城镇住宅建设,总出让面积18106平方米,出让起始价为每平方米楼面地价5050元,由宁波恒威置业有限公司以每平方米楼面地价6520元夺得,总价达2.36亿元。

第三阶段(2010年起至今):“区为主体,分类运作,改造管理并行”

针对改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体制不顺、管理不畅、政策不一等诸多体制性和工作上的问题,我市对城中村改造体制机制进一步作出重大调整,建立了制度化的多部门集中联合办公平台,进一步明确各区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城中村改造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改造方案制定、项目前期、土地征收、留用地组织管理、安置房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稳定等具体实施工作。

2011年1月中旬起,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陆续交付安置。至今已交付安置房总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海曙区吴家、胜丰、双杨,江东区惊驾、宁丰、戎家、史魏家,江北区柏树桥、永红2#3#地块、下江、甄隘、姚江、包家、朱家一期二期、朱家三期,高新区朱一、老庙,东部新城张隘、柳隘、松下、邵家、王家园等安置房。

2013-2015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功能区块建设和转型升级,实现我市城市改造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记 者 王 博 孙吉晶

通讯员 张和甲 庄芬芬

郎 婧 吕苏丹

图片除署名外由宁波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提供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