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天气转冷,宁海力洋镇海头村从河南开封引进的近40个品种10万株菊苗相继盛开。漫步村内,五彩缤纷的菊花装点着角角落落,道路两旁的房屋修葺一新,典雅的灰色院墙围着农家院子,透着古老的韵味。
谁能想到,5年前,海头村是另一番景象:鸡粪、牛粪遍地,垃圾乱倒,臭气熏天;破旧失修的老房子风雨飘摇;除了穿村而过的省道,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
从上访不断到干群齐心,从环境脏乱差到面貌一新的市级新农村……短短几年间,海头村完成了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华丽转身。
全村42名党员个个是志愿者
海头村户籍家庭505户,常住人口1481人,是力洋的第二大村。多年来,村里矛盾重重,情况复杂。村民信不过村干部,上访不断。
庄允肖竞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一批有责任心、肯为村民办事的党员当上了村干部,这成了村两委会的一件大事。
由于垃圾乱丢弃,垃圾桶周边往往成了“重灾区”,村民不愿意把垃圾桶放在自家门口。村委会就从清洁垃圾桶入手,在回收垃圾时,直接用干净的垃圾空桶更换,并把脏桶清洗干净循环使用,确保每天的垃圾桶干净无异味。慢慢地,村民垃圾不乱扔了。村民叶晓说:“以前大家看到垃圾桶会捂着鼻子走,“现在不会了。”
“全村42名党员个个是志愿者。”庄书记说,护河、护路、保洁,只要对村庄发展有利,所有党员无偿投工投劳。他本人是“人工湖”的义务保洁员,村主任是村庄东坑溪的义务护溪工。走进海头村的“党员茶室”,满头银发的金南美热情地招呼。老人坚持打扫卫生,风雨无阻。
干部党员以身作则,村民有目共睹。村里清理河道、筑路、修房,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义务帮忙。
从门前三包到长效保洁
海头村设有环卫理事会,提出了村庄环境卫生“七不准”,明确村民、保洁员的职责。
按照“村庄布局、方便保洁、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海头村将全村保洁区域划分为5个区块、22个包干小组,小组长由若干名党员或村民代表担任,组员由区块内的农户组成。小组长带领组员落实门前卫生“三包”,并配备1名专职人员负责公共区块保洁。无论是村主要道路还是边边角角,都没有垃圾。
旬督查、月公示、季评比、年考核,这是海头村推行的督查考核长效机制。村干部、老年协会成员定期对包干区及农户进行检查,并把督查结果在“红黑榜”上公布。
从干净到靓丽
村庄干净了,村民感到无比自豪。
在海头村入口处有一棵挺拔的沙柏树。这棵大树原本种植在一户村民家中。之后,他把古树捐了出来,移栽到村口。一些村民自发用旧瓦片在大树旁砌起一排矮墙,既保护树木,又是一道风景。这一排矮墙,村民称之为“同心墙”。
2011年,村中心开挖一个占地面积约八亩的人工湖。住在附近的16户村民主动让出地基。村里建设乡村记忆馆,村民不但主动腾出老房子,还自发募集展品放到展厅,供大家免费参观。
村民大力支持,村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干劲更足了。
露天粪坑没了,破败的小矮房不见了,代之以满目的花草树木、景观奇石,全村的绿化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
海头村对村内成片的老房子进行合理规划利用,一批有价值的老房子得以保留和整修,今年又利用老房子建成了村级党建馆。各式鱼篓、渔网、船锚,在乡村记忆馆里叙说着当年的故事。
文化礼堂、聊天长廊、村级民俗文化博物馆……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宁波日报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叶亦健)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