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上个月底刚结束,和之前很多年一样,不少热门岗位千里挑一。
当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努力想挤过独木桥进入机关时,部分已经如愿以偿的公务员们却在犹豫,要不要放弃体制内“永久的安全”,到更广阔的世界寻找可能的发展机会。其中少数人,已经以决绝的姿态离开,重新变成一个“社会人”,比如今年3月辞职下海的慈溪市卫生局原副局长华全科。
他用不到5年的时间,完成了职业生涯的两次转折,从“华院长”到“华局”,再到“华总”。
“体制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又想出来。”他说。但他觉得,一个人成不成功,不在于他在哪个位置上,而是看他是被迫还是主动地做出人生选择,看他是在被社会评价支配,还是在做自己天性最喜欢、最适合的事。
身份的转换,让他对这个待了20多年的体制,有了新的认识。
1 “基层干部,常有风箱里的老鼠之感”
华全科在接受我们的采访前,显然作了些准备,说起辞职理由的时候,他轻轻吹了吹茶杯里漂着的茶叶,顿了顿:“这个问题我主要谈三点原因,首先……”
我们不禁在心底莞尔:出来都半年多了,说话还是像领导在开会。那些难以改变的语言习惯和琐碎细节,总在不经意间暴露了他的过去。
还好,真的只有三点,而且很实在,都是干货。
“首先,我觉得自己还是适合当院长,因为当一个分管具体事务的副局长实在是不适合我的个性和工作理念。”华全科说。
他的仕途一帆风顺,1991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分配进入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师从当地著名的劳氏骨科,成为一名骨伤科医生,1998年被提拔为副院长,4年后顺利去副变正;接下来的6年,他完成了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再到主任医师的二级跳。
辞职之前,华全科的职务是慈溪市卫生局分管医政的副局长,具体业务包括医院管理、医改、行政审批、医疗纠纷处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120急救中心、献血……
他坦率地说,2011年调到机关的时候心里挺高兴,觉得“被提拔”了,后来才发现,这个副局长分管的业务,块块都是“难啃的骨头”。
新官上任的第一桩麻烦事,就是办一个关于献血宣传的广场活动,很简单的公益活动,他需要和相关部门、医疗机构联系接洽,协调会开了好几场,关于一个选址的细节都要反复沟通。再多的热情,也很快在这一场场会议中消耗殆尽。
当院长时遇到的种种问题,他以为当了局长就可以解决,比如适当提高一线医护人员的待遇,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想法。
2012年6月起,宁波的县级医院分批开始实施药品零差价,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通过省级药品招标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医疗服务的价格上调30%左右。
在这之前,相关部门曾经到慈溪市卫生局调研,华全科提出过担忧:这样做的话,那些以内科为主手术相对比较少的医院会不会受到的冲击太大?能不能确保政府补贴到位?如果不能,那么中间的空缺谁来填?谁能确保这些医院不通过增加患者的检查项目来“拆东墙补西墙”?
后来的结果证明他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半年后,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大部分医院的均次费用持平,换句话说,平均每个患者在医院花的钱,并没有减少。
关于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华全科也曾提过建议,提高儿科医生的诊费,进而提高他们的收入,以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进入压力大收入低的儿科。当时,这个建议被否定,后来有人说是通过降低儿科专业医学生的录取分数线。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