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凌晨4时,顾小六习惯性地醒来,摸黑走到屋后的稻田。虽然水稻早已收割完了,但他还是会下意识地去看看,做了大半辈子植保员,心里总有份牵挂。
在宁海长街,76岁的老党员顾小六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牛人”。上世纪60年代,他成为村里的植保员,整整52年时间,他天天泡在稻田里。靠着一双“火眼金睛”,他成了十里八方广为推崇的“专家”,也成了成千上万亩稻田的“守护者”。
植保员是件清贫又辛苦的差事。每年4月到10月间,一大早,顾小六就要赶到田里。绵延的稻田,悄无声息,前一天趋光而至的虫子躺在测报灯里头,顾小六要做的,就是把它们一一清点出来。
“不同的害虫有不同的特点和孕育时间,稻飞虱的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株基部,将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内吸食汁液;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取食危害叶片,以孕穗、抽穗期受害损失最大……”说起病虫害,顾小六如数家珍,在他的家里,一本本泛黄的登记簿,记载的是过去50多年来每一天的虫子数量。“别看只是一只虫子,它一胎可以产下上千只幼虫,能不能把握好施肥打药的时间,直接关系到这块地的产出,关系到农户的收入。”顾小六说。
“顾师傅,快看看,是不是我这里也要赶紧补上?”2012年的一天,顾小六正准备洗脚上田,却被种粮大户胡余贤拦住了。原来,胡余贤对面另一个大户为田里泛滥的虫害犯了愁,正忙着补打农药。
顾小六信步走到田间,弯下腰仔细一看,然后自信地摆了摆手。原来,经过他的准确测算,这块稻田早已在成虫繁殖期之前就完成了打药,这样一来,一片稻田只需打两次农药,减少了上万元的投入。
“我要让儿子给你当学徒,学点真本事。”胡余贤由衷地表示感谢。据统计,通过植保员的前期病虫害观察预测,可以挽回粮食产量的25%到30%,帮助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的种粮户节省不小的成本。
“顾师傅很认真,很负责,而且每次都测得准。”宁海病虫测报站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整个宁海地区,做植保员的已不超过3人,而像顾小六这样坚持50多年的,更是屈指可数。
半个世纪,扎根稻田,默默无言,日复一日。顾小六说,自己也没什么过高的理想,只是从小跟着父亲下田,亲身感受过虫灾带来颗粒无收的绝望。“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力所能及地为这片土地做点事,怎么说都是应该的。”(记者黄合 通讯员周武军 宁海记者站蒋攀)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