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宁波不少生活美容院频打“擦边球” 由谁来监管?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2-03 07:07:22   稿源: 宁波日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执法人员在一家生活美容院检查。

  近日,奉化通报一例典型的微整形致人左眼失明案,日前执法人员又在鄞州查处一起擅自注射玻尿酸和肉毒素事件。甬城数量不少的生活美容院频频打“擦边球”,违规开展医学美容业务,使许多市民上当受难,像这样的问题由谁监管,监管的难度又在哪里,生活美容(生活美容简单地讲,是指使用护肤化妆品等,对人体的肌肤进行护理和保养。医学美容主要指的是外科手术类整形。)市场怎样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出租房里注射玻尿酸

  近期执法人员在一次执法中,发现在鄞州区一街道内的出租房里有玻尿酸20盒,还有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医用纱布。美容院业主小王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在今年的3月至7月间,给两位顾客注射了玻尿酸、A型肉毒素。同时小王也没有医师资格证书和相关的行医资格证书,执法人员认定她违法,没收了违法所得,罚款3000元。

  奉化一位女性朋友说,她曾在一间民房里接受玻尿酸隆鼻手术。给她打针的“专家”姓葛,自称来自上海。结果,一针下去,她的左眼视物不清。后来到医院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由于耽误过久,她的左眼失明了。双方闹到医疗事故鉴定委会员,她才发现葛医生根本没有医学背景,更谈不上是专家,只在上海一家微整形培训学校上过4天课。

  缘何频打“擦边球”?

  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宁波有2326家合法的生活美容院。

  去年一项专项检查,全市查处了无证开展医学美容的生活美容院23起。记者昨天走访一个社区。去年该社区查处了8起“擦边球”案例,今年前10个月立案21起,被查处的打“擦边球”案例越来越多。除了注射玻尿酸、肉毒毒素外,还有穴位放血、用针刺破挑痘、针灸、激光脱毛等等。还有割双眼皮的,丰胸的,卵巢保养的。

  以昨天记者走访的这个社区为例,该区有6家医学美容机构,同时有250余家生活美容院。往往是一幢大楼里有10来家,一条街逛下来有七八家,傍着一个高档小区就有五六家。在一个商业体里的三楼开了8家生活美容馆。“现在组团到日韩做微整形,效果立竿见影。自家店因为服务人群特定,相对客源稳定。客源少了,光做生活美容,难养活一家店!”一家生活美容院业主说,这是不少生活美容院打“擦边球”的深层次原因。

  一位业内人士称,很多生活美容院开展的项目是在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之间游走,比如文眉、绣眉和种睫毛等;还有更为复杂的按摩推拿、艾灸和刮痧等。

  生活美容院监管难在哪?

  一位基层卫生监督分所所长说,若是常规检查,基本难查出违规的项目。大多数案件来源于举报,那是顾客在消费后没达到预期效果,要美容院退款而不成时的不得已之举。今年5月他们查处的激光脱毛案,就来自这样的举报。突击检查中发现,这家美容院一年多里做激光脱毛的就有500多人次。用类似B超润滑剂一样的东西涂抹在皮肤上,再用激光过一遍,做数次以后毛发就下来了。一个疗程要十几次,有的顾客一买就是三四个疗程,有的登记妈妈的名字,再带女儿来做,一个个核实很困难。最后确认80名顾客。

  此外,投生活美容院所好,一些仪器经销商也打起了“擦边球”。仪器上不写治疗两字,执法人员就很难查处。

  打“擦边球”也越来越隐蔽了。银针在穴位四周刺破皮肤,用负压吸出血,说是挤出瘀血排毒。这样的营生以前还能在店堂内的广告上找到,现在“光做不说”;或者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由熟客介绍而来。有的生活美容院还做起了中介,割双眼皮、开眼角这些业务转包出去做。一些经营户采取上门服务,或在宾馆、出租房内开展违规美容项目。有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与监管人员玩起“捉迷藏”。

  怎样管好生活美容院?

  生活美容院的进入门槛低,租个店面,招些人就可开张。按摩师、美甲师、健康管理师……大量非医学背景的从业人员在经过短期培训后,涌入美容市场。各类微整形速成班、包会班层出不穷,发放自制证书。从业者以为经营单位出具这些证书,就可正大光明地开展非生活美容活动。所以,生活美容院越来越多,但整体市场小、散、乱,大型连锁的极少,以快速营利成为普遍目的。

  法规较为陈旧。《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从2002年颁布以来一直没有修改,而其依据处罚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也分别颁布于1994年和1998年,这些年来没有修改,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明显偏轻,违法成本太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美容院所使用的器械、化妆品、精油、保健食品品种越来越多。这靠卫生监督部门一家监管,根本无力承担。比如:生活美容仪器、按摩膏,品种繁多,不乏假冒伪劣,有时无法鉴定。网上各种名目的仪器有很多,有些没有任何标识标签,不易区别生活美容仪器还是医疗美容仪器,鱼龙混杂、五花八门,成了监管薄弱点与空白处。

  医疗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飞速发展,而医疗美容消费更是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宁波作为较大的市有地方立法权,可否修订相关条例。同时,多部门联动执法,扶持行业协会,提升行业自律,促进美容市场整体的规范化。

  要特别提醒的是,还得引导市民树立理性消费观。医学美容,哪怕再小也得上正规医院做,安全有保障。□记者 蒋炜宁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