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时晓竹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也许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
从杭城传来,宁波又一次迎接与幸福有关的喜讯。11月18日,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杭州举行,现场发布了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单。宁波第11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荣获“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余姚市、慈溪市、镇海区、鄞州区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城区)。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最具幸福感城市”就是人民对这座城市的最高褒奖。
在宁波,创业创新有热度、公共服务有温度、生态环境有绿度、共建共享有深度,群众幸福感稳步提升。
三江奔流,不舍昼夜,一幅迷人的城市画卷徐徐铺展开来,装点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人们说,生活在宁波,幸福感始终“满格”。
人们说,这座城市的文明和美好,给人温暖,让人总想留下来。
宁波人为何如此幸福?如果你要问我密码是什么,宁波人会用歌声告诉你——
幸福宁波的“奋斗曲”
打造创新创业的宁波样本
幸福源于奋斗!在宁波,创业创新有热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宁波素来崇尚奋斗,给奋斗者以舞台,给创业者以平台,给创新者以服务,给人才以礼遇。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点赞了宁波的“小而精”企业。
“离开中科院物理所到宁波创业,并不是说宁波有多大财政支持力度,主要是看中这里的创业环境。”科谱(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翠翠告诉记者,创立不到两年,企业已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其自主研发的激光器达到了“飞秒级”,在精密制造、精准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
一支支创新团队的加盟,是宁波大手笔推进“栽树工程”建设、吸引顶尖人才落户的一个缩影。
礼遇各方英才,宁波建设了院士路、院士林、院士公园、院士之家,设立了“谷雨”人才日,出台了“甬江引才工程”,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第2位。
高能级平台提升宁波“创新浓度”。宁波积极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面向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建设北大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大院大所。截至目前,全市69家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已集聚各类科研人才超3万名,孵化高科技企业99家。
“营商环境”赋能经济“软实力”。宁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建设口碑一流的营商环境优秀城市”为目标,着眼“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掌上办事之市”“无证件办事之城”,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11月1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宁波营商环境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七,保持全国城市第一方阵的位置。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宁波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力量,出台精准激励政策,强化金融机构、孵化器等市场化、专业化平台运作,一大批创新团队在这里快速成长。
目前,宁波共有市场主体107.4万户,其中民营主体103.6万户,日均新注册950多户。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正在培育单项冠军企业308家。
幸福宁波的“民生曲”——
公共服务汇聚暖心温度
幸福在于点滴。在宁波,公共服务贴心、细心和暖心,充满温度。
在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宁波洋溢着普惠民生。从坐着公共交通工具迎接第一缕阳光,到绿道上健步骑行的人们,宁波人无论是交通出行、生活日常还是医疗教育、收入水平,都感受到幸福在身边。
便捷高效的出行让幸福四通八达。高德地图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全国360个城市地面公共交通情况显示,其中宁波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数最高,公交运行效率、可靠性、相对城市交通水平与正理想值最接近。不仅是地面公交,地铁、城际铁路、高铁站、高架道路和高速公路,构建起宁波市域通1小时交通圈,与长三角城市2小时交通圈;微公交、短驳线则让公交地铁的无缝对接、便利通畅。
高品质的生活圈让幸福围绕日常。15分钟,可以去哪里?走出家门,有图书馆,有医院,有公园,还可以购物、看电影、吃香喝辣……文化、体育、医疗、商业、餐饮、休闲等让市民拥有高品质生活的公共服务设施,在15分钟内步行可达。从2018年起,宁波以鼓楼为试点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优化、舒适的社会生活基本平台。如今“圈子”越来越便利化、越来越品质化,“15分钟文化活动圈”“10分钟健身圈”“10分钟如厕圈”纷纷“入圈”。
不仅是生活配套,在宁波,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天一广场、月湖公园席地而座,可以看到他们品味的是芳草的味道,流淌的是幸福的笑容。在老外滩、天一广场等区域,宁波建成7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不仅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而且公共空间人性尺度优化了。这还不够,未来三年,我市计划以重要商圈、广场公园、交通枢纽、迎宾道路、旅游景区为重点,创建首批涵盖各区县(市)的20个示范区域,到2022年创建成100个高品质示范区域。
均衡小康让幸福充满底气。在宁波,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他们一样地幸福可掬。宁波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1.77,低于全国2.64的水平。孟子“老吾老、幼吾幼”的理想已成宁波人的幸福底色——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乡下的卫生所,有城里三甲医院医生定期坐堂;几乎每个学期都可以看到新校园建设的消息;小区的两三元一份的“敬老菜”让老们吃得津津有味;宁波的教育质量、健康保障能力、社会救助水平等居于全国城市前列……
在宁波,大家一起幸福,才是真幸福。
幸福宁波的“山水曲”:
绿水青山寄托惬意的生活
奉化滕头村数十年如一日将污染企业拒之门外,从贫困村变身生态村;北仑区拿出上亿元“真金白银”,整治提升小港街道沿江两岸92家工业企业,还一方河畅岸绿……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在宁波,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打造幸福之城的重要维度。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宁波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四明大地绘就了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1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在100%;空气优良率达到92.5%,并提前两年迈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从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到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昔日东海之滨的资源小市、长三角南翼的工业重镇宁波,在可持续发展的坦途上,阔步迈入青山绿水间。
在去年发布的中国绿色城市指数前50名中,宁波列第16位,在进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的城市中列第5位。
为了让百姓“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宁波十多年来锲而不舍向污染宣战——
在全省率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480条河道告别“黑臭”……控源、截污、生态提升、近岸海域整治,全市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功能达标率持续提高。
禁燃区面积扩容至1200平方公里、整治黄标车20多万辆……持续打响“蓝天保卫战”,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宁波环境空气质量排名跻身全国20强。
宁波危废集中利用处置能力总体规模全省第一;全市森林覆盖率47.7%以上……持续不断地守绿、护绿,勾勒出一幅宁波“城在园中、人在绿中”的幸福图。
四明八百里、物色甲东南。通过打造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创意、农业体验等新业态,宁波持续让山水资源释放出更大经济价值。
鄞州湾底村,成为“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花园”,去年农民人均收入5万元;慈城毛岙村村内农家乐经营户年收入达30万元;宁海石头村引进旅游项目,让村民人均年收入13年间增加了十倍多……
截至去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8.0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16年呈现缩小的态势,低于全国、全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如今的宁波不仅拥有“天一阁?月湖”“溪口?滕头”2个5A级景区、33个4A级景区,更成功创建了4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22个特色精品村。
风景就在百姓家门口,绿色就是城市幸福底色。这场始于民、惠于民的生态文明建设,从顶层设计萌芽,根系已达每一位宁波居民。
幸福宁波的“和谐曲”——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和谐稳定,城市才能高效运转,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今年,宁波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在提出加快形成15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中,明确要求“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
宁波着力画好共建共享同心圆,谱好惠民利民协奏曲。
民生实事“共商”。
宁波在市县乡三级人代会上都实行民生实事票决制,从投票结果看,代表票决出的项目,具有很强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实现了“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工作导向,实现了财政资金投向的精准高效。“新的机制使人民群众成为了项目的参与者、监督者,最终成为项目的受益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通道”上,宁波的经验做法得到全国的关注。
文明城市“共创”。
高标准、常态化,你我他、齐动手,1.4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和214万名注册志愿者,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完善的“淘宝式”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每4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在宁波蔚然成风,与“顺其自然”“支教奶奶”等许许多多慈行善举,共同书写着“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的动人篇章。
“垃圾分类”“文明交通”“文明乡风”“文明旅游”……我市全方位动员市民参与文明好习惯养成实践活动,通过设计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让广大市民成为城市文明的践行者、守护者、参与者,最终成功高分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和谐平安“共治”。
宁波的基层治理亮点纷呈,自治有“村民说事”,法治有“小微权力清单”,德治有“道德银行”,智治有“移动微法院”,入选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持续推动风险攻坚、扫黑除恶、基层治理、执法司法、队伍建设水平,连续12年获评浙江省“平安市”,宁波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7.5%、98.1%,百姓在宁波有满满的安全感。
重大灾害“共御”。
台风、暴雨面前,全社会拧成一股绳、共撑一片天。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市戮力同心、众志成城,书写了“大义”、展现了“大爱”,30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49天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做到病人“零死亡”、医护“零感染”。
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爱心甬商慷慨解囊,捐款超4亿元,在“大疫”中书写“大义”。宁波市民和海内外“宁波帮”人士也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不遗余力,宁波慈善组织和红十字会接受捐款捐物5.38亿,诠释了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宁波大爱。
在奋发有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的征程上,宁波必将再次书写充满希望和温暖的美好篇章,把幸福城市“金名片”擦得更亮。
相关新闻: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