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这条300米老街走出好多创业人 这里是宁波帮重要发源地
2020-11-23 10:02:00 稿源: 甬上  

  初冬的早晨带着丝丝寒意,位于镇海的庄市老街却早已被晨曦唤醒。

  老街上两边商铺林立,堆满了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鱼虾。五六个宁波阿姨特意拉着小车从市区赶来买菜,因为这里的菜便宜又新鲜。居民们来来去去,领着孩子吃早点的家长穿街而过,推着自行车出门锻炼的老人……各色各样的人构成了一幅热闹的市井生活场景。河水静静地流淌,默默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宁波人从这里开始,回到这里带来新的变化。

  交通上的便利,不仅让庄市成为了镇海重要的集镇,也让庄市人走得更远。早在一个多世纪前,许多庄市人就背井离乡,乘小木帆船经甬江南下,踏入刚刚开埠的上海。他们白手起家,以打工谋生作为生存的起点,筚路蓝缕,开启了一段艰苦的“淘金”岁月。

  方介堂、叶澄衷等一大批穷苦的庄市人,到上海打拼创业,靠着勤奋、诚信、务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一步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带动了宁波商帮的发展,也使庄市成为宁波帮的重要发源地。

  一百多年过去了,从这条300余米长的庄市老街走出的宁波帮人士都已离开故土,却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宁波帮遗迹。庄云房、包乾房、沈润德房等十几幢中西合璧的老建筑,悄然隐于庄市老街弄堂里。

庄市老街航拍

  老街街景

  老街繁华历史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庄市老街上的60余处文物遗迹被摸清。时下,多数老宅仍在使用,和普通民居新旧交替一起,构成了古与今的对话。

  弯弯曲曲的街巷,时不时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墙体和木栅栏门。三眼桥下,几位老人倚靠在桥头,眯缝眼睛小声交谈。偶有孩童嬉笑打闹奔跑而过,打破沉静的欢喜。

  说到老街,他们都是自豪的。

  “老街南侧有包玉刚、叶澄衷、庄熙雄故居等10余处,北侧包乾房、庄云房、沈润德房等则是宁波帮发迹后建造的。”80岁的施老伯对老街历史如数家珍,“建筑建造时期多为晚清至民国,这段时间也正是庄市人走向世界的鼎盛时期。当年包玉刚先生就是坐着脚划船沿着这条老街河到叶澄衷创办的叶氏义庄上学。”

  据史料记载,老街河北宋时就与宁波三江口及大运河相通,历来交通便捷。过去老街上染坊、制鞋店、轧米厂、打铁店、当铺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每逢集市,客商云集,车水马龙。街河将最早出去闯荡的故乡人输向宁波、上海。

  而当年,那些出去闯荡的人不仅深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也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所以你看,这些宁波帮建筑糅合了中式、西式的风格,中西合璧的特 色浓郁,细节处理精美绝伦。比如采用大透光的玻璃窗,镶嵌精致雕花的铁栏杆,而门楣上却有书法浮雕字砖,常常饰以狮子、凤凰、牡丹、麒麟等图案。”

  但有意思的是,不少居民尽管在此地住了数十年,但此前经历房屋产权几经更迭,或房主后人搬走,都使这些老屋承载的历史掩入尘封,直到文化遗产普查后重现天日。

  庄云房

  沈德润房

  老屋里的过往

  在老街河岸南侧,有一幢保存完好的老房子,门头上砖瓦完整,屋瓦上虽有几株风中萧瑟的草,却掩不住整栋建筑细节的精美与考究。即使不识屋主,也能从一梁一柱、一窗一雕中,一窥原主人当年之辉煌。

  这里便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庄熙英宅。庄熙英的父亲庄东成是清末民国初庄市一位出名的商人,曾在庄市开设全兴行,经营山货与酒坊,经商发迹后便在庄市建造了这座宅院。庄熙英是庄东成的儿子,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上海解放后创建华中银行、上海银行,曾为我国经济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庄熙英宅

  园子里的桂花树

  庄氏后人如今仍住在这里,共同守护着这座百年老宅。门吱呀一声打开,78岁的庄氏后人庄阿姨从老宅内踱步而出。

  与老街外围的熙攘、嘈杂有别,屋内是另一方天地。茶具茶桌,老式红木桌椅发出年代感的光泽。

  庄熙英宅内部

  共有五子四女的庄东成,生性乐善好施。庄东成去世前留下了要保护大宅的训言,并嘱咐子女:“团结和睦,继承祖业,发扬光大。”而后代也给予了足够呵护。比如在主屋的院子里,总是存放了大量瓦片,以便房子修缮时用。

  庄阿姨慢悠悠回忆着过往,“姆妈说过,门口的凉棚是万万拆不得的,方便路过的人可以休息,也算是一件善事。以前的庄市老街啊,出门都不用撑伞的,凉棚是接起来的。”庄阿姨想起小时,很多撑船人都会到她家边屋喝茶休息,那时家门口的热闹从清晨一直会延续到深夜。

  “老房子不租不分,只要是庄家后人,要来住便住,这都是家里定下来的规矩。”庄阿姨的孩子在加拿大,但她并没有跟他们去海外,而是顾念这里的老屋,秉承祖训住了下来。

  庄阿姨喜欢静谧。闲看花开花落,头上倒也云卷云舒。空闲的时候,她喜欢坐在园子里的桂花树下。“这棵桂花树今年开了三回!”庄阿姨已经记不得在树下忆过多少事。

  小时,庄家几兄妹都住在一起,丢瓦片,跳绳,笑闹声穿屋绕墙而来。庄阿姨有时闭上眼睛,好像有那么一两声当年的笑音,“可细细一听,其实是隔墙外悉悉索索的风声。”

  这座老房子,藏起了她大半岁月。恍惚间,白发与黑发闪耀在阳光下,仿佛两种时光交织。

  转角的修车铺

  分不清哪条是街,哪条是巷,一直走一直走,不知能到何处,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经常在下一个转角偶遇全新的风景。

  今年四月,为打造老街文化家园品牌,庄市街道修缮老宅院、老弄堂,在老街绘制了许多墙画。

  老街转角的一家修车铺,许师傅家的门口墙体也被墙绘艺人仔细作画。墙体画和许师傅的真人修车摊再现老街旧时市井生活,一股烟火气扑面而来。

  68岁的许师傅正在给78岁的史大爷修电动三轮车。自当初他跟着师傅学习学了这门手艺,那些年就是靠这撑起了家庭,如今孩子成家了,自己也老了。“70 年代开始修车子的吧,已经40多年了,时间过得真快。”修车时间久了,许师傅饱经风霜的双手都印上了岁月的痕迹,粗糙而又真实。

  在这样的修车铺里,来的大多都是老顾客,为的是许师傅精湛的手艺,公道合理的价格,还有那不改变的老味道。

  “小许服务态度好啊,我每次都找他修车子。去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就是自行车,这样修自行车的摊位随处可见,补胎、打气,五角、一块,便宜又实用的手艺。 现在这样的摊位很难找了。”史大爷一早上看到三轮车坏了,心急得很,可一想到小许他就心安了,说明我们这代人啊已经过时了!”

  史大爷走了后,许师傅继续忙碌地招呼着往来的老客人,和那不息的河流却让老街重新焕发出光彩。

  老街,更多的功用是承载。承载人的记忆,承载消逝的时光、人生中最有价值的片段。它会告诉你,很久以前的过去,独一无二的故事以及生老病死的变故。

  记者 吴丹娜  摄影摄像 郑凯侠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0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这条300米老街走出好多创业人 这里是宁波帮重要发源地

稿源: 甬上 2020-11-23 10:02:00

  初冬的早晨带着丝丝寒意,位于镇海的庄市老街却早已被晨曦唤醒。

  老街上两边商铺林立,堆满了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鱼虾。五六个宁波阿姨特意拉着小车从市区赶来买菜,因为这里的菜便宜又新鲜。居民们来来去去,领着孩子吃早点的家长穿街而过,推着自行车出门锻炼的老人……各色各样的人构成了一幅热闹的市井生活场景。河水静静地流淌,默默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宁波人从这里开始,回到这里带来新的变化。

  交通上的便利,不仅让庄市成为了镇海重要的集镇,也让庄市人走得更远。早在一个多世纪前,许多庄市人就背井离乡,乘小木帆船经甬江南下,踏入刚刚开埠的上海。他们白手起家,以打工谋生作为生存的起点,筚路蓝缕,开启了一段艰苦的“淘金”岁月。

  方介堂、叶澄衷等一大批穷苦的庄市人,到上海打拼创业,靠着勤奋、诚信、务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一步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带动了宁波商帮的发展,也使庄市成为宁波帮的重要发源地。

  一百多年过去了,从这条300余米长的庄市老街走出的宁波帮人士都已离开故土,却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宁波帮遗迹。庄云房、包乾房、沈润德房等十几幢中西合璧的老建筑,悄然隐于庄市老街弄堂里。

庄市老街航拍

  老街街景

  老街繁华历史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庄市老街上的60余处文物遗迹被摸清。时下,多数老宅仍在使用,和普通民居新旧交替一起,构成了古与今的对话。

  弯弯曲曲的街巷,时不时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墙体和木栅栏门。三眼桥下,几位老人倚靠在桥头,眯缝眼睛小声交谈。偶有孩童嬉笑打闹奔跑而过,打破沉静的欢喜。

  说到老街,他们都是自豪的。

  “老街南侧有包玉刚、叶澄衷、庄熙雄故居等10余处,北侧包乾房、庄云房、沈润德房等则是宁波帮发迹后建造的。”80岁的施老伯对老街历史如数家珍,“建筑建造时期多为晚清至民国,这段时间也正是庄市人走向世界的鼎盛时期。当年包玉刚先生就是坐着脚划船沿着这条老街河到叶澄衷创办的叶氏义庄上学。”

  据史料记载,老街河北宋时就与宁波三江口及大运河相通,历来交通便捷。过去老街上染坊、制鞋店、轧米厂、打铁店、当铺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每逢集市,客商云集,车水马龙。街河将最早出去闯荡的故乡人输向宁波、上海。

  而当年,那些出去闯荡的人不仅深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也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所以你看,这些宁波帮建筑糅合了中式、西式的风格,中西合璧的特 色浓郁,细节处理精美绝伦。比如采用大透光的玻璃窗,镶嵌精致雕花的铁栏杆,而门楣上却有书法浮雕字砖,常常饰以狮子、凤凰、牡丹、麒麟等图案。”

  但有意思的是,不少居民尽管在此地住了数十年,但此前经历房屋产权几经更迭,或房主后人搬走,都使这些老屋承载的历史掩入尘封,直到文化遗产普查后重现天日。

  庄云房

  沈德润房

  老屋里的过往

  在老街河岸南侧,有一幢保存完好的老房子,门头上砖瓦完整,屋瓦上虽有几株风中萧瑟的草,却掩不住整栋建筑细节的精美与考究。即使不识屋主,也能从一梁一柱、一窗一雕中,一窥原主人当年之辉煌。

  这里便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庄熙英宅。庄熙英的父亲庄东成是清末民国初庄市一位出名的商人,曾在庄市开设全兴行,经营山货与酒坊,经商发迹后便在庄市建造了这座宅院。庄熙英是庄东成的儿子,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上海解放后创建华中银行、上海银行,曾为我国经济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庄熙英宅

  园子里的桂花树

  庄氏后人如今仍住在这里,共同守护着这座百年老宅。门吱呀一声打开,78岁的庄氏后人庄阿姨从老宅内踱步而出。

  与老街外围的熙攘、嘈杂有别,屋内是另一方天地。茶具茶桌,老式红木桌椅发出年代感的光泽。

  庄熙英宅内部

  共有五子四女的庄东成,生性乐善好施。庄东成去世前留下了要保护大宅的训言,并嘱咐子女:“团结和睦,继承祖业,发扬光大。”而后代也给予了足够呵护。比如在主屋的院子里,总是存放了大量瓦片,以便房子修缮时用。

  庄阿姨慢悠悠回忆着过往,“姆妈说过,门口的凉棚是万万拆不得的,方便路过的人可以休息,也算是一件善事。以前的庄市老街啊,出门都不用撑伞的,凉棚是接起来的。”庄阿姨想起小时,很多撑船人都会到她家边屋喝茶休息,那时家门口的热闹从清晨一直会延续到深夜。

  “老房子不租不分,只要是庄家后人,要来住便住,这都是家里定下来的规矩。”庄阿姨的孩子在加拿大,但她并没有跟他们去海外,而是顾念这里的老屋,秉承祖训住了下来。

  庄阿姨喜欢静谧。闲看花开花落,头上倒也云卷云舒。空闲的时候,她喜欢坐在园子里的桂花树下。“这棵桂花树今年开了三回!”庄阿姨已经记不得在树下忆过多少事。

  小时,庄家几兄妹都住在一起,丢瓦片,跳绳,笑闹声穿屋绕墙而来。庄阿姨有时闭上眼睛,好像有那么一两声当年的笑音,“可细细一听,其实是隔墙外悉悉索索的风声。”

  这座老房子,藏起了她大半岁月。恍惚间,白发与黑发闪耀在阳光下,仿佛两种时光交织。

  转角的修车铺

  分不清哪条是街,哪条是巷,一直走一直走,不知能到何处,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经常在下一个转角偶遇全新的风景。

  今年四月,为打造老街文化家园品牌,庄市街道修缮老宅院、老弄堂,在老街绘制了许多墙画。

  老街转角的一家修车铺,许师傅家的门口墙体也被墙绘艺人仔细作画。墙体画和许师傅的真人修车摊再现老街旧时市井生活,一股烟火气扑面而来。

  68岁的许师傅正在给78岁的史大爷修电动三轮车。自当初他跟着师傅学习学了这门手艺,那些年就是靠这撑起了家庭,如今孩子成家了,自己也老了。“70 年代开始修车子的吧,已经40多年了,时间过得真快。”修车时间久了,许师傅饱经风霜的双手都印上了岁月的痕迹,粗糙而又真实。

  在这样的修车铺里,来的大多都是老顾客,为的是许师傅精湛的手艺,公道合理的价格,还有那不改变的老味道。

  “小许服务态度好啊,我每次都找他修车子。去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就是自行车,这样修自行车的摊位随处可见,补胎、打气,五角、一块,便宜又实用的手艺。 现在这样的摊位很难找了。”史大爷一早上看到三轮车坏了,心急得很,可一想到小许他就心安了,说明我们这代人啊已经过时了!”

  史大爷走了后,许师傅继续忙碌地招呼着往来的老客人,和那不息的河流却让老街重新焕发出光彩。

  老街,更多的功用是承载。承载人的记忆,承载消逝的时光、人生中最有价值的片段。它会告诉你,很久以前的过去,独一无二的故事以及生老病死的变故。

  记者 吴丹娜  摄影摄像 郑凯侠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