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怿启动新一年的“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项目。
中国宁波网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崔宁 俞琦勇
“5000元不多,但是可供团队中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在祖国偏远山区、国境边疆支撑一个月,深入沿途每个烈士陵园,帮助找到更多长眠在那里的烈士。”春节刚过,海曙区“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孙嘉怿捐出5000元,启动新一年的西部边境烈士陵园拍摄计划,这5000元是1个月前她获评第五届海曙区“道德模范”称号获得的奖金。
“志愿者拍摄收集烈士信息后,通过匹配寻找,最终让英魂重归故里。”孙嘉怿透露,5天前,这5000元钱已转给志愿者“兰钢”,专款用于“我为烈士来寻亲陵园拍摄”。
5000元捐款专项用于“我为烈士来寻亲陵园拍摄”。
2012年,孙嘉怿和近40名来自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开启了帮助烈士和家人“团圆”的公益之旅。至今,共涉足境内外750座烈士陵园,整理收录烈士信息40000余条,帮助600余名烈士家属结束了漫长的寻亲之旅。
“有不少烈士陵园地处偏远山区、国境边疆,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不少家属虽知烈士去世的消息,却不知其身葬何处。因此,志愿者赴实地收集烈士信息并建立信息库,成为项目推进的重中之重。”孙嘉怿透露,志愿者通常采取“一人一车”的极简出行模式,独自一人沿着漫长的国道或省道一路寻找烈士陵园,并拍录陵园中所有烈士的信息,以便返回后一一对照记录。
“拍客”志愿者每次出行,少则一周或半月,长则2个月。若遇境外寻找项目,则更曲折。其间的所有费用,基本自费承担。
“每日至少需要150元基本费用,除却必要的食宿费用,还包括摩托车油费、过路费、个人保险等。”孙嘉怿回忆,120元一晚的旅馆是其间她住过的最好的。
有时遇上规模较大的陵园或特殊情况,为了省钱省时,志愿者甚至在陵园搭简易帐篷过夜,以便次日继续开展工作。为让项目继续下去,志愿者们习惯把平时所获得的奖金捐出来作为项目经费,而这成为大家的共识。
去年11月,历时3年、由77名志愿者参与、囊括1万余名烈士信息的朝鲜开城烈士陵园烈士信息数据库建成,这为更多的烈士家属与烈士实现跨越时空“重聚”提供了便利。
截至目前,“我为烈士来寻亲”项目已基本完成云南、西藏、新疆的拍摄工作。“今年将以偏远地区为主,前往宁夏、青海、甘肃等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烈士陵园拍摄。”孙嘉怿说。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