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2021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与命题意图
2021-06-19 17:16:00 稿源: 甬上  

社会

  命题意图

  宁波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在材料选用、问题编制、形式呈现、命题立意、情境建构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学科特色,同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关键能力”的要求,使试卷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

  一、以“广角镜”视角选取命题素材,关注热点,立足真实生活

  广角镜的基本特点是镜头视角大、视野宽阔。而本试卷的特点就是取材广泛,有时政热点、新闻报道、社会图册、生活实景、课本素材、史学著作等,广泛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如“长江保护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太极拳申遗成功”“第七次人口普查”“交通强国建设”“宁波市民积极参加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宁波公安局建成并使用‘反诈精准劝阻宣防平台’”“宁波建城 1200周年”等时政热点都成了命题的背景材料。而试题中的情境创设着眼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如第25题,以动画人物“大头儿子”一家的生活场景和手机“朋友圈”作为背景设置,选材贴近生活,具有生活性、新颖性,生动活泼。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第24题以“历史的界碑”“民族的里程碑”“人民的丰碑”三个篇章展开,将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串连起来,形成对历史大局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从“开天辟地”建立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到“改天换地”成立新中国,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到“翻天覆地”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让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是“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也是千百万英雄造就的中国奇迹。

  二、以“放大镜”视角组织命题素材,“精”挑细选,凸显试卷特色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工具。我们用“放大镜”视角用来比喻对选取的素材精挑细选的态度。命题组在深入解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逐字、逐词、逐句分析与筛选材料,综合考虑价值取向、难易度、能力素养等方面要求。

  以材料分析题五大主题的“精”挑细选为例:

  首先,精准定位主题。我们从家乡建设、民族融合、建党百年、学生成长、国家发展五个主题,落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关注自身成长,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的立德树人之目标。

  其次,精确选择材料。选取了“忆千年印记,寻城市足迹”“融多元一体,兴中华民族”“百年奋斗路,雄心铸丰碑”“聚社会合力,享网络生活”“把交通之‘脉’,悟发展之‘道’”五个方向的素材。

  再次,精妙呈现素材。整份试卷,利用文字、文物、地图、图片、年代尺等呈现形式,图文并茂。其中25题以微信朋友圈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画面的呈现形式更显鲜活、多样。第26题则用“人类交通工具出现的‘时间轴’”和中国交通发展进程三个篇章,展现我国交通领域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到“解决够不够的问题”到“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把学生带入科技进步给我国交通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感受中国交通领域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领悟这只是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理解国家顶层设计(如一五计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思想及行动、科技人员包括普通劳动者的努力付出,三者同频共振所创造出来的辉煌,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一个“时间轴”、三个“发展篇章”素材的精挑细选,无不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三、以“瞄准镜”视角精心设置问题,“架桥搭梯”,聚焦能力素养

  瞄准镜,顾名思义在于“瞄准”。命题中需要“准确指向”,便是设问。设问是命题者架起的一座“桥梁”:引学生从学习的“此岸”走向解答问题的“彼岸”;设问也是命题者搭起的一架“梯子”,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所以设问要指向明确。  

  如第22题突出考查学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让学生结合文物图文信息去推测宁波先民所处的历史时代与生产生活状况。从“磨制工具”推测出先民处于新石器时代,并且生产力有所提高;从“出土了陶器、刀、勺”信息中得出先民可以储存、烹煮食物,从“木桨、牡蛎壳”等信息中推测出先民与海洋的关系是捕捞和食用海产品。本题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空间感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属于素养立意。第(2)小题分析三江口城址的选择问题,是体会宁波先民的智慧与抉择。城市选址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本题以地图为载体,让学生凭借地图及图例来分析城市选址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第(3)小题情境的设置综合了宁波史实与现实,设问因袭了以前宁波试卷学生模拟对话的模式,但把答题的选择角度交给了学生。学生既可以从宁波历史发展的史实角度去回答,也可以从改革开放、宁波凭借港口优势推动城市发展的现实角度去回答,灵活又不失人文关怀。

  四、以“望远镜”视角定位考试功能,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   

   “望远镜”取其意为“极目远望”,喻其义为“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本卷站位于学生发展,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魂”和“主线”,用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贯穿,选取具有教育意义且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关的话题为命题素材,强化了试卷的教育价值,力求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获得感悟启发,受到思想洗礼,为落实“立德树人”助力。

  第23题,以“古籍记载历史”“文物见证历史”“发展创造历史”三个材料,贯穿一个主题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本题立足于让学生理解“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自古至今,无不如此。题目引语始终贯穿在三个问题的精心设计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史料实证意识,有理有据评析文物中所反映的这两个历史事件,反映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其中文成公主入西藏壁画和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跋涉万里、历九死而不悔终回祖国的事例直接来自教材,以清朝乾隆皇帝赐予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的印玺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对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解读中,体会各民族的相互交融,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道理。立意高远,含有深意,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做到“以史明理”“以史增信”。(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2021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与命题意图

稿源: 甬上 2021-06-19 17:16:00

社会

  命题意图

  宁波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在材料选用、问题编制、形式呈现、命题立意、情境建构等方面体现了浓郁的学科特色,同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关键能力”的要求,使试卷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

  一、以“广角镜”视角选取命题素材,关注热点,立足真实生活

  广角镜的基本特点是镜头视角大、视野宽阔。而本试卷的特点就是取材广泛,有时政热点、新闻报道、社会图册、生活实景、课本素材、史学著作等,广泛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如“长江保护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太极拳申遗成功”“第七次人口普查”“交通强国建设”“宁波市民积极参加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宁波公安局建成并使用‘反诈精准劝阻宣防平台’”“宁波建城 1200周年”等时政热点都成了命题的背景材料。而试题中的情境创设着眼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如第25题,以动画人物“大头儿子”一家的生活场景和手机“朋友圈”作为背景设置,选材贴近生活,具有生活性、新颖性,生动活泼。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全国人民关注的大事。第24题以“历史的界碑”“民族的里程碑”“人民的丰碑”三个篇章展开,将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串连起来,形成对历史大局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从“开天辟地”建立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到“改天换地”成立新中国,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到“翻天覆地”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让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是“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也是千百万英雄造就的中国奇迹。

  二、以“放大镜”视角组织命题素材,“精”挑细选,凸显试卷特色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工具。我们用“放大镜”视角用来比喻对选取的素材精挑细选的态度。命题组在深入解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逐字、逐词、逐句分析与筛选材料,综合考虑价值取向、难易度、能力素养等方面要求。

  以材料分析题五大主题的“精”挑细选为例:

  首先,精准定位主题。我们从家乡建设、民族融合、建党百年、学生成长、国家发展五个主题,落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关注自身成长,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的立德树人之目标。

  其次,精确选择材料。选取了“忆千年印记,寻城市足迹”“融多元一体,兴中华民族”“百年奋斗路,雄心铸丰碑”“聚社会合力,享网络生活”“把交通之‘脉’,悟发展之‘道’”五个方向的素材。

  再次,精妙呈现素材。整份试卷,利用文字、文物、地图、图片、年代尺等呈现形式,图文并茂。其中25题以微信朋友圈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画面的呈现形式更显鲜活、多样。第26题则用“人类交通工具出现的‘时间轴’”和中国交通发展进程三个篇章,展现我国交通领域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到“解决够不够的问题”到“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把学生带入科技进步给我国交通领域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感受中国交通领域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领悟这只是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理解国家顶层设计(如一五计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思想及行动、科技人员包括普通劳动者的努力付出,三者同频共振所创造出来的辉煌,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一个“时间轴”、三个“发展篇章”素材的精挑细选,无不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三、以“瞄准镜”视角精心设置问题,“架桥搭梯”,聚焦能力素养

  瞄准镜,顾名思义在于“瞄准”。命题中需要“准确指向”,便是设问。设问是命题者架起的一座“桥梁”:引学生从学习的“此岸”走向解答问题的“彼岸”;设问也是命题者搭起的一架“梯子”,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所以设问要指向明确。  

  如第22题突出考查学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让学生结合文物图文信息去推测宁波先民所处的历史时代与生产生活状况。从“磨制工具”推测出先民处于新石器时代,并且生产力有所提高;从“出土了陶器、刀、勺”信息中得出先民可以储存、烹煮食物,从“木桨、牡蛎壳”等信息中推测出先民与海洋的关系是捕捞和食用海产品。本题较好地体现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空间感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属于素养立意。第(2)小题分析三江口城址的选择问题,是体会宁波先民的智慧与抉择。城市选址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本题以地图为载体,让学生凭借地图及图例来分析城市选址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第(3)小题情境的设置综合了宁波史实与现实,设问因袭了以前宁波试卷学生模拟对话的模式,但把答题的选择角度交给了学生。学生既可以从宁波历史发展的史实角度去回答,也可以从改革开放、宁波凭借港口优势推动城市发展的现实角度去回答,灵活又不失人文关怀。

  四、以“望远镜”视角定位考试功能,立德树人,厚植家国情怀   

   “望远镜”取其意为“极目远望”,喻其义为“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本卷站位于学生发展,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魂”和“主线”,用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贯穿,选取具有教育意义且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关的话题为命题素材,强化了试卷的教育价值,力求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获得感悟启发,受到思想洗礼,为落实“立德树人”助力。

  第23题,以“古籍记载历史”“文物见证历史”“发展创造历史”三个材料,贯穿一个主题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本题立足于让学生理解“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自古至今,无不如此。题目引语始终贯穿在三个问题的精心设计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史料实证意识,有理有据评析文物中所反映的这两个历史事件,反映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其中文成公主入西藏壁画和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跋涉万里、历九死而不悔终回祖国的事例直接来自教材,以清朝乾隆皇帝赐予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的印玺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对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解读中,体会各民族的相互交融,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道理。立意高远,含有深意,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做到“以史明理”“以史增信”。(命题组)

  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