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我的月湖记忆|贾亚炜:月湖的街巷
2021-12-13 16:56: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我的月湖记忆”征集活动

  自述人:贾亚炜 文/摄

  前日,友人发来“我的月湖记忆”征集信息,一直没有动笔。昨日路过月湖,往事不禁泛起……

中营巷菜市。早上6点多钟,清晨的阳光照射着瓜果摊,一位老妪买好菜准备付钱。

  2008年我在策划《甬城街巷》一书框架时,就把月湖的街巷作为重点区域来描述,因为千年月湖是宁波这座城市的文化明珠,在湖畔古老街巷中坐落的书院藏书楼、生长的文人墨客、流传的民俗风情和逸闻趣事,共同构筑了一个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曾经每日上下班经过的马衙街、中营巷和偃月街更是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当年我拿着相机,利用住在月湖周边的有利条件,早晚穿梭于月湖的小街小巷,采访拍摄,为《甬城街巷》收集素材。

一位市民指着一块牌匾说,这是老底子留下的东西,不知你们编《甬城街巷》是否好用。

  中营巷坐落于月湖西岸,它东通偃月街,西达天一巷,北接三板桥巷。原地名为中营校场,因清朝在月湖西三板桥一带设中营守备署、中营校场等,民国道路建设时就命名为中营巷。后因巷内有天一阁而改名为天一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问起天一阁在哪里,都会说在中营巷上。因为中营巷上的明州碑林曾是天一阁的正大门,而不是朝西的现大门。

海曙区摄影家协会组织的月湖采风活动,一模特穿着中式旗袍,站在中营巷8号的大门前,沐浴着阳光。

  当年天一阁的书道之气与兵营的武道之气弥漫在中营巷中,而今只闻得到天一阁的书香与中营巷市井生活的炊烟相混合的奇特味道。这股味道一直吸引着我去探索拍摄。

  印象深刻的是中营巷喧闹的集市和市民生活的场景。每天清晨中营巷人声鼎沸,叫卖的、讨价还价的,鸡叫狗吠,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随着集市的散去,小巷恢复了平静。

喧闹的中营巷集市。小小的巷弄挤满了人,拉车的、推自行车的,讨价还价的,菜品丰富,价格实惠。

  纳凉的、看报的、聊天的、晾晒的、收废品的,都出没于小巷。你看那书报摊前,一位做衣服的裁缝,坐在缝纫机前认真看报。这巷边纳凉的人群穿着背心短裤拿着报纸,还有一群人聚集在宣传窗前。这大概就是天一阁书香的浸润吧。换成今天,看报读报的人要变成看手机的人了。

路边纳凉的人群,看报、聊天、闭目养神,一派闲适景象。

中营巷拐弯处,一位女裁缝,坐在缝纫机前边看报边卖报边修补衣服。

天一社区宣传窗前,几个市民在看宁波日报。

  还记得2008年春节前的那场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整个月湖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大人们忙着扫雪、铲雪,小孩则堆雪人、打雪仗。雪停后,阳光出来时,小院空地上晒满了衣服、被子和年货。

天一阁的高墙外,积雪笼罩,一片银色世界,路面湿滑,行人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车踏雪而行。

雪花还在飘,古宅里的小姑娘望着院子里孤单的雪人,心想待会儿再堆一个雪人吧!

难得一见的大雪,终于停止,雪后的阳光格外灿烂,老宅中的居民赶忙晾晒衣服、被子。

  马衙街在夜市经济的催生下,不知何时出现了夜市小吃,依托马衙街和偃月街口的石浦饭店,吃客盈门。每当夜色初上,红灯高悬,尤其是夏日,落坐马眼漕边,清凉的湖水泛起阵阵涟漪。清风徐来,喝一口啤酒,就着鱼虾,好不惬意。在此酒菜飘香的日子里,也忍不住呼朋唤友,时不时来搓一顿。有时晚上到月湖散步,回来叫一碗馄饨,那劲就更别提了。

马衙街前的红灯笼龙凤饭店,依托不远处的月湖石浦饭店,生意兴隆,食客不断。

  沿着马衙街往东快到偃月街口,有一面长满爬山虎的山形墙,墙后是江家祠堂,墙下是一家自行车修理摊,店主是一名长头发、脸型刚毅的中年人,他修车技术好,价钱公道。每当自行车坏了,我就往他那一扔,月湖溜一圈回来,自行车就修好了,十分方便。

江家祠堂前的修车铺,是我经常光顾修自行车的地方。

  随着月湖拆迁的开始,这一切成了美好的回忆……

  最后一个场景我记忆犹新,那是古老的大书院巷,史上曾经是常平义田书院,重建时改为月湖书院,一片废墟前,小姑娘独自趴在水泥板前认真地看书,沉浸在白雪公主的童话中。旧的月湖已渐行渐远,但积淀千年的书卷气早已渗透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一个崭新的散发着书香的童话般的文化月湖已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大书院巷的废墟前,一个小姑娘趴在水泥板上,沉浸在白雪公主的童话中。

编辑: 郭静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我的月湖记忆|贾亚炜:月湖的街巷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1-12-13 16:56:00

  自述人:贾亚炜 文/摄

  前日,友人发来“我的月湖记忆”征集信息,一直没有动笔。昨日路过月湖,往事不禁泛起……

中营巷菜市。早上6点多钟,清晨的阳光照射着瓜果摊,一位老妪买好菜准备付钱。

  2008年我在策划《甬城街巷》一书框架时,就把月湖的街巷作为重点区域来描述,因为千年月湖是宁波这座城市的文化明珠,在湖畔古老街巷中坐落的书院藏书楼、生长的文人墨客、流传的民俗风情和逸闻趣事,共同构筑了一个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曾经每日上下班经过的马衙街、中营巷和偃月街更是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当年我拿着相机,利用住在月湖周边的有利条件,早晚穿梭于月湖的小街小巷,采访拍摄,为《甬城街巷》收集素材。

一位市民指着一块牌匾说,这是老底子留下的东西,不知你们编《甬城街巷》是否好用。

  中营巷坐落于月湖西岸,它东通偃月街,西达天一巷,北接三板桥巷。原地名为中营校场,因清朝在月湖西三板桥一带设中营守备署、中营校场等,民国道路建设时就命名为中营巷。后因巷内有天一阁而改名为天一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问起天一阁在哪里,都会说在中营巷上。因为中营巷上的明州碑林曾是天一阁的正大门,而不是朝西的现大门。

海曙区摄影家协会组织的月湖采风活动,一模特穿着中式旗袍,站在中营巷8号的大门前,沐浴着阳光。

  当年天一阁的书道之气与兵营的武道之气弥漫在中营巷中,而今只闻得到天一阁的书香与中营巷市井生活的炊烟相混合的奇特味道。这股味道一直吸引着我去探索拍摄。

  印象深刻的是中营巷喧闹的集市和市民生活的场景。每天清晨中营巷人声鼎沸,叫卖的、讨价还价的,鸡叫狗吠,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随着集市的散去,小巷恢复了平静。

喧闹的中营巷集市。小小的巷弄挤满了人,拉车的、推自行车的,讨价还价的,菜品丰富,价格实惠。

  纳凉的、看报的、聊天的、晾晒的、收废品的,都出没于小巷。你看那书报摊前,一位做衣服的裁缝,坐在缝纫机前认真看报。这巷边纳凉的人群穿着背心短裤拿着报纸,还有一群人聚集在宣传窗前。这大概就是天一阁书香的浸润吧。换成今天,看报读报的人要变成看手机的人了。

路边纳凉的人群,看报、聊天、闭目养神,一派闲适景象。

中营巷拐弯处,一位女裁缝,坐在缝纫机前边看报边卖报边修补衣服。

天一社区宣传窗前,几个市民在看宁波日报。

  还记得2008年春节前的那场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整个月湖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大人们忙着扫雪、铲雪,小孩则堆雪人、打雪仗。雪停后,阳光出来时,小院空地上晒满了衣服、被子和年货。

天一阁的高墙外,积雪笼罩,一片银色世界,路面湿滑,行人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车踏雪而行。

雪花还在飘,古宅里的小姑娘望着院子里孤单的雪人,心想待会儿再堆一个雪人吧!

难得一见的大雪,终于停止,雪后的阳光格外灿烂,老宅中的居民赶忙晾晒衣服、被子。

  马衙街在夜市经济的催生下,不知何时出现了夜市小吃,依托马衙街和偃月街口的石浦饭店,吃客盈门。每当夜色初上,红灯高悬,尤其是夏日,落坐马眼漕边,清凉的湖水泛起阵阵涟漪。清风徐来,喝一口啤酒,就着鱼虾,好不惬意。在此酒菜飘香的日子里,也忍不住呼朋唤友,时不时来搓一顿。有时晚上到月湖散步,回来叫一碗馄饨,那劲就更别提了。

马衙街前的红灯笼龙凤饭店,依托不远处的月湖石浦饭店,生意兴隆,食客不断。

  沿着马衙街往东快到偃月街口,有一面长满爬山虎的山形墙,墙后是江家祠堂,墙下是一家自行车修理摊,店主是一名长头发、脸型刚毅的中年人,他修车技术好,价钱公道。每当自行车坏了,我就往他那一扔,月湖溜一圈回来,自行车就修好了,十分方便。

江家祠堂前的修车铺,是我经常光顾修自行车的地方。

  随着月湖拆迁的开始,这一切成了美好的回忆……

  最后一个场景我记忆犹新,那是古老的大书院巷,史上曾经是常平义田书院,重建时改为月湖书院,一片废墟前,小姑娘独自趴在水泥板前认真地看书,沉浸在白雪公主的童话中。旧的月湖已渐行渐远,但积淀千年的书卷气早已渗透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一个崭新的散发着书香的童话般的文化月湖已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大书院巷的废墟前,一个小姑娘趴在水泥板上,沉浸在白雪公主的童话中。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1373600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