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王悦宁 通讯员 储明光 宓伊沛
宣纸盈香,水墨丹青;一卷素笺,落纸烟云。8月17日,走进鄞州区东胜街道张斌桥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一幅长5米宽0.5米的水墨淡彩画缓缓展开在记者眼前,张斌桥、古藤桥、史家宗祠、东郊路小学……一座座有年代感的古建筑跃然纸上。
“小时候我就在这里上学。”“张斌桥是我以前上班的必经之路。”现场,居民看着画中的情景,回忆满满。
凭记忆还原儿时情景
画这幅画的人,是一位名叫董玉贵的老人,今年70岁,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美术教育,但从小喜欢画画的他,三易其稿,画了这幅水墨画卷。他说,从小在这块土地上长大,对这里的一切有着挥之不去的记忆,于是决定将那时的情景画出来。
《张斌桥至古藤桥全景图》,最右为董玉贵
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幅水墨长轴图名为《张斌桥至古藤桥全景图》,描绘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东郊路和贤良巷情景。
凑近看,大家无不为董玉贵的画技感到震撼,上面活灵活现地描绘着游玩的孩童、划船的船家、骑行的车夫等场景,还有张斌桥、圣教堂、史家宗祠等栩栩如生的地标建筑。惟妙惟肖的人物动态和神情,耳旁仿佛传来了街边商铺的叫卖声。
局部特写
“儿时的记忆最为深刻,还记得当时在张斌桥上玩耍,乘船去天童春游,每次买菜一定要过桥,还经常到河对岸捉泥鳅,这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董玉贵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着记忆中的景象,他表示,为了完成这幅画,经过了三次修改,画中的场景全凭记忆。为了能够尽量达到真实,创作中董玉贵还经常征求老同学,老邻居们的意见。“我就希望可以尽可能画出原貌。”
局部特写
想用画留住消失岁月
董玉贵出生在张斌桥这一带,从小就喜欢画画,空闲时会收集各种好看的图片,或是对着小人书上的人物进行模仿。“小时候家境普通,画画用的笔纸、橡皮等用品都是平时捉泥鳅、捡橘子皮晒干卖掉换来的钱。”尽管条件有限,但董玉贵一直初心不改,坚持自己创造条件画画。
年轻时,不管是在哪里,他都会时不时拿出铅笔,涂涂抹抹,画些鸟虫花草。2013年,董玉贵退休,画画便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
老战友肖像
这些年,董玉贵的作品很多。一开始,他看着连队战友的照片画肖像。他笔下的战友或憨态可掬,或稚气乖巧,或英气俊朗,不仅得到了战友的点赞,还刷爆了朋友圈,这让他信心倍增。
小区铺沥青路面
之后,他开始找身边事作为创作素材。退休后的他住在明东小区,2020年,正值小区大规模改造,于是他把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活场景和小区日新月异的变化用画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
跳皮筋
这些年,年纪渐长,董玉贵开始怀旧起来,画起了儿时的点滴小事,货郎担、打弹子、放风筝、唱新闻……每一幅情景小图,都刻画得尤为生动。而今的《张斌桥至古藤桥全景图》是董玉贵怀旧系列的又一创作,他表示,这幅长轴图还只是序章,今后还会画下去。“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画,留住消失的岁月,留住乡愁。”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