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但凡手上还有房子挂牌着未售出的二手房东,大概率心里都有一个相似的“白月光”——曾经第一个出价的人。
当时那个自己不可能接受的报价,被之后的买家一轮又一轮更离谱的砍价,衬托得“美不可及”……曾经不屑一顾的价格,后来都不断被证明,你已经高攀不起……
所有接受采访的二手房东,都在以一种近乎精疲力竭的状态,卖着曾经炙手可热的房。
01
朱繁星(应采访对象要求化名,下同)是一个很特别很特别的卖房者。
去年12月,朱繁星正式接手父母名下那套“老破小”的卖房大事。
房子面积53㎡,在老海曙,属于地铁房+学区房。
去年朱繁星还斥10万“巨资”,对房子作了改头换面式的升级,轻法式、奶油风,看过的中介都说,这个装修是“老破小”里的“天花板”。
当时朱繁星挂了140万元。
挂了三个月,中介带来看房的人是——0……
朱繁星问中介,能不能看一下他们系统里同区域其他二手房的报价?结果,在一张报价由低到高的一页纸上,她没找到自己家的房子。
中介告诉她,“你的房子甚至可能都不在第二页纸上!”
上不了这页纸,意味着这套房子中介不太可能“优先推”。
今年3月份,朱繁星取那页纸上房源报价的中间值,忍痛把自家房子的挂牌价从140万元下调到了128万元。
同时,她把房子的照片、视频、文案,贴上了自己的“小红书”,突出装修优势。
“小红书”发出的第一周,就突然有了4组买家约带看。
为了造势,朱繁星把4组买家约到了同一天看房,“闹哄哄的一屋子,一组还在看另一组又来了”。
当天,就有一个25岁左右的女孩子出价,只是,上来“一刀”就砍掉了18万元。彼时的朱繁星几乎想都没想,说:“不行哎,我最多1个点的个税给你免免掉。”
几轮“较量”,朱繁星咬牢价格,女孩子的意向也就不了了之。
朱繁星现在回想:
“当时的那个出价我太不珍惜了,实际上,那是最高的一次了。“
02
张小花的“白月光”,出现在去年4月。
她2020年买进高新区这套一楼带花园和半地下室、面积87㎡的房子时,花了345万元。2022年底,她在中介那挂了380万元左右的价格。
她几乎就要“上岸”的去年4月,当时她和买家已经谈拢价格,335万元,买家也付了定金、签了合同。结果没想到,买家突然担心起一楼会有高空抛物隐患,10万元定金都不要,直接违约……
张小花一气之下,不卖了。
这一“躺平”就是大半年。
到了去年四季度,房价跌得让她有点“躺”不住了,于是重新挂牌。那时,还有客户出价315万元。
“没搭理他,当时觉得这个价格很离谱……”
她没想到,后来更离谱。
张小花不是第一次卖房。
2020年楼市还是“牛市”时候,她也帮家里卖过一套镇海的房子。她记得,房子刚挂出去没几天就卖了,“根本没有议价的可能性”。
但老经验显然已经没用了。
当年卖得有多豪横,现在就卖得有多憋屈。
这种憋屈,除了来自买方的“大砍刀”,还因为总有一种被中介“按头”降价的感觉。
错过那个“离谱”的价格后,中介时不时给张小花发来同小区或周边小区二手房源的成交价,时不时提醒她,“你挂的价格还是太高了”、“市场行情就是这样”、“要卖建议还是再降点”……
这让她越来越烦躁。于是,算了,降吧。
降了3-4次价后,年前,张小花收到的一个出价是275万元,没卖;而年后,买家的出价,来到了263万元……
03
类似被“按头”降价的感受,朱繁星感同身受。
起初,面对中介一而再再而三地催降价,朱繁星和大多数卖房者一样,还半信半疑。直到那个信息传过来——
那是在朱繁星的报价刚刚从140万元调降到128万元不久,中介迫不及待地向她透露,他们内部刚刚拿到了一套同片区的“顶配”房源。
除了装修不如她的房子,那套房源有她房子有的诸如楼层、学区等的全部优势,却没有她房子包括朝向、通风、停车等方面的不足。
中介告诉朱繁星,这样的房源,原本可以挂到130-140万元,最后按130万元成交是很有希望的,但这个卖家竟然只挂了120万元,一旦还价,很可能110万元左右就能成交。
“它相当于一个‘王牌’,这样的‘牌’打下来,我没有办法……”
朱繁星分析,她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死撑着等这套“顶配”房源先卖掉,之后再好好卖她的房;二就是快速降价到它之下。
但谁能保证这套“顶配”房源卖掉后不会出现更“顶配”的房源呢?同片区内挂牌在售的各方面条件比她家房子好的房源,太多了……
朱繁星选择了后者,把挂牌价再一次下调到了116万元。
04
姜琳卖房的迫切程度,是几位受访者中最低的。
去年,她的宝宝刚上幼儿园。小学的学区房她老早已经买下,只是考虑到学区房面积比较局促,想着可以把现在这套130㎡的自住房卖了,置换到小学附近去。
因此,即使挂牌近一年内只有三四组买家看房,姜琳还是觉得,她把挂牌价从最初的350万元调降到现在的315万元,已经是自己很大的诚意了。
“但感觉中介反馈的意见,总是很负面。”
姜琳说,起初,中介说她的房面积太大,不好卖;当她说既然卖不掉就暂时不卖了,中介又说小区里的大面积房源卖得很好,同样的价格很难买到这么大面积的新房,只是要在同小区房源中脱颖而出,价格还是要降下来。
被中介如是催了几次降价后,姜琳感到很窝火,虽然没有说出口,但在心里嘀咕:如果降价就能解决问题,要中介干什么?
但降价,是真的能解决问题。
“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天,朱繁星决定来波实打实的“五一大促”——一口气把挂牌价从116万元杀到了97万元,让中介都瞠目结舌。
短短5天后,假期最后一天,记者收到了她的“喜报”——一个温温柔柔的白领妈妈和她成交了——95万元,朱繁星再承担1个点的个税和1个点的中介费,坐等月底网签。
石雯静对降价的效果,也是感触颇深。
2020年的差不多时间,她和同事陈阳分别挂牌了一套房——相似的90多平米、无电梯的顶楼、很好的学区、300万元出头的初次挂牌价,都曾经错过了一个出价280万元左右的“白月光”。
不一样的是,在2021年楼市“4·16调控新政”出台后,陈阳当机立断,“刀口”朝向自己,不到半年时间里,一路把挂牌价杀到了260万元,折合单价约28000元/㎡。而当时同小区相似房源的挂牌价,还普遍在30000元/㎡以上,因此他的房子马上脱颖而出,在2021年底就告成交。
“卖掉后的房款,提前还了另一套房的贷款,现在轻松了不止一点点。”陈阳说。
而石雯静期间在不紧不慢的降价,直到现在,才把挂牌价降到250万元——中介时不时还在电话她催她价格再降降……
05
卖房的初衷也是想还掉另一套房的贷款、减轻点房贷压力的张小花,今年4月份咬咬牙,同意了263万元的价格,“割肉上岸”。
这个成交价,比去年同期那个擦肩而过的“成交价”,少了72万元;对比三年多前的买入价,亏了82万元;比最初的挂牌价,则低了117万元。
“一年时间,太戏剧化了……只能说,去年那个违约的买家真有远见……”
但同时,张小花直到现在还时而会忍不住揣测,“也可能是我卖亏了。”
促成张小花最终决定“割肉上岸”的原因中,除了一轮轮带看、一轮轮砍价带给她的疲惫感和无力感,还有一个是——“当时中介经常看完房忘记关门关灯,然后我妈就很炸,觉得好烦……”
在朱繁星这边,她好不容易说服自己一次次突破价格的心理防线,无限接近市场期望的价码,回家却发现,说服自己只是第一关,更难的是还要从头说服父亲。
一言不合,父亲还得翻翻朱繁星“斥巨资”装修改造却不见助益的旧账。
所以,最后买下朱繁星家房子的那位妈妈,特别说是看中了房子的装修,这让朱繁星无比欢喜!
所以,让上面这些受访者最后卖掉了房子的或至今还没卖掉房子的,到底是价格、心态、房子本身的品相和各方面的吸引力,还是跟上或没跟上这三年来楼市一步步的变化呢?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