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这位74岁的“周妈妈” 连续14年给34个“大孩子”上课
2024-05-12 07:10: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周志利在给“大孩子”们上课。

  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社区有一群“大孩子”——34名智力残疾人员,大多已四五十岁,但智力水平却停留在了四五岁。

  今年74岁的周志利是他们的舞蹈老师,从2010年开始公益授课,一上就是14年。她教这群“大孩子”唱歌跳舞,教他们基本生活技能,努力教他们活成普通人的模样。

  连续14年给一群“大孩子”上课

  “周老师就是我们的周妈妈”“周老师很好”……在东南社区“阳光家园”舞蹈室,这群“大孩子”说起他们的“周老师”,只会用这样朴素的语言。他们不善言辞,但在他们眼里,周老师就是他们的“周妈妈”。

  这群“大孩子”因为有智力残疾,以前他们大多蜗居在家,甚至连小区都不曾走出去,生活单调而乏味。

  2010年下半年,社区办起了“阳光家园”,主要为辖区智力障碍人士提供日间照料、文艺课程和技能培训等。但如何找到合适的授课老师,则让社区工作人员犯了难。“很多老师听说面对的是一群智力障碍人士,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怎么教。”东南社区党总支书记吕晓萍说,当时他们一次次邀约,一次次被拒绝,后来找到了周志利。

  退休前,周志利曾是潘火街道曹隘村妇女主任兼文体员,还曾做过幼儿园老师。第一次上课的场景,周志利至今仍历历在目。“有的蓬头垢脸就来了,有的人身上还有一股味道。上课时有人说话、有人砸东西,一节课下来,我的喉咙就哑了。”第一节课结束,周志利打了退堂鼓,“我怕是教不好,你们再找找老师看。”

  “周老师,我们实在找不到人,只有您了!”这句话让周志利不忍心拒绝。打那以后,周志利一周给这群“大孩子”上1-2节课,一上就是14年。

  用爱为他们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

  《好运来》《好一朵茉莉花》《爱的奉献》《采茶舞》……2010年开始,这群“大孩子”每年都会登上社区舞台表演舞蹈节目。看着曾经连说话都费劲的“大孩子”站上舞台,他们的父母在台下偷偷抹泪。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背后是周志利日复一日的重复。“普通人可能一个月排练一个节目,但他们需要一年时间。一个动作起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在舞蹈教室,周志利耐心地指导每一个舞蹈动作,一遍遍示范,一遍遍纠正。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一节课下来,周志利经常满头大汗,嗓子“冒烟”。

  面对这样一群“大孩子”,周志利每次去上课,总会带着“百宝箱”,她会时常放一把梳子,这是特意给潘珠燕和潘晓燕姐妹俩准备的。

  2011年夏天,姐妹俩穿着厚厚的外套第一次走进教室,长长的头发杂乱地缠在一起,脸上黑乎乎的。下课间隙,周志利借来一把梳子。“周老师帮你们梳一个好看的发型,女孩子就要漂漂亮亮的!”她帮姐姐扎了个马尾,给妹妹绑了个麻花辫。

  “珠燕,你是姐姐,周老师交给你一个任务。以后来上课,你和妹妹都要把脸洗干净,知道吗?”就这样,周志利和姐妹俩有了约定。一段时间后,姐妹俩变得清爽了,再也不蓬头垢脸,但周志利依旧习惯在包里放一把梳子,有时候变着花样给她们梳好看的发型。

  这群“大孩子”中,有一些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蔡夏燕就是其中之一。蔡夏燕今年58岁,患有中度智力残疾,外加因小儿麻痹导致的右脚残疾,在人群中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10年前,她的母亲突然去世,原本要强的她突然变得没有安全感,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

  “没关系,有周老师陪着你。”就这样,周志利整整陪了她3年多,陪她走过了最难的那段日子。

  14年来,在周志利日复一日的舞蹈教学中,这群“大孩子”收获了自信。周志利则像母亲一样,从洗漱穿衣等基本技能教起,给了他们别样的温暖。一件温暖的冬衣,一顿丰盛的晚餐,或是寻常的叮咛,周志利用爱为他们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努力让他们活成普通人的模样

  为了让这群“大孩子”更好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2019年底,“阳光助行”计划应运而生。坐公交、地铁,去菜场买菜、超市购物,到电影院和普通人一样看一场电影,他们完成了很多的人生“第一次”。去年,他们还在社区开辟了“共富花园”,种上了鲜花。他们在“共富小铺”吆喝产品,增加收入……他们正努力活成普通人的模样。

  14年来,周志利见证了很多“大孩子”的蜕变。裘淑贞是“阳光家园”最年轻的学员,现在的她和刚来时判若两人。因为智力残疾,父母担心她会走失,总将她锁在家里。长时间的封闭生活,让她变得沉默寡言。周志利的一次次上门走访,一次次做工作,让裘淑贞得以走出家门。

  起初,担心裘淑贞害怕出门,周志利总是先把她从家里接到教室,课后再把她送回去。刚到“阳光家园”时,裘淑贞总是一个人缩在角落。周志利就在课后单独教她舞蹈动作,陪她一起练习。慢慢地,笑容爬上了裘淑贞的脸庞,舞台上的她变得落落大方。

  “有时候碰到老同事,我都会和他们说起这些孩子,希望他们能更多地接触社区,有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周志利说,现在“阳光家园”的志愿者已经发展到了300余人。

  现在,让周志利最头疼的就是舞蹈课,她迟迟找不到“接班人”。“毕竟我现在年龄大了,有时候力不从心,不知道还能陪他们多久。但只要我跳得动,就肯定陪着他们。”(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章媛 陈颖)

编辑: 陈捷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这位74岁的“周妈妈” 连续14年给34个“大孩子”上课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5-12 07:10:00

周志利在给“大孩子”们上课。

  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社区有一群“大孩子”——34名智力残疾人员,大多已四五十岁,但智力水平却停留在了四五岁。

  今年74岁的周志利是他们的舞蹈老师,从2010年开始公益授课,一上就是14年。她教这群“大孩子”唱歌跳舞,教他们基本生活技能,努力教他们活成普通人的模样。

  连续14年给一群“大孩子”上课

  “周老师就是我们的周妈妈”“周老师很好”……在东南社区“阳光家园”舞蹈室,这群“大孩子”说起他们的“周老师”,只会用这样朴素的语言。他们不善言辞,但在他们眼里,周老师就是他们的“周妈妈”。

  这群“大孩子”因为有智力残疾,以前他们大多蜗居在家,甚至连小区都不曾走出去,生活单调而乏味。

  2010年下半年,社区办起了“阳光家园”,主要为辖区智力障碍人士提供日间照料、文艺课程和技能培训等。但如何找到合适的授课老师,则让社区工作人员犯了难。“很多老师听说面对的是一群智力障碍人士,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怎么教。”东南社区党总支书记吕晓萍说,当时他们一次次邀约,一次次被拒绝,后来找到了周志利。

  退休前,周志利曾是潘火街道曹隘村妇女主任兼文体员,还曾做过幼儿园老师。第一次上课的场景,周志利至今仍历历在目。“有的蓬头垢脸就来了,有的人身上还有一股味道。上课时有人说话、有人砸东西,一节课下来,我的喉咙就哑了。”第一节课结束,周志利打了退堂鼓,“我怕是教不好,你们再找找老师看。”

  “周老师,我们实在找不到人,只有您了!”这句话让周志利不忍心拒绝。打那以后,周志利一周给这群“大孩子”上1-2节课,一上就是14年。

  用爱为他们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

  《好运来》《好一朵茉莉花》《爱的奉献》《采茶舞》……2010年开始,这群“大孩子”每年都会登上社区舞台表演舞蹈节目。看着曾经连说话都费劲的“大孩子”站上舞台,他们的父母在台下偷偷抹泪。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背后是周志利日复一日的重复。“普通人可能一个月排练一个节目,但他们需要一年时间。一个动作起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在舞蹈教室,周志利耐心地指导每一个舞蹈动作,一遍遍示范,一遍遍纠正。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一节课下来,周志利经常满头大汗,嗓子“冒烟”。

  面对这样一群“大孩子”,周志利每次去上课,总会带着“百宝箱”,她会时常放一把梳子,这是特意给潘珠燕和潘晓燕姐妹俩准备的。

  2011年夏天,姐妹俩穿着厚厚的外套第一次走进教室,长长的头发杂乱地缠在一起,脸上黑乎乎的。下课间隙,周志利借来一把梳子。“周老师帮你们梳一个好看的发型,女孩子就要漂漂亮亮的!”她帮姐姐扎了个马尾,给妹妹绑了个麻花辫。

  “珠燕,你是姐姐,周老师交给你一个任务。以后来上课,你和妹妹都要把脸洗干净,知道吗?”就这样,周志利和姐妹俩有了约定。一段时间后,姐妹俩变得清爽了,再也不蓬头垢脸,但周志利依旧习惯在包里放一把梳子,有时候变着花样给她们梳好看的发型。

  这群“大孩子”中,有一些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蔡夏燕就是其中之一。蔡夏燕今年58岁,患有中度智力残疾,外加因小儿麻痹导致的右脚残疾,在人群中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10年前,她的母亲突然去世,原本要强的她突然变得没有安全感,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

  “没关系,有周老师陪着你。”就这样,周志利整整陪了她3年多,陪她走过了最难的那段日子。

  14年来,在周志利日复一日的舞蹈教学中,这群“大孩子”收获了自信。周志利则像母亲一样,从洗漱穿衣等基本技能教起,给了他们别样的温暖。一件温暖的冬衣,一顿丰盛的晚餐,或是寻常的叮咛,周志利用爱为他们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努力让他们活成普通人的模样

  为了让这群“大孩子”更好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2019年底,“阳光助行”计划应运而生。坐公交、地铁,去菜场买菜、超市购物,到电影院和普通人一样看一场电影,他们完成了很多的人生“第一次”。去年,他们还在社区开辟了“共富花园”,种上了鲜花。他们在“共富小铺”吆喝产品,增加收入……他们正努力活成普通人的模样。

  14年来,周志利见证了很多“大孩子”的蜕变。裘淑贞是“阳光家园”最年轻的学员,现在的她和刚来时判若两人。因为智力残疾,父母担心她会走失,总将她锁在家里。长时间的封闭生活,让她变得沉默寡言。周志利的一次次上门走访,一次次做工作,让裘淑贞得以走出家门。

  起初,担心裘淑贞害怕出门,周志利总是先把她从家里接到教室,课后再把她送回去。刚到“阳光家园”时,裘淑贞总是一个人缩在角落。周志利就在课后单独教她舞蹈动作,陪她一起练习。慢慢地,笑容爬上了裘淑贞的脸庞,舞台上的她变得落落大方。

  “有时候碰到老同事,我都会和他们说起这些孩子,希望他们能更多地接触社区,有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周志利说,现在“阳光家园”的志愿者已经发展到了300余人。

  现在,让周志利最头疼的就是舞蹈课,她迟迟找不到“接班人”。“毕竟我现在年龄大了,有时候力不从心,不知道还能陪他们多久。但只要我跳得动,就肯定陪着他们。”(记者薛曹盛 通讯员章媛 陈颖)

编辑: 陈捷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