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向海图强 宁波“水产芯”动能澎湃
2024-08-18 07:11: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昨天,在宁海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蛇蟠涂区块里,缢蛏亲本保种池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个面积1万平方米的保种池可保存200份以上缢蛏原种、品系、家系等种质资源,使缢蛏基础群体保存能力提高1倍以上。

  “再过两个月左右,这个缢蛏亲本保种池和8000平方米的温室车间、5000平方米的大规格苗种培育基地将一起建成投入使用。”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柳敏海说,届时,缢蛏优质亲本年供应量将超过1万公斤,比原先增加一半以上。无论是种质保存水平,还是良种选育水平,都将再上一个台阶。

  绵延的海岸线和滩涂、丰饶的东海渔场,不仅为宁波带来品类丰富的海产品,也为海产品养殖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宁波建设“蓝色粮仓”,需要从源头入手,向海图强,打造更多“水产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强调,优质的农业种质资源,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农业创新的源头,要高度重视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牢牢把握技术自主权和竞争主动权。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水产种业科研攻关,破解大黄鱼、青蟹等水产种业的结构性“卡脖子”技术难题,在海水鱼、蟹贝的种质改良、苗种繁育和新品推广上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果。

  象山是全国渔业强县,该县强化政策扶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企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先后突破了岱衢族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银鲳等一些本地野生经济种类的采捕和繁育技术难题,银鲳、梅童鱼等全人工繁育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凭借水稻制种,宁海获得国家级制种大县荣誉。如今,作为水产养殖大县,宁海又在该领域出重招,聚焦建库保种、平台集智、模式升级,做大做强“水产芯”产业,着力培育现代渔业新质生产力。

  针对青蟹优质苗种短缺、特色水产品质下降等问题,宁海积极推进校地合作,与浙江万里学院共建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建设本地种质资源库,开展长街蛏子、青蟹等地方特色种质的保种培育工作。今年以来,宁海新增青蟹、缢蛏两个市级种质资源库,年保存长街蛏子亲本或后备亲本4000公斤以上,青蟹保种能力达到2500只。目前,宁海水产苗种场数量达29家,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宁海销售青蟹、对虾、泥蚶、青蛤、花蛤等水产苗种10余种,实现产值8000万元。

  苗种好,鱼虾蟹贝才养得好。全市首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宁波现有养殖品种100个,这些养殖品种基本能实现人工繁育,生产水产苗种。截至去年底,我市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发布9个,其中以第一单位申报新品种7个,培育东海银鲳、青蟹、缢蛏等地方特色物种新品系20余个。今年,“甬乐2号”缢蛏有望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

  去年6月,宁波大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专家合作,“远海梭子蟹新品种引进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兰花蟹”成功实现人工育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锚定岱衢族大黄鱼的保护和复兴,成立创新团队,围绕西沪港和三门湾两个“岱衢族大黄鱼地标农产品”,完成了大黄鱼产业链多项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培育出大黄鱼“甬岱1号”新品种,开发基于品质提升的健康养殖技术,产品市场售价较传统小网箱养殖大黄鱼提高1倍至5倍,养殖效益提高20%以上。

  目前,宁波已建成岱衢族大黄鱼国家种质资源场1家、国家级良种场1家、省级良种场3家,年培育岱衢族大黄鱼苗种1.46亿余尾,占浙江省大黄鱼苗种繁育量的四成多。

  大黄鱼南下“游”到福建,青蟹北上“挺进”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随着水产品种选育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推广,“甬字号”优质水产苗种声名鹊起,优质种质资源逐步转化为商品资源,从宁波本地走向全国各地,带动水产养殖全链式发展。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磊教授及其团队与黄河三角洲企业开展合作,先后“啃”下亲蟹越冬和培育、北方室内苗种繁育等青蟹“南蟹北养”关键技术的“硬骨头”,并多次通过专家团队验收。养殖技术的应用和养殖模式的推广,推动北方青蟹养殖面积不断增加。

  近年来,宁波不断完善水产种业体系,为“水产芯”提供不竭动力。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和种业阵型企业数量在全国计划单列市中居第二位,形成了以国家级和省级原良种场为龙头、省级规模化繁育基地和市级种质资源场为骨架、各区(县、市)重点苗种扩繁场为补充的水产苗种生产经营构架,初步建立起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遗传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保种体系,为我市水产品种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将加大水产种业阵型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30年,年繁育优质海洋生物苗种量居长三角城市首位,实现种业年产值10亿元,带动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渔业养殖产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孙吉晶何晴

  通讯员仇丹娅周率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4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向海图强 宁波“水产芯”动能澎湃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4-08-18 07:11:00

  昨天,在宁海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蛇蟠涂区块里,缢蛏亲本保种池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个面积1万平方米的保种池可保存200份以上缢蛏原种、品系、家系等种质资源,使缢蛏基础群体保存能力提高1倍以上。

  “再过两个月左右,这个缢蛏亲本保种池和8000平方米的温室车间、5000平方米的大规格苗种培育基地将一起建成投入使用。”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柳敏海说,届时,缢蛏优质亲本年供应量将超过1万公斤,比原先增加一半以上。无论是种质保存水平,还是良种选育水平,都将再上一个台阶。

  绵延的海岸线和滩涂、丰饶的东海渔场,不仅为宁波带来品类丰富的海产品,也为海产品养殖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宁波建设“蓝色粮仓”,需要从源头入手,向海图强,打造更多“水产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强调,优质的农业种质资源,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农业创新的源头,要高度重视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牢牢把握技术自主权和竞争主动权。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水产种业科研攻关,破解大黄鱼、青蟹等水产种业的结构性“卡脖子”技术难题,在海水鱼、蟹贝的种质改良、苗种繁育和新品推广上取得了多项令人瞩目的成果。

  象山是全国渔业强县,该县强化政策扶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企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先后突破了岱衢族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银鲳等一些本地野生经济种类的采捕和繁育技术难题,银鲳、梅童鱼等全人工繁育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凭借水稻制种,宁海获得国家级制种大县荣誉。如今,作为水产养殖大县,宁海又在该领域出重招,聚焦建库保种、平台集智、模式升级,做大做强“水产芯”产业,着力培育现代渔业新质生产力。

  针对青蟹优质苗种短缺、特色水产品质下降等问题,宁海积极推进校地合作,与浙江万里学院共建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建设本地种质资源库,开展长街蛏子、青蟹等地方特色种质的保种培育工作。今年以来,宁海新增青蟹、缢蛏两个市级种质资源库,年保存长街蛏子亲本或后备亲本4000公斤以上,青蟹保种能力达到2500只。目前,宁海水产苗种场数量达29家,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宁海销售青蟹、对虾、泥蚶、青蛤、花蛤等水产苗种10余种,实现产值8000万元。

  苗种好,鱼虾蟹贝才养得好。全市首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宁波现有养殖品种100个,这些养殖品种基本能实现人工繁育,生产水产苗种。截至去年底,我市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发布9个,其中以第一单位申报新品种7个,培育东海银鲳、青蟹、缢蛏等地方特色物种新品系20余个。今年,“甬乐2号”缢蛏有望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

  去年6月,宁波大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专家合作,“远海梭子蟹新品种引进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兰花蟹”成功实现人工育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锚定岱衢族大黄鱼的保护和复兴,成立创新团队,围绕西沪港和三门湾两个“岱衢族大黄鱼地标农产品”,完成了大黄鱼产业链多项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培育出大黄鱼“甬岱1号”新品种,开发基于品质提升的健康养殖技术,产品市场售价较传统小网箱养殖大黄鱼提高1倍至5倍,养殖效益提高20%以上。

  目前,宁波已建成岱衢族大黄鱼国家种质资源场1家、国家级良种场1家、省级良种场3家,年培育岱衢族大黄鱼苗种1.46亿余尾,占浙江省大黄鱼苗种繁育量的四成多。

  大黄鱼南下“游”到福建,青蟹北上“挺进”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随着水产品种选育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推广,“甬字号”优质水产苗种声名鹊起,优质种质资源逐步转化为商品资源,从宁波本地走向全国各地,带动水产养殖全链式发展。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磊教授及其团队与黄河三角洲企业开展合作,先后“啃”下亲蟹越冬和培育、北方室内苗种繁育等青蟹“南蟹北养”关键技术的“硬骨头”,并多次通过专家团队验收。养殖技术的应用和养殖模式的推广,推动北方青蟹养殖面积不断增加。

  近年来,宁波不断完善水产种业体系,为“水产芯”提供不竭动力。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和种业阵型企业数量在全国计划单列市中居第二位,形成了以国家级和省级原良种场为龙头、省级规模化繁育基地和市级种质资源场为骨架、各区(县、市)重点苗种扩繁场为补充的水产苗种生产经营构架,初步建立起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遗传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保种体系,为我市水产品种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我们将加大水产种业阵型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30年,年繁育优质海洋生物苗种量居长三角城市首位,实现种业年产值10亿元,带动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渔业养殖产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孙吉晶何晴

  通讯员仇丹娅周率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