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奉化
奉化花木产业破局记:让每一株苗木都成为“会呼吸的艺术品”
2025-03-13 07:04:1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奉化溪口“樱花公路”。

  3月12日清晨,记者驱车沿着浒溪线驶入奉化区溪口镇三十六湾村,道路两旁造型各异的五针松、罗汉松与红枫盆景错落有致,宛如流动的绿色雕塑。这片曾经以传统苗木种植为主的区域,正上演着一场关于花木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当全国花木市场遭遇价格寒冬,奉化的花农用花木+艺术、花木+科技、花木+文旅的组合拳,让每一株苗木都成为“会呼吸的艺术品”,走出一条从“卖树难”到“艺术经济”的转型之路。

  面临困境

  “除了销量,传统花木的价格也在下降”

  当天,记者驱车进入溪口镇雪窦山。道路边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高大罗汉松、五针松以及羽毛枫等精品苗木盆景。在这片区域内,种植园一家挨着一家,路边不时有工人来回搬运挖出来的苗木。还有许多园艺师正在修剪苗木的树枝。

  奉化花木闻名遐迩,花木种植面积、品种曾占据全国市场的重要份额,也是当地主导农业产业之一,被花农称为“摇钱树”。

  不过,随着市场饱和与相关产业整治推进,这几年全国的传统花木供大于求,红枫、樱花等价格一路下滑,销售每况愈下。

  “以前每年3月份,是一年中的花木销售高峰,每天上下山的大卡车少说也有上百辆,如今能有几十辆货车就不错了。”溪口镇东岙村的花农李师傅告诉记者,“除了销量,传统花木的价格也在下降。以前在旺销时期,两年生红枫每株卖到30多元,两年樱花每株卖到10元,高得离谱,而现在这些花木几乎无人问津。此外,花木工人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这都成了花木种植园普遍遇到的问题。”

龙梅

  艺术赋能

  “卖的不仅是花木,更是一种生活美学”

  当花木产业面临价格下跌与成本上升等多重困局时,部分先行企业已通过前瞻性布局实现突围。

  溪口镇三十六湾村是全国五针松主产地之一,已有百年培育历史。当地花农通过嫁接技术提升品质,并发展出了“造型经济”。一棵规格20厘米的造型五针松售价可达数万元,价格可翻好几倍。

  走进奉化溪口三十六湾村,传统的五针松种植产业与现代新园艺技术“交相辉映”。园艺人竺孟勇是奉化第三代从事花木产业的新农人。在园地里,他展示了老一辈传承下来的造型技艺:“这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模式,能让一棵普通五针松增值数倍。”

  记者发现浒溪线沿线的“五针松长廊”已成为当地特色景点,汇聚了树龄四五十年的盆栽五针松,造型各异,兼具观赏与生态保护功能。“我们卖的不仅是花木,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竺孟勇表示。

  从“卖树”到“卖体验”。位于萧王庙街道汪家库村的泉江梅园今年尝到了甜头。2月底,该园200多棵龙梅盛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种植户葛国定发现了商机,于是利用这次机会,在梅园里开起了唱歌大赛。在梅园围栏上,更是挂上横幅和大幅风景照,一下子吸引了宁波、杭州、上海等地的游客到此一游。

  “以前在苗圃里,修剪嫁接的梅花只能自己和家人欣赏。今年龙梅一下子火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打开大门欢迎游客前来打卡。”葛国定笑着表示,前段时间,家里的烤土豆和小吃都被游客承包了。

  产业转型

  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开花”

  “面对困局,奉化的种植户在这几年纷纷选择‘精品化、艺术化、数字化’转型路径。”奉化花木协会代理会长王辉军表示,市场上造型苗需求量增多,这条赛道也愈加“卷”,他们必须挖掘新的增长点。

  早在2018年,溪口镇沙堤村就打造了进口苗木精品园,10多家苗木企业先后在此落户。该精品园主要经销从西班牙、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进口的花木,品种有橄榄树、茶梅、罗汉松、杜鹃等,进口苗木比例达九成以上。

  经过数年打造,进口苗木精品园除销售进口苗木外,还打造了观光长廊。上个月,园区内的龙梅和橄榄树开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竺君是奉化花木行业的先行者。早在2000年,他在江口现代农业示范园布局创办了天竺园艺,培育高档花卉盆景。2007年,该园艺公司从繁育草花转到主攻繁育草花种苗,还引进仙客来、一品红、凤仙花、常青藤等盆花品种。这几年,竺君还探索起了林下经济。如今,经过多年布局,天竺园艺已成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未来图景

  将苗木从单纯的商品变成文化符号

  这场发生在四明山麓的产业革命,不仅为传统农业升级提供了样本,更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层内涵。当一棵棵苗木从“摇钱树”蜕变为“艺术品”,奉化的花农正在书写四明山的崭新篇章。

  王辉军向记者透露,在奉化,一个精品花木交易市场正在建设中,未来将集展示展销、电商直播等功能于一体。这对于奉化以及周边的花木产业发展来说,有望从区域性市场迈向全国高端花木交易枢纽。

  “传统花木市场饱和,我们必须跳出卖树思维。从‘种树卖树’到‘造景创艺’,奉化花木产业转型,如何去创新、去开拓新的赛道,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王辉军表示,“我们也在走访全国各地的花木市场,了解行情以及发展趋势。跳出传统种植思维,通过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模式创新等方式构建新的产业生态。例如,我们的一些企业和种植户已在考虑打造‘苗木观赏+服务体验(民宿、餐饮、技艺)+文化消费’的场景以及生态圈。如果苗木从单纯的商品变成文化符号,当苗圃成为生活空间,产业发展或将有无限可能。”

  ●记者手记

  在奉化采访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艺术”对传统产业的重塑力量。当五针松造型成为非遗技艺,当苗木基地变身网红打卡地,奉化花农用智慧与汗水诠释了:农业不仅是土地的耕耘,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试验田。这场转型没有终点,唯有持续注入艺术、科技与生态元素,才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

  宁波晚报记者 鲁威 通讯员 江怿 文/摄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奉化花木产业破局记:让每一株苗木都成为“会呼吸的艺术品”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5-03-13 07:04:16

奉化溪口“樱花公路”。

  3月12日清晨,记者驱车沿着浒溪线驶入奉化区溪口镇三十六湾村,道路两旁造型各异的五针松、罗汉松与红枫盆景错落有致,宛如流动的绿色雕塑。这片曾经以传统苗木种植为主的区域,正上演着一场关于花木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当全国花木市场遭遇价格寒冬,奉化的花农用花木+艺术、花木+科技、花木+文旅的组合拳,让每一株苗木都成为“会呼吸的艺术品”,走出一条从“卖树难”到“艺术经济”的转型之路。

  面临困境

  “除了销量,传统花木的价格也在下降”

  当天,记者驱车进入溪口镇雪窦山。道路边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高大罗汉松、五针松以及羽毛枫等精品苗木盆景。在这片区域内,种植园一家挨着一家,路边不时有工人来回搬运挖出来的苗木。还有许多园艺师正在修剪苗木的树枝。

  奉化花木闻名遐迩,花木种植面积、品种曾占据全国市场的重要份额,也是当地主导农业产业之一,被花农称为“摇钱树”。

  不过,随着市场饱和与相关产业整治推进,这几年全国的传统花木供大于求,红枫、樱花等价格一路下滑,销售每况愈下。

  “以前每年3月份,是一年中的花木销售高峰,每天上下山的大卡车少说也有上百辆,如今能有几十辆货车就不错了。”溪口镇东岙村的花农李师傅告诉记者,“除了销量,传统花木的价格也在下降。以前在旺销时期,两年生红枫每株卖到30多元,两年樱花每株卖到10元,高得离谱,而现在这些花木几乎无人问津。此外,花木工人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这都成了花木种植园普遍遇到的问题。”

龙梅

  艺术赋能

  “卖的不仅是花木,更是一种生活美学”

  当花木产业面临价格下跌与成本上升等多重困局时,部分先行企业已通过前瞻性布局实现突围。

  溪口镇三十六湾村是全国五针松主产地之一,已有百年培育历史。当地花农通过嫁接技术提升品质,并发展出了“造型经济”。一棵规格20厘米的造型五针松售价可达数万元,价格可翻好几倍。

  走进奉化溪口三十六湾村,传统的五针松种植产业与现代新园艺技术“交相辉映”。园艺人竺孟勇是奉化第三代从事花木产业的新农人。在园地里,他展示了老一辈传承下来的造型技艺:“这种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模式,能让一棵普通五针松增值数倍。”

  记者发现浒溪线沿线的“五针松长廊”已成为当地特色景点,汇聚了树龄四五十年的盆栽五针松,造型各异,兼具观赏与生态保护功能。“我们卖的不仅是花木,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竺孟勇表示。

  从“卖树”到“卖体验”。位于萧王庙街道汪家库村的泉江梅园今年尝到了甜头。2月底,该园200多棵龙梅盛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种植户葛国定发现了商机,于是利用这次机会,在梅园里开起了唱歌大赛。在梅园围栏上,更是挂上横幅和大幅风景照,一下子吸引了宁波、杭州、上海等地的游客到此一游。

  “以前在苗圃里,修剪嫁接的梅花只能自己和家人欣赏。今年龙梅一下子火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打开大门欢迎游客前来打卡。”葛国定笑着表示,前段时间,家里的烤土豆和小吃都被游客承包了。

  产业转型

  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开花”

  “面对困局,奉化的种植户在这几年纷纷选择‘精品化、艺术化、数字化’转型路径。”奉化花木协会代理会长王辉军表示,市场上造型苗需求量增多,这条赛道也愈加“卷”,他们必须挖掘新的增长点。

  早在2018年,溪口镇沙堤村就打造了进口苗木精品园,10多家苗木企业先后在此落户。该精品园主要经销从西班牙、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进口的花木,品种有橄榄树、茶梅、罗汉松、杜鹃等,进口苗木比例达九成以上。

  经过数年打造,进口苗木精品园除销售进口苗木外,还打造了观光长廊。上个月,园区内的龙梅和橄榄树开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竺君是奉化花木行业的先行者。早在2000年,他在江口现代农业示范园布局创办了天竺园艺,培育高档花卉盆景。2007年,该园艺公司从繁育草花转到主攻繁育草花种苗,还引进仙客来、一品红、凤仙花、常青藤等盆花品种。这几年,竺君还探索起了林下经济。如今,经过多年布局,天竺园艺已成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未来图景

  将苗木从单纯的商品变成文化符号

  这场发生在四明山麓的产业革命,不仅为传统农业升级提供了样本,更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层内涵。当一棵棵苗木从“摇钱树”蜕变为“艺术品”,奉化的花农正在书写四明山的崭新篇章。

  王辉军向记者透露,在奉化,一个精品花木交易市场正在建设中,未来将集展示展销、电商直播等功能于一体。这对于奉化以及周边的花木产业发展来说,有望从区域性市场迈向全国高端花木交易枢纽。

  “传统花木市场饱和,我们必须跳出卖树思维。从‘种树卖树’到‘造景创艺’,奉化花木产业转型,如何去创新、去开拓新的赛道,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王辉军表示,“我们也在走访全国各地的花木市场,了解行情以及发展趋势。跳出传统种植思维,通过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模式创新等方式构建新的产业生态。例如,我们的一些企业和种植户已在考虑打造‘苗木观赏+服务体验(民宿、餐饮、技艺)+文化消费’的场景以及生态圈。如果苗木从单纯的商品变成文化符号,当苗圃成为生活空间,产业发展或将有无限可能。”

  ●记者手记

  在奉化采访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艺术”对传统产业的重塑力量。当五针松造型成为非遗技艺,当苗木基地变身网红打卡地,奉化花农用智慧与汗水诠释了:农业不仅是土地的耕耘,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试验田。这场转型没有终点,唯有持续注入艺术、科技与生态元素,才能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

  宁波晚报记者 鲁威 通讯员 江怿 文/摄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