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热点聚焦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指出一个时间点
2025-03-12 11:20:09 稿源: 生命时报微信公号  

春季气温回暖,但早晚仍比较冷,昼夜温差明显,多地还可能遭遇“倒春寒”,容易让血管吃不消,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学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

为什么建议你“春捂”

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减少热量散失,致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寒冷还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佐岩表示:

春季气温起伏属于正常现象,但这可激活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绞痛、急性心梗及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再加上春季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心血管病患者一旦患病,可发生炎症反应,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显示,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者,受血管弹性下降、基础疾病影响,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差,更需重视“春捂”。

心血管不好,“捂”到清明前后

王佐岩建议,“春捂”应持续至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且昼夜温差小于8℃时。

也就是说,大家最好视气温“捂”到清明前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最好不要脱棉衣;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以适当减衣。

“春捂”要有度,主要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脱衣服。

如果觉得“捂”了身体出汗,则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

“春捂”并非盲目多穿衣物,而是通过合理调节体温,减少寒冷刺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冲击。

学习洋葱式穿衣法

日常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择吸湿透气的纯棉材质,中层选择羊毛或抓绒衣来保温,外层穿防风外套来阻隔冷空气。

捂对部位是关键

需注意,重点保护颈部、头部、腹部及下肢。

下肢循环障碍患者需穿着厚袜或护膝,避免“寒从脚起”,比如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环较差,忽视足部保暖易加重末梢神经病变。

头部散热占全身30%,佩戴薄帽可减少热量流失;腹部保暖有助维持内脏血流稳定,能有效保护胃、脾、肠。

颈部受凉易诱发颈动脉痉挛,比如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受凉,可能因血管痉挛而诱发脑缺血。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医生指出一个时间点

稿源: 生命时报微信公号 2025-03-12 11:20:09

春季气温回暖,但早晚仍比较冷,昼夜温差明显,多地还可能遭遇“倒春寒”,容易让血管吃不消,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学研究指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

为什么建议你“春捂”

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外周血管来减少热量散失,致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寒冷还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佐岩表示:

春季气温起伏属于正常现象,但这可激活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绞痛、急性心梗及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再加上春季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心血管病患者一旦患病,可发生炎症反应,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显示,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者,受血管弹性下降、基础疾病影响,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差,更需重视“春捂”。

心血管不好,“捂”到清明前后

王佐岩建议,“春捂”应持续至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且昼夜温差小于8℃时。

也就是说,大家最好视气温“捂”到清明前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最好不要脱棉衣;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以适当减衣。

“春捂”要有度,主要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脱衣服。

如果觉得“捂”了身体出汗,则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

“春捂”并非盲目多穿衣物,而是通过合理调节体温,减少寒冷刺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冲击。

学习洋葱式穿衣法

日常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择吸湿透气的纯棉材质,中层选择羊毛或抓绒衣来保温,外层穿防风外套来阻隔冷空气。

捂对部位是关键

需注意,重点保护颈部、头部、腹部及下肢。

下肢循环障碍患者需穿着厚袜或护膝,避免“寒从脚起”,比如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环较差,忽视足部保暖易加重末梢神经病变。

头部散热占全身30%,佩戴薄帽可减少热量流失;腹部保暖有助维持内脏血流稳定,能有效保护胃、脾、肠。

颈部受凉易诱发颈动脉痉挛,比如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受凉,可能因血管痉挛而诱发脑缺血。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