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古老的象思维和气化理论,把患者的发病季节、气候特点、所处水土环境、体质、生活习性等诸多线索,汇集成一个立体的太极气化经纬球,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辨证施治,得出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近日,由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王晖领衔创作的《维象中医临证实践录》一书正式出版,这本25万余字的中医理论著作,首创“气化太极球图象诊疗模式”,是对中医现代化的一次有益探索。
历时5年成书
凝聚了王晖多年学术思想精髓
“当前我们中医人有幸身处多元碰撞发展包容的21世纪,你是否依然深陷单一狭隘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每遇一病,就自发罗列书中诸证,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是否面对复杂疾病证候不知该如何捕象,只能束手无策,顾此失彼?……”在《维象中医临证实践录》一书的绪论部分,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由此可见,这是一本写给广大中医人的书。
这本25万余字的中医著作,由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王晖带领20余名弟子一起创作。将象思维熟练运用于中医临床并创新发展,是王晖集自身50多年临床科研实践于一体的重要学术成果。
年过八十的名老中医王晖对于宁波老百姓来说耳熟能详,他是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几十年来,王晖不但忙于门诊且勤于笔耕,已发表100余篇中医学术论文,编纂出版9部中医专著。如今不少在宁波市中医院一号难求的医生,都是王晖的弟子,包括王建康、陈霞波、周开、龚文波等。
“这本书倾注了老师多年的心血,和普通中医著作不同的是,这本书主要阐述了‘维象医学’这个有独创性的中医理论,是老师多年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陈霞波是这本书的副主编,也是王晖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这本书核心创作团队有20多人,历时5年才完成,从初稿完成到出版中间就耗时2年,主创团队与编辑反复沟通打磨多次才得以完成。
《维象中医临证实践录》一书将传统的象思维理论化、系统化、现代化,并展示了不少应用该理论在临床治疗患者的实践案例,有助于提高中医医师辨证论治的精准性和规律性。不过这本书并不适用于普通老百姓或是中医初学者,更适合那些已经有一定时间临床经验的中医师用于提升自己。
独创维象理论
首创“气化太极球图象诊疗模式”
看到书名上的“维象中医”,很多人都好奇,“象”究竟是什么?
“象思维发源于《易经》,象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外在表象,古老的智慧认为通过事物的外在表象,可以推测、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陈霞波介绍,像蟋蟀等动物用触须来感知世界,深海里的海豚用回声定位来感知世界,人类感知世界最主要靠的是视觉,但我们眼睛看到的都只是客观物体的外象。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一步步发展,象的内容和结构有了三层含义:分别是物象、比象和道象,以此构成的认知体系,就是象思维。
“‘物象’是象思维的第一层。在这一层思维中,医生看到的是患者疾病的外在表现。如果医生能看到‘道象’这一层,也就接近事物的本质,能够看到患者核心病机所在。”陈霞波介绍,通过象思维的内涵和象在人体的表现,加上中医的气化理论,集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王晖老师首创了“气化太极球图象诊疗模式”。
简单来说,也就是把医生从患者身上获取的各种信息,通过一个立体的球形模型展示出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这个球体的上、中、下三个维度,分别对应的是天、人、地。天包括患者的发病年份、季节、气候特点,地对应的是患者的水土环境,人则包括患者的五行体质、年龄性别、职业特性等。球体的经度坐标,对应的是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特点和相关实验指标。
掌握这套诊疗模式后,医生每接诊一位患者,就能综合患者的各种信息,在脑海中形成每一位患者独有的“气化太极球”,据此来看清患者疾病的表象和本质。因为患者在每个阶段表现出来的身体之气和疾病之气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个球体是在不断变化中的。
“有了这种气化太极球图象诊疗模式,有利于医生在临床辨证中重视天地万物对人体的影响,重视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得出更精准的治疗方案。”陈霞波说。

陈霞波(右)和老师王晖(左)讨论书稿。
帮助医生看得更深更透
看病时不但治标还能治本
有了“气化太极球图象诊疗模式”,医生看病能有哪些帮助?陈霞波介绍,这本书里汇集了不少用该诊疗模式为患者治疗的成功案例。
一位60多岁的男患者,有十几年的糖尿病史,就诊时主诉是因为皮肤痒得厉害,特别是遇热或到了晚上更加难忍,晚上睡觉也睡不好。患者还出现了糖尿病肾病这个并发症,不但血糖高,尿蛋白也超标。
“根据患者的情况,该患者的‘气化太极球’是以气阴两虚、脉络受损为基本病机,热入营分、生风化燥、肤失所养为阶段病机,初诊时患者的阶段病机趋于主位。”陈霞波说,看清楚了患者疾病的层层脉络,医生治疗起来更有章法和把握。
初诊和二诊时,医生主要为患者解毒止痒,到患者第三次就诊时,瘙痒的症状差不多好了,可见阶段病机已经缓解,此时患者的基本病机逐渐显露。接下来,医生的药方就以清余火、退尿蛋白为主。四诊之后,医生开始牢牢把握患者的基本病机分层论治:降糖、通络。半年后患者的瘙痒没有再发作,尿蛋白转阴了,血压、血糖也控制平稳。
每到季节转换的时候,总有些人会咳嗽不止。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反复咳嗽3年多,每到冬天还动不动咳几个月都好不了,因为吃了不少西药没有效果,于是想到求助中医。
综合判断患者情况后,这位患者的“气化太极球”出现在医生的脑海里:基本病机是脾肺两虚、营卫失和,即时病机是肺经痰热、宣降失常。首诊和二诊时患者的即时病机占主位,于是医生用了止咳平喘的方子。这之后,医生再用以健脾补肺为主的药方来治疗患者的基本病机。治疗几个月后,患者不但咳嗽好了,而且此后一到季节转换就复发的情况也明显好转。
“如果按照传统的诊疗思维,我们在为患者治疗的时候,可能只能看到即时病机这一层。”陈霞波说,有了这套维象中医理论,能帮助医生透过表象看本质,在接诊患者的时候对“道象”的把握更进一步,看得更深、更透,治病时更胸有成竹。而对患者来说,疾病可以治疗得更加彻底。
宁波晚报 记者 孙美星 庞锦燕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