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马拉松:与城市一起奔跑
2025-03-25 06:51:5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参赛选手用脚步丈量城市。(唐严 摄)

  3月23日7时,2025宁波马拉松在阳光广场鸣枪开跑,2万名跑者如浪潮般从起点涌出。

  42.195公里的赛道,几个小时的奔跑,将一座城市中珍藏的历史街巷、崛起的“天际线”和如画的自然风光,串联成一场生动的文明叙事。

  如果城市是一间流动的展厅,马拉松便是一条跃动的展线。

  随着“赛事+”模式的不断深化,一条赛道,已然成为城市治理能力、文化软实力、经济活力的综合“试金石”。当这场赛事被赋予“十周年”的里程碑意义时,宁波,又会有怎样的全新“自我表达”?

  千年文脉的动态“书写”

  “去一座城,跑一场马拉松,画一幅画。跑的是宁波马拉松,画的是宁波的鼓楼……”2025宁波马拉松开跑的前一天,53岁的广东职业画家苑震沿着既定赛道“采风”,当见证了千年建城史的鼓楼、以墨香为引的天一阁跃然眼前时,心随景转,苑震不自觉地将这座城的文化韵味定格于画布之上。

  想要定格这一瞬间的,又何止苑震一人。

  2025年宁波马拉松首次将赛道延伸至城市核心区,鼓楼的夯土城墙、望京门的唐砖宋瓦、天一阁·月湖景区的书香竹影……纵贯赛道。

  “平日里开车,沿街的古建筑和风景一闪而过,总是来不及多看一眼。但今天不一样,每一个熟悉的文化地标,都由远及近地迎面‘走’来。”跑友王玲娜略带遗憾地说,“很想放慢步子细细欣赏,可惜脚不能歇。”

  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地标,透过一条赛道的整合式表达,在跑者的脚步声中,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

  沉睡千年的罗城,从封存的标本中跃入现代都市,在考古发掘中化作城市更新的基因图谱;

  月湖波光里“晕染”出的浙东学派的文气,让湖畔奔跑的身影与历代文人的思想投影重叠,“经世致用”的哲学智慧,也是城市治理的精神灯塔;

  天一阁中弥漫出的淡淡书香经久不绝,几百年来,从范氏一族的藏书守书转化为千百万市民的阅读风尚;

  ……

  两周前,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动员部署会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打造全领域激扬文化活力的锦绣文脉之城”写入“繁荣发展港城文化 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行动方案。

  矗立千年的精神文化地标,何以有新光景?

  用脚步丈量,听“古今交响”,又何尝不是对千年文脉的传承弘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式表达。

  城市文明的近距离“测温”

  有人说,城市的赛道没有终点。一场赛事的举办,更是一次城市文明的“体检”。

  去年12月,宁波马拉松赛事组委会与上海公益组织——追光运动营主动对接,在赛事名额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将10个免费名额与10个锁定名额给予这个公益组织的视障跑者及其陪跑员,也促成了追光运动营这次“整团”出动参加甬马。

  家住鄞州区的俞德海借着返乡探亲的假期,请缨加入视障者陪跑团,以此开启自己的第四次甬马之旅。一根绳,两个人,一段温情的双向奔赴,在甬马赛道上实时上演。

  跑一场马拉松,也会爱上一座城。

  “其实我这个人挺社恐的,每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会紧张。但这次来跑宁波马拉松就不一样了……”网友“山居老虎”在视频号里说,因为在宁波遇见了一群可爱的人,也读懂了这座城市的温暖。

  赛事期间,由大学生组成的“小欢喜”青年志愿者团队,为赛事保驾护航的公安巡特警、交警及安保人员,配合赛事提前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为马拉松项目参赛选手安排的免费接驳车,以及无数自发助威的沿途市民,共同构筑了赛事的“情感基础设施”。

  城市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比赛当天,江东南路赛段,选手们飞奔而过,在更靠近奉化江的滨江绿道上,一些早起晨练的市民步伐矫健,仿佛在和参赛选手进行一场你追我赶的“较量”。

  甬马之外,是宁波人对幸福、健康生活的长期追求与向往。

  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元旦迎新长跑、连续举办数十届的宁波市足协杯足球赛,到滨海休闲运动会、三江六岸健步走大会、美丽乡村健身行,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长年不断,全民参与、全民健身在宁波蔚然成风。

  宁波连续多年将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治理更注重精细化与人性化。

2025宁波马拉松3月23日在朝阳中开跑。(徐能 摄)

  东方港城的开放“追求”

  三江交汇处,百年风起时。宁波,向东是大海,开放的基因无处不在。

  “今年甬马的起点设于阳光广场,别有深意。”2025宁波马拉松的赛事总监杨磊认为,这里是甬江、奉化江与姚江的交汇处,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从古至今,从这里“走出去”的宁波人,带着对开放的不懈追求,书写了无数传奇。

  当甬马开跑的发令枪响起,当选手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次今人与历史的深刻“对话”就此展开。

  河运与海运的无缝衔接,让三江口承载着宁波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记忆,也激励着宁波人不断开拓进取,拥抱世界。

  此次“半马”的终点——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已经举办三届中东欧博览会,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见证着无数合作意向如繁花般绽放。

  东钱湖畔的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是此次“全马”的终点,以江南山水为底色,承办国内外高规格国际会议,展现全球视野,成为宁波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会客厅。

  今年2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宁波为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宁波—舟山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这样的开放,不仅在于地理上的“东方大港”,更在于精神上的“积极进取”。

  外贸是宁波的“金名片”,当马拉松跑者在赛道上奋勇争先之际,宁波外贸人在自己的“马拉松跑道”上开拓市场。向外,展会上宁波摊位鳞次栉比;向内,企业车间开足马力赶制订单……

  2024年,宁波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42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6.1个百分点,年度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城市排名首进全国前五。

  ——开年冲刺,以新追新,外贸“宁波时间”已经到来。

  “双冠”之城的精神“蝶变”

  “马拉松是一项很有力量、需要精力充沛和坚持不懈的运动。”冠军企业跑团成员肖钶说,管理一家公司,就像跑马拉松一样,都需要一个很好的目标。

  赛道上,冠军企业跑团步履不停,来自1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近50名行业精英组团出发。

  本次比赛的半程点位于潘火街道,跑者们途经的金达路与兴宁东路交叉口至金达路与鄞县大道交叉口这段跑道,全长约4.2公里。跑道沿途企业林立,坐落着音王、利时、舒普、伏尔肯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4年,宁波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总数已有104家,成为全国首个“百冠之城”。

  制造与体育,看似不同的赛道,却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突破自我,追求卓越。

  因此,宁波还有着另一项桂冠——“奥运冠军之城”。

  2022年9月16日,宁波被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奥运冠军之城”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这份荣誉,源自长久的积淀,源自坚实的根基,源自世代的传承。

  百年中国奥运史,一代代宁波体育人活跃其间。

  过去,王正廷当选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舒鸿执哨奥运历史上首次篮球决赛;如今,宁波选手奋勇拼搏,涌现了石智勇、杨倩、汪顺、管晨辰4位奥运冠军,斩获6枚奥运金牌,并在东京奥运会上创下“一城五金”的辉煌战绩。

  两个“冠军”,共同根植于宁波深厚的文化土壤,开放包容、敢为人先。

  当下,“奥运冠军之城”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相得益彰、交相呼应。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与宁波1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工匠基因”,共同熔铸成“永不言弃”的城市品格。

  奔跑,是城市的“方法论”。

  当马拉松的补给包、赛事服务越“卷”越豪华时,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或许一座城市的风景、底蕴、温情,才是最真实而又无法“包装”的。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张芯蕊 龚旭琪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宁波马拉松:与城市一起奔跑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3-25 06:51:58

参赛选手用脚步丈量城市。(唐严 摄)

  3月23日7时,2025宁波马拉松在阳光广场鸣枪开跑,2万名跑者如浪潮般从起点涌出。

  42.195公里的赛道,几个小时的奔跑,将一座城市中珍藏的历史街巷、崛起的“天际线”和如画的自然风光,串联成一场生动的文明叙事。

  如果城市是一间流动的展厅,马拉松便是一条跃动的展线。

  随着“赛事+”模式的不断深化,一条赛道,已然成为城市治理能力、文化软实力、经济活力的综合“试金石”。当这场赛事被赋予“十周年”的里程碑意义时,宁波,又会有怎样的全新“自我表达”?

  千年文脉的动态“书写”

  “去一座城,跑一场马拉松,画一幅画。跑的是宁波马拉松,画的是宁波的鼓楼……”2025宁波马拉松开跑的前一天,53岁的广东职业画家苑震沿着既定赛道“采风”,当见证了千年建城史的鼓楼、以墨香为引的天一阁跃然眼前时,心随景转,苑震不自觉地将这座城的文化韵味定格于画布之上。

  想要定格这一瞬间的,又何止苑震一人。

  2025年宁波马拉松首次将赛道延伸至城市核心区,鼓楼的夯土城墙、望京门的唐砖宋瓦、天一阁·月湖景区的书香竹影……纵贯赛道。

  “平日里开车,沿街的古建筑和风景一闪而过,总是来不及多看一眼。但今天不一样,每一个熟悉的文化地标,都由远及近地迎面‘走’来。”跑友王玲娜略带遗憾地说,“很想放慢步子细细欣赏,可惜脚不能歇。”

  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地标,透过一条赛道的整合式表达,在跑者的脚步声中,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

  沉睡千年的罗城,从封存的标本中跃入现代都市,在考古发掘中化作城市更新的基因图谱;

  月湖波光里“晕染”出的浙东学派的文气,让湖畔奔跑的身影与历代文人的思想投影重叠,“经世致用”的哲学智慧,也是城市治理的精神灯塔;

  天一阁中弥漫出的淡淡书香经久不绝,几百年来,从范氏一族的藏书守书转化为千百万市民的阅读风尚;

  ……

  两周前,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动员部署会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打造全领域激扬文化活力的锦绣文脉之城”写入“繁荣发展港城文化 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行动方案。

  矗立千年的精神文化地标,何以有新光景?

  用脚步丈量,听“古今交响”,又何尝不是对千年文脉的传承弘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式表达。

  城市文明的近距离“测温”

  有人说,城市的赛道没有终点。一场赛事的举办,更是一次城市文明的“体检”。

  去年12月,宁波马拉松赛事组委会与上海公益组织——追光运动营主动对接,在赛事名额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将10个免费名额与10个锁定名额给予这个公益组织的视障跑者及其陪跑员,也促成了追光运动营这次“整团”出动参加甬马。

  家住鄞州区的俞德海借着返乡探亲的假期,请缨加入视障者陪跑团,以此开启自己的第四次甬马之旅。一根绳,两个人,一段温情的双向奔赴,在甬马赛道上实时上演。

  跑一场马拉松,也会爱上一座城。

  “其实我这个人挺社恐的,每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会紧张。但这次来跑宁波马拉松就不一样了……”网友“山居老虎”在视频号里说,因为在宁波遇见了一群可爱的人,也读懂了这座城市的温暖。

  赛事期间,由大学生组成的“小欢喜”青年志愿者团队,为赛事保驾护航的公安巡特警、交警及安保人员,配合赛事提前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为马拉松项目参赛选手安排的免费接驳车,以及无数自发助威的沿途市民,共同构筑了赛事的“情感基础设施”。

  城市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比赛当天,江东南路赛段,选手们飞奔而过,在更靠近奉化江的滨江绿道上,一些早起晨练的市民步伐矫健,仿佛在和参赛选手进行一场你追我赶的“较量”。

  甬马之外,是宁波人对幸福、健康生活的长期追求与向往。

  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元旦迎新长跑、连续举办数十届的宁波市足协杯足球赛,到滨海休闲运动会、三江六岸健步走大会、美丽乡村健身行,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长年不断,全民参与、全民健身在宁波蔚然成风。

  宁波连续多年将群众身边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治理更注重精细化与人性化。

2025宁波马拉松3月23日在朝阳中开跑。(徐能 摄)

  东方港城的开放“追求”

  三江交汇处,百年风起时。宁波,向东是大海,开放的基因无处不在。

  “今年甬马的起点设于阳光广场,别有深意。”2025宁波马拉松的赛事总监杨磊认为,这里是甬江、奉化江与姚江的交汇处,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的起点,从古至今,从这里“走出去”的宁波人,带着对开放的不懈追求,书写了无数传奇。

  当甬马开跑的发令枪响起,当选手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次今人与历史的深刻“对话”就此展开。

  河运与海运的无缝衔接,让三江口承载着宁波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记忆,也激励着宁波人不断开拓进取,拥抱世界。

  此次“半马”的终点——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已经举办三届中东欧博览会,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见证着无数合作意向如繁花般绽放。

  东钱湖畔的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是此次“全马”的终点,以江南山水为底色,承办国内外高规格国际会议,展现全球视野,成为宁波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会客厅。

  今年2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宁波为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宁波—舟山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这样的开放,不仅在于地理上的“东方大港”,更在于精神上的“积极进取”。

  外贸是宁波的“金名片”,当马拉松跑者在赛道上奋勇争先之际,宁波外贸人在自己的“马拉松跑道”上开拓市场。向外,展会上宁波摊位鳞次栉比;向内,企业车间开足马力赶制订单……

  2024年,宁波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42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6.1个百分点,年度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城市排名首进全国前五。

  ——开年冲刺,以新追新,外贸“宁波时间”已经到来。

  “双冠”之城的精神“蝶变”

  “马拉松是一项很有力量、需要精力充沛和坚持不懈的运动。”冠军企业跑团成员肖钶说,管理一家公司,就像跑马拉松一样,都需要一个很好的目标。

  赛道上,冠军企业跑团步履不停,来自17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近50名行业精英组团出发。

  本次比赛的半程点位于潘火街道,跑者们途经的金达路与兴宁东路交叉口至金达路与鄞县大道交叉口这段跑道,全长约4.2公里。跑道沿途企业林立,坐落着音王、利时、舒普、伏尔肯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4年,宁波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总数已有104家,成为全国首个“百冠之城”。

  制造与体育,看似不同的赛道,却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核——突破自我,追求卓越。

  因此,宁波还有着另一项桂冠——“奥运冠军之城”。

  2022年9月16日,宁波被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奥运冠军之城”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这份荣誉,源自长久的积淀,源自坚实的根基,源自世代的传承。

  百年中国奥运史,一代代宁波体育人活跃其间。

  过去,王正廷当选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舒鸿执哨奥运历史上首次篮球决赛;如今,宁波选手奋勇拼搏,涌现了石智勇、杨倩、汪顺、管晨辰4位奥运冠军,斩获6枚奥运金牌,并在东京奥运会上创下“一城五金”的辉煌战绩。

  两个“冠军”,共同根植于宁波深厚的文化土壤,开放包容、敢为人先。

  当下,“奥运冠军之城”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相得益彰、交相呼应。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与宁波1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工匠基因”,共同熔铸成“永不言弃”的城市品格。

  奔跑,是城市的“方法论”。

  当马拉松的补给包、赛事服务越“卷”越豪华时,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或许一座城市的风景、底蕴、温情,才是最真实而又无法“包装”的。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 记者 张芯蕊 龚旭琪

编辑: 陈晓怡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