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五届王应麟读书季在鄞州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启幕。
甬派客户端记者 马佳威
今年4月,自第六个“宁波读书月”启幕以来,这座城市便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之中。
从灯火辉煌的市级文化地标,到充满了烟火气的社区角落,数百场活动密集地铺展开来,整个甬城被浓郁的书香彻底点燃。
其实,这座城市的书香氛围,并不局限于这一个月。今年2月底,宁波图书馆发布的《2024年度阅读报告》显示,2024年宁波图书馆共接待读者247万人次,平均每分钟就有10个人踏入图书馆大门。累计有效读者证达37.4万张,覆盖宁波近5%常住人口。
宁波全民阅读的热潮汹涌澎湃,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密码”?
从“藏书传统”到“立法保障”,一座城市的阅读坚守

自古以来,这座崇文重学的港口城市,血脉里就流淌着对书籍的热忱。
从北宋时期的楼郁开始,藏书之风逐渐兴起。明清时期,藏书文化更是蔚然成风,涌现出了天一阁、五桂楼、伏跗室等著名的藏书楼。这些藏书楼不仅珍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更传承着宁波人对知识的尊崇和对文化的热爱。
如今,宁波对阅读的重视,不仅停留在传统的藏书文化上,更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为全民阅读提供坚实保障。
早在2020年,宁波就颁布了《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以立法形式促进全民阅读的城市。《条例》明确规定,每年4月为“宁波读书月”,10月31日王阳明诞辰为“书香宁波日”。

2025年宁波市青少年读书季在镇海启动。
立法保障下,宁波将全民阅读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从资金投入、设施建设、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统筹规划,为书香氛围的营造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条例》的实施,将民间自发的阅读热忱,转化为覆盖城乡的长效机制。
如今,在宁波的大街小巷,在公园的长椅上,在地铁的角落里……随处可见捧书阅读的身影,浓郁的书香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从“繁华街巷”到“寻常阡陌”,书香飘进“最后一公里”
走在宁波街头,转角就能与城市书房撞个满怀。
从繁华都市的街巷、社区,到宁静悠远的乡村,一座座设计精巧、环境优雅的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江北区前江街道的“城市骊书房”。
在鄞州区东郊街道仇毕社区综合体二楼的“郊响越·堇书房”里,国风咖啡香气与书页翻动声交织,年轻人在此拍照打卡、围坐共读;江北区前江街道的“城市骊书房”更是藏于酒店大堂,让旅人在办理入住时就能随手取下一本宁波风物志;海曙区由文保建筑改建的“岭读”城市书房,斑驳墙垣与现代书架相映成趣……一批书房遍布在宁波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了居民触手可及的精神家园。

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村鸡山学堂的阅读空间。
当阅读之风从城市的巷弄吹向乡野,阅读的种子就已生根发芽。
慈溪市龙山镇东门外村山下书院里,村民们捧着种植手册与经典名著,让农耕智慧与文化滋养在此交融;象山县墙头镇方家岙村的徽派农家书屋内,每逢农闲便坐满查阅养殖技术的农户;余姚市泗门镇的东山书房以及三七市镇二六市村的鸡山学堂中,在延续百年学堂文脉的同时,更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这些浸润着泥土芬芳的阅读空间,不仅消除了城乡阅读的鸿沟,更让书香与稻香共同绘就乡村的精神底色。

山下书院。
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各级各类图书馆(室)4477个,其中市级图书馆1个、区县级图书馆10个、乡镇街道图书馆146个、社区图书馆532个、农家书屋1997个、“天一书房”171家、“微书房”1620家。
从繁华商圈到偏远村落,“15分钟阅读圈”覆盖全域,让全民阅读真正抵达城市与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从“常态活动”到“长效服务”,把阅读“种”进市民心中
4月18日下午,宁波首辆双层文旅观光巴士缓缓启动。
不同于普通的观光车辆,这辆巴士满载书香,化身移动的阅读空间,载着浓厚的文化氛围驶向宁波的大街小巷。

双层文旅观光巴士。
曾经,宁波以一场场热闹非凡的阅读活动点燃城市热情。
2023年,“滨海宁波 书香四季”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2024年,“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品牌、“爱不孤‘读’”社区“共享书架”计划在宁波落地生根。在“宁波读书月”“世界读书日”“书香宁波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宁波举办诗歌朗诵会、书香市集、帐篷读书会、换书大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参与。

世界读书日市集。
随着浙江书展的落户,更让宁波成为全省“阅读热门地”——余华、麦家等名家的讲座座无虚席,亲子阅读区里家长与孩子共同绘制绘本,文创展区将书籍与宁波非遗巧妙融合,每一场文化盛宴,都让市民沉浸其中。

“小种子”公益亲子阅读队联合鄞州殷家社区开展活动。
如今,宁波正将阅读热情转化为长效服务,20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阅读组织,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朗诵会等各类阅读活动,让阅读逐渐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小种子”公益亲子阅读队、纸飞机故事妈妈团、稻读公社等公益组织为青少年播撒阅读的种子;每周,鄞州区百丈街道“伴读奶奶”们带着故事绘本走进医院病房,为患病儿童筑起温暖的精神港湾,首南街道雍城社区推出的“一日馆长”志愿服务活动,让市民从读者变身为文化服务的策划者……这些细微而持久的服务,将阅读从“活动打卡”转化为“生活刚需”。

鄞州百丈街道伴读奶奶志愿队。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当宁波郑重地将“书”写入城市口号,便注定这座城市以文脉为脊梁,织就着属于甬城的精神图腾。当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书店里沉思,在书吧中交流,在阅读活动中收获,这座城市便真正实现了从历史文脉到现代文明的传承与跨越。
编辑: 陈晓怡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