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垃圾分类服务驿站。(王嘉彬 摄)
5月24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城市风华录》宁波篇。在宁波中海花园小区的绿色集市上,居民操作生活垃圾全品类智能回收箱的场景让主持人张舒越感到震惊。
智能回收箱不但有自动称重、自动识别、数据联网等功能,而且能让居民通过回收垃圾换取“资源币”购物,让城市“垃圾场”变成城市“矿场”。
“正是通过这样的智能化设备,宁波平均每天‘智取’可回收物300吨。”市垃圾分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能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宁波市智慧一体化全品类便民回收体系的推广。
智能回收箱是这个智慧体系的缩影,也是其中的“一线”。
在智能回收的前端,还有另外“两线”:人工回收站——利用社区闲置资源改建为“两网融合回收站”提供分类回收服务,物流回收站——采用流动回收车对企业、商业机构和一些大物件提供点对点上门回收服务。
“三线”并行,满足城乡差异化的分类处理需求,实现全品类、全区域的全覆盖回收体系。
“自该体系正式运作以来,服务基本覆盖宁波全市范围,注册用户超百万人、服务覆盖居民超300万人。”市垃圾分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随着回收设施的增加和居民分类意识的增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前端有偿投售次数已超3000万次,分类投售正确率超90%。
在不断完善并推广的过程中,宁波的一体化模式受到高度认可,在浙江海宁、安徽安庆等地复制推广。
“宁波立足数字赋能,不但解决了垃圾分类治理问题,也唤醒被放错地方的‘沉睡’资源。”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不断推进,未来,宁波将在这个“矿场”中继续“掘金”,产生更好效益,为建设美丽宁波、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王嘉彬 通讯员 朱亭汀)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