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升学途径日趋多元化 宁波职业教育:“希望赛道”越走越宽
2025-05-27 06:3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年宁波市职业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市教育局供图)

随着中考临近,“万一考不上普高,孩子的未来怎么办?”成了家长口中的高频话题。

在宁波,职业教育正为孩子们铺就另一条实现梦想的道路——越来越多中职学子打破了“学历天花板”的固有认知,在升学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记者近日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24年,1347名中职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逆袭”,叩开了本科院校的大门,他们用实力证明,大学梦、研究生梦,并不是普高学生的专属。

“现场工程师”服务企业——校企共同开发创新项目。(市教育局供图)

职高生叩开硕博之门

一个中职寝室里,有3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日前,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王琼收获了一份特别的惊喜,她昔日担任班主任的2017级数控5班学生林旭东,成功考取了上海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高中时期与林旭东同寝室的樊万里、虞佳磊,已于去年分别被上海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2020级国际商务1班的33名学生中,已有16人通过专升本考试成功“上岸”——郭艺虹被浙江海洋大学录取,汤梦盈被杭州师范大学录取,余娜娜被宁波工程学院录取……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出我市中职生群体强劲的升学潜力。

毕业于北仑职业高级中学2016级“3+2”物流班的尤欣雨,用9年时间书写了从职高生到硕士研究生的励志篇章。

中考超普高线20分的她,进入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后一度很迷茫,在班主任“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的鼓励下重振旗鼓。凭借专业技能与文化成绩的积累,尤欣雨以优异成绩升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之后,她继续努力,以专业前5%的成绩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她依然心怀梦想,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第一年考研,以一分之差落榜,她毅然辞职,全身心备考,最后跨专业考取了宁波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她在朋友圈写下:“中职生的天花板,从来不是别人定的,而是自己打破的!”

宁波外事学校2011届毕业生谢昕宇,更是凭着热爱和努力,用11年时间实现了人生的“四级跳”——从职高生到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而职业教育正是他成长路上的“逆袭”阶梯。

中职生展示手艺。(沈莉萍摄)

升学途径日趋多元化

长期以来,社会对中职教育存在认知误区。在传统观念里,普高是通往大学的“唯一正道”,而职校往往被贴上“与大学梦无缘”的标签。这份困惑与焦虑,让不少家长和学生在升学抉择中犹豫不决。

的确,过去中职学生的升学道路并不通畅。国家曾严格限制专升本、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及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升学政策迎来“破冰”时刻——

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为中职学生开辟升学路径。随后,“高职扩招”政策取消了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限制。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备扎实技术技能基础与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更是从法律层面为打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提供了坚实保障。中职教育已从单一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新模式。

多所中职学校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中职教育不是终点,而是职业发展的新起点。

近年来,我市积极搭建立体化的中职教育升学通道,为中职生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来自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中职毕业生升学率高达83.38%,其中1347名中职生考入本科院校。

宁波中职学校的升学途径日益多元化,“中本一体化”(3+4)班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中高职一体化”(3+2)班质量不断提升,职业中专(普通中专)单职单考上线率越来越高,这让中职学生的大学梦不再遥不可及,下一步甚至还能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这极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记者从市教育局职成教处了解到,2024年,我市中职长学制专业开设比例达到54.8%,其中“中本一体化”(3+4)试点学校9所,区域“中高职一体化”(3+2)试点学校6所。

今年,我市中职长学制招生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0%,与本地优质高校的合作比例也达到了65%,为中职学生创造了更多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此外,宁波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数量也从去年的12个增加到了17个。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中职与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招生计划,其中,浙江各校在宁波计划招收392人。自2018年浙江试点推出“中本一体化”招生以后,学生通过中考进入中职学校,将有机会“一路直达”本科院校。

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正越筑越宽。

近日在天一广场举行的中职(技工)招生咨询会现场。(沈莉萍摄)

中职教育正形成良性循环

政策利好与升学成果的双重效应,正在重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在宁波,中职学校正从传统观念中的“无奈之选”,变成充满发展机遇的“希望赛道”。

日前,在宁波天一广场举行的中职(技工)招生咨询会吸引了上万名家长入场,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宁波经贸学校等多所中职学校的展位前,咨询者排起了长队,各校带来的招生资料供不应求。宁波经贸学校的招生老师说:“原本以为准备6000份宣传手册足够了,没想到全被家长拿光了!”

宁波经贸学校的“中本一体化”(3+4)专业,学生前3年在该校就读,后4年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就读。去年,该专业录取分数线超出公办普高线30分,最高分直逼效实中学白杨校区的录取线。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中本一体化”(3+4)专业同样备受青睐。从今年起,学生前3年在该校就读,后4年到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就读,招生热度与生源质量同步走高。

据记者了解,去年宁波城区通过“中本一体化”录取的学生,九成以上考分超过600分,平均分达到609分。

升学通道打通后,中职教育正形成良性循环。

一名中职学校的招生老师告诉记者:“在我们学校,学生参加单职单考,上线率达100%,实现了相较于普高生的‘弯道超车’。”

“现在家长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咨询会现场,多名招生老师感慨,“过去觉得孩子读职校‘没面子’,现在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职校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一样能出彩。”

前来咨询的李女士对“中本一体化”(3+4)政策研究颇深,她认为“3年中职+4年本科”的培养模式极具优势,“既能稳稳拿到本科文凭,又能提前掌握专业技能,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更有帮助。现在竞争这么激烈,真心希望这类名额和专业能再多一些”。

如今,像李女士这样理性规划孩子教育路径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不再盲目“追”普高,而是以孩子的兴趣特长为出发点,主动了解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与就业前景,为孩子选择更适配的成长赛道。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一技之长、谋就业之基、圆升学之梦’。”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的职教生态日益完善,越来越多学生正通过职业教育绽放人生光彩。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沈莉萍

新闻1+1

“中本一体化”及其他

“中本一体化”(3+4),就是学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业后,经考核合格,可就读合作本科院校,最终获取本科文凭。

“中高职一体化”(3+2)就是中职加高职的连读模式,前三年在中职就读,经考核合格,后两年在对口高职院校就读。

职业中专(普通中专)为三年制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单职单考,考入高校,也可以直接就业。(沈莉萍整理)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升学途径日趋多元化 宁波职业教育:“希望赛道”越走越宽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2025-05-27 06:37:00

2025年宁波市职业教育活动月启动仪式。(市教育局供图)

随着中考临近,“万一考不上普高,孩子的未来怎么办?”成了家长口中的高频话题。

在宁波,职业教育正为孩子们铺就另一条实现梦想的道路——越来越多中职学子打破了“学历天花板”的固有认知,在升学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

记者近日从市教育局了解到,2024年,1347名中职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逆袭”,叩开了本科院校的大门,他们用实力证明,大学梦、研究生梦,并不是普高学生的专属。

“现场工程师”服务企业——校企共同开发创新项目。(市教育局供图)

职高生叩开硕博之门

一个中职寝室里,有3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日前,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王琼收获了一份特别的惊喜,她昔日担任班主任的2017级数控5班学生林旭东,成功考取了上海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高中时期与林旭东同寝室的樊万里、虞佳磊,已于去年分别被上海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校2020级国际商务1班的33名学生中,已有16人通过专升本考试成功“上岸”——郭艺虹被浙江海洋大学录取,汤梦盈被杭州师范大学录取,余娜娜被宁波工程学院录取……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出我市中职生群体强劲的升学潜力。

毕业于北仑职业高级中学2016级“3+2”物流班的尤欣雨,用9年时间书写了从职高生到硕士研究生的励志篇章。

中考超普高线20分的她,进入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后一度很迷茫,在班主任“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的鼓励下重振旗鼓。凭借专业技能与文化成绩的积累,尤欣雨以优异成绩升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之后,她继续努力,以专业前5%的成绩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她依然心怀梦想,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第一年考研,以一分之差落榜,她毅然辞职,全身心备考,最后跨专业考取了宁波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她在朋友圈写下:“中职生的天花板,从来不是别人定的,而是自己打破的!”

宁波外事学校2011届毕业生谢昕宇,更是凭着热爱和努力,用11年时间实现了人生的“四级跳”——从职高生到上海音乐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而职业教育正是他成长路上的“逆袭”阶梯。

中职生展示手艺。(沈莉萍摄)

升学途径日趋多元化

长期以来,社会对中职教育存在认知误区。在传统观念里,普高是通往大学的“唯一正道”,而职校往往被贴上“与大学梦无缘”的标签。这份困惑与焦虑,让不少家长和学生在升学抉择中犹豫不决。

的确,过去中职学生的升学道路并不通畅。国家曾严格限制专升本、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及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的规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升学政策迎来“破冰”时刻——

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为中职学生开辟升学路径。随后,“高职扩招”政策取消了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限制。

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备扎实技术技能基础与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更是从法律层面为打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提供了坚实保障。中职教育已从单一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新模式。

多所中职学校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中职教育不是终点,而是职业发展的新起点。

近年来,我市积极搭建立体化的中职教育升学通道,为中职生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来自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中职毕业生升学率高达83.38%,其中1347名中职生考入本科院校。

宁波中职学校的升学途径日益多元化,“中本一体化”(3+4)班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中高职一体化”(3+2)班质量不断提升,职业中专(普通中专)单职单考上线率越来越高,这让中职学生的大学梦不再遥不可及,下一步甚至还能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这极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记者从市教育局职成教处了解到,2024年,我市中职长学制专业开设比例达到54.8%,其中“中本一体化”(3+4)试点学校9所,区域“中高职一体化”(3+2)试点学校6所。

今年,我市中职长学制招生比例进一步提升至60%,与本地优质高校的合作比例也达到了65%,为中职学生创造了更多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此外,宁波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数量也从去年的12个增加到了17个。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中职与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招生计划,其中,浙江各校在宁波计划招收392人。自2018年浙江试点推出“中本一体化”招生以后,学生通过中考进入中职学校,将有机会“一路直达”本科院校。

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正越筑越宽。

近日在天一广场举行的中职(技工)招生咨询会现场。(沈莉萍摄)

中职教育正形成良性循环

政策利好与升学成果的双重效应,正在重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在宁波,中职学校正从传统观念中的“无奈之选”,变成充满发展机遇的“希望赛道”。

日前,在宁波天一广场举行的中职(技工)招生咨询会吸引了上万名家长入场,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宁波经贸学校等多所中职学校的展位前,咨询者排起了长队,各校带来的招生资料供不应求。宁波经贸学校的招生老师说:“原本以为准备6000份宣传手册足够了,没想到全被家长拿光了!”

宁波经贸学校的“中本一体化”(3+4)专业,学生前3年在该校就读,后4年在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就读。去年,该专业录取分数线超出公办普高线30分,最高分直逼效实中学白杨校区的录取线。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中本一体化”(3+4)专业同样备受青睐。从今年起,学生前3年在该校就读,后4年到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就读,招生热度与生源质量同步走高。

据记者了解,去年宁波城区通过“中本一体化”录取的学生,九成以上考分超过600分,平均分达到609分。

升学通道打通后,中职教育正形成良性循环。

一名中职学校的招生老师告诉记者:“在我们学校,学生参加单职单考,上线率达100%,实现了相较于普高生的‘弯道超车’。”

“现在家长的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咨询会现场,多名招生老师感慨,“过去觉得孩子读职校‘没面子’,现在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职校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一样能出彩。”

前来咨询的李女士对“中本一体化”(3+4)政策研究颇深,她认为“3年中职+4年本科”的培养模式极具优势,“既能稳稳拿到本科文凭,又能提前掌握专业技能,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更有帮助。现在竞争这么激烈,真心希望这类名额和专业能再多一些”。

如今,像李女士这样理性规划孩子教育路径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不再盲目“追”普高,而是以孩子的兴趣特长为出发点,主动了解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与就业前景,为孩子选择更适配的成长赛道。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一技之长、谋就业之基、圆升学之梦’。”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的职教生态日益完善,越来越多学生正通过职业教育绽放人生光彩。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沈莉萍

新闻1+1

“中本一体化”及其他

“中本一体化”(3+4),就是学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业后,经考核合格,可就读合作本科院校,最终获取本科文凭。

“中高职一体化”(3+2)就是中职加高职的连读模式,前三年在中职就读,经考核合格,后两年在对口高职院校就读。

职业中专(普通中专)为三年制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单职单考,考入高校,也可以直接就业。(沈莉萍整理)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