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宁波以先锋之姿入选首届“全国文明城市”;20年后,这座城市荣膺“七连冠”,在东海之滨书写着“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崭新篇章。
一座城市的高度,不以摩天楼宇丈量,而是镌刻在市民舒展的眉梢与上扬的嘴角;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闪耀于桂冠的蝉联,更流淌在寻常巷陌的脉脉温情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一次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中,宁波将文明基因融入市井烟火,用民生温度托起文明高度,从“创建文明”迈向“涵养文明”。
当共建共享的共识生根发芽,当精管善治的智慧浸润街角,当彬彬有礼的风尚织成底色,“七连冠”背后的答案便愈发清晰——
这是一座城市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永恒坚守!

宁波因文明而美丽。陈乾斌/摄
从精致到“烟火”,于细微处见为民初心
群众心之所向,便是文明深耕之地。这是宁波这座城市的为民初心,也是检验文明成色的“金标准”。
如此宏大的叙事,需于微观处落笔!
这一笔,绘在“路”上——
银晨国际大厦福明路段(惊驾路—姚隘路),曾因路面不平困扰上班族,如今以鄞州首条“畅通上班路”惊艳亮相,文明标语与景观小品相映成趣;象山丹城第五小学(政实校区)外,“海洋元素”风雨长廊蜿蜒伸展,孩童们的笑声与浪花图案交织,上学路有了安全与诗意的双重守护……
如今,宁波190余条“七彩惠民路”,如斑斓丝带般串联起160余所(个)学校、医院、菜市场、社区等,绘出市民工作、学习、生活的缤纷色彩。今年,“七彩惠民路”被纳入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60条人行道将披上“七彩衣”,让市民每一步都走得舒心、暖心、放心。
这一笔,刻在“客厅”中——
老外滩的花岗石台阶映着天光,月湖公园的地砖干净清爽,天一广场的长椅上总有人闲坐歇息……
全市135个城市客厅,让市民、游客可以“席地而坐”,“坐”享其福。海曙青林湾公园内,周女士看着女儿在石凳上嬉戏,笑意盈盈:“凳面洁净如新,孩子随意坐卧,一点不担心衣裤弄脏,这才是城市的体面。”
如果说,一座文明城市的“面子”是看得见的精致,那“里子”就是感受得到的“烟火气”。这份“烟火气”,藏在宁波以15分钟为“半径”画出的一个个“圈”中。
在“圈”里,江北天境花园居民张女士下楼即享早餐铺的香气,步行2分钟送娃至校门,再步行3分钟就能搭公交车上班;家住鄞州东湖花园的王大爷在7分钟步程内,能实现买菜、取快递、找零工“一气呵成”……
15分钟生活圈、文化圈、托幼圈、养老圈……如今,一个个公共服务圈正向“全民、全域、全时、全龄”拓展,将群众的“小确幸”圈入日常经纬。
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处处可见文明城市的为民初心。因此,市民的千万心声汇成了同一句告白——我们如此热爱宁波!

最美上学路。市文明办供图
从个人到群体,全民参与以微光聚星河
文明的生命力,源于全民跃动的脉搏。
当市民把“我们如此热爱宁波”的告白,付诸“我们的城市,我们一起来建设”的行动,“我们的”智慧不断集聚,“我们的”力量喷薄而出,每个人皆是文明的执笔人——
在江北文教街道范江岸社区,退休教师毛卫民打造“乐器分享室”,将家中珍藏的古筝、琵琶、小提琴等十余件乐器无偿共享,为老年人开展音乐“启蒙”,把艺术化为邻里间的呼吸与心跳;
在奉化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被称为“倒贴会长”的徐世达自掏腰包20多万元,改善村里银龄生活,又在“初心菜园”躬身八载,让村老年食堂“孝膳堂”的餐桌菜香四溢……
文明不分国界,温暖“无问东西”,它是彼此感染后的双向奔赴,是日用而不觉的内在素养。受公益中文课熏陶,71岁的美国奶奶Mary Whitsell三年来在鄞州雍城社区,开设了130多节公益英语课。学员中,六旬老人与年轻白领并肩而坐;语言桥梁上,“忘年交”的情谊悄然生长。
当个体自觉升华为群体风尚,越来越多具有辨识度的文明品牌IP在宁波涌现,涓涓细流汇成文明大川——
比如,展现群众创造力的“艺术乡建”。宁海葛家村的村民们在“烂石碓泼彩成画,破瓦片垒出新篱”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起点”,村庄找到了独特的振兴“支点”。今年,“艺术乡建”模式将在全市行政村推开。
再比如,群众自觉自发的各种“共享”。东钱湖清泉社区58位“共享奶奶”组团,5年来风雨无阻接送并照料600多名孩子,用银发柔情解社区500余户双职工家庭之忧,展现了“桑榆未晚,为霞满天”的生命厚度。
市民好习惯养成率97%、宾馆饭店公筷公勺普及率100%、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率95%……当人民群众成为文明“交响乐”的“演奏家”,这座城市的“褶皱”里,都透着“宁波有你、彬彬有礼”。

浙江有礼·宁波示范。市文明办供图
从文明到幸福,共阅城市发展答卷
人民,是文明长卷的出卷人、答卷人,亦是最终的阅卷人。
摊开卷轴,老宁波人读到的是“一路繁花一路歌”的幸福感。每年的10月13日,是慈溪市民幸福体验日,“幸福巴士”载着市民群众,一路“沉浸式”打卡各个幸福体验点,并将文化、医疗等惠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获得感、幸福感可触可感。一路上,每个人欢声笑语,嘴角上扬;
摊开卷轴,新宁波人读到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在镇海招宝山街道,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缝补衣物有“专属窗口”,中餐、晚餐有“专属食光”,一荤两素搭配一碗靓汤的15元“小哥专属套餐”,让京东快递小哥张江吃得实惠又开心……
也许在每个人心中,卷轴上的画面各有不同的具象化表达,但底色始终如一——
文明成果全民共享,全域幸福处处流淌!
有精神高度、有道德厚度、有守礼亮度、有惠民温度……当全域文明的底色浸润整座城市,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便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力度、更丰盈的幸福深度。
在去年12月20日举行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论坛上,宁波第15次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甬”有幸福的背后,是“甬”有文明的力量支撑。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与15次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交相辉映、琴瑟和鸣。
当天妃湖的露营帐篷与星空相连,当三江口的璀璨灯火照亮共同富裕的航程,宁波用静水深流的文明之力,绘出了沧笙踏歌的幸福图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东海的朝阳再次冉冉升起,这座城市正以文明为帆,载着人民的更多期许,驶向更具温度与厚度的未来!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 沈孙晖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