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成为窦小波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记者石承承 摄
在宁波图书馆,工作人员每过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不太说话,而是习惯仔细观察工作人员的口型,然后认真挑选想要借阅的书籍……
他就是窦小波,一位用书籍与世界“对话”的听障读者。
因为刚戴上人工耳蜗,窦小波与人对话时,仍需通过观察对方的口型来揣摩内容。这就需要双方在采访中全神贯注,也因此更能感受到他提到喜欢看的书时,脸上生动的表情和眼里的光。
“我要一辈子学习”
“我要一辈子学习。”窦小波一字一顿地说。
2011年10月4日,他在宁波图书馆永丰馆办了借书证。自那时起,他基本保持每月到图书馆借一次书,年借阅量百余本。
对读书的偏爱,与窦小波的成长经历有关。
因为年幼时的一场疾病,他的听力受损。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坚持在普通学校就读,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就拿记作业来说,经常会因为老师口头布置作业而漏记、漏做。
这一沉重打击,反倒成为他与书籍结缘的起点。求学路上,他一边请当数学老师的父亲帮他温习,一边也养成了自己看书学习的习惯。
进入职高后,窦小波萌生了考大学的想法。为此,他自学普通高中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教材和辅导资料。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他最终成功考取天津理工大学,并取得学士学位。
外界的喧嚣与热闹,对窦小波来说,或许难以企及,但图书馆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书籍成为他突破听力障碍、不与世界“脱轨”的重要工具。
从语言、旅游到编程、摄影、烹饪等诸多领域的书籍,窦小波都有所涉猎:“我对生活中的什么事情感兴趣,我就从图书馆借这方面的书来看。”
他不仅从书本中汲取理论知识,还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正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语言感兴趣,他便先后自学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听不到声音,他就对着镜子观察嘴型,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
凭借“听”来的英语,从2011年开始,他踏上了出国旅行的“征程”,足迹远涉欧洲、北美洲的多个国家。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在宁波图书馆翻阅大量与目的地国家相关的书籍,精心制定攻略。在国内,他的旅行经历更是数不胜数。
通过阅读和旅行,他打破了听力障碍带来的局限,与世界“齐头并进”,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等待更好机会出现”
2024年,为了安装人工耳蜗,窦小波跑到宁波图书馆借阅《漫话耳蜗》一书,用书中的知识成功说服妈妈同意他手术。安装人工耳蜗后,他又大量借阅相关书籍,希望借助这个工具更好地“听”见世界。
书籍,始终陪伴着窦小波应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帮助他不断成长。
在窦小波与宁波图书馆相伴的岁月里,图书馆工作人员给予的善意,同样温暖着他的心。
窦小波刚到宁波图书馆永丰馆借书时,图书电子检索系统尚未完善,寻找书籍十分不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总是耐心地帮他找书。有些他心心念念的书籍归还到馆,工作人员也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他。
这些细微却又充满力量的善意,让他在图书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如今的窦小波,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烘焙、做饭、缝纫、滑冰、网球……这些都是他想要探索的新领域。
虽然听力障碍如同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但也赋予了他对知识无尽的渴望,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知识世界的窗。“我要一辈子学习,等待更好机会的出现。”窦小波一字一顿地说出这句话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在书籍的陪伴下,在宁波图书馆的支持中,窦小波将带着这份求知的热情,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陈莹
编辑: 陈奉凤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