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网编前语
一场跨越万里的“丝路之约”,正随着海风启程。
8月6日凌晨,甬派记者随百余宁波外贸人飞抵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参加即将在此举办的宁波自办展——中国(宁波)国际消费品哈萨克斯坦展暨国际家电与电子产品展览会。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远行——行囊里装着的,是“宁波制造”的匠心,是中哈贸易的热望,更是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后,地方力量率先赴哈,续写合作篇章的诚意。
候机厅的对话、布展时的忐忑与期待、企业负责人的即兴感言……我们将用最鲜活的vlog,记录下这场“风从海上来”的万里奔赴。8月6日起,推出“丝路日记”,敬请关注。
甬派客户端记者 单玉紫枫 林佳莹 金鹭
今天(9日)是展会最后一天,我们将摊位上的卷轴、印章、文创赠礼,一一打包,送至这座距市中心15公里的厂房,作为对这段“中哈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也是一次新互动的开始。

图为阿拉木图“一米空间”,留下“永不落幕”的阿拉互动。单玉紫枫 摄
风从天山吹来,卷起草原上的舞曲,也吹进了阿拉木图城郊那间热闹的中国玩具厂Shapalak。
这几天,宁波在阿拉木图举办的家电展吸引了众多本地观众驻足。同台展出的图形印特色卷轴、天一阁镇馆之宝《御赐农耕图》、中国国宝熊猫和哈萨克斯坦国花郁金香的文创盖章打卡台……也引发了一波波互动热潮。

图为工厂厂长,哈萨克斯坦的巴哈提哈孜。单玉紫枫 摄
展会即将闭幕,我们不想把这些“快闪”的文化热情就此时带走——于是,整套文创展品流向了一片更富生机的土壤,“95后”宁波学子马千里的Shapalak玩具工厂。
马千里穿着一身条纹T恤,带我们绕过仓库、车间、打包流水线,来到公司洽谈室。他说:“就放在这里,整个工厂的C位,也给往来的客户看看我们的'一米空间'。”
墙上贴着“Shapalak”的标志,下面用哈语写着公司理念“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他们在哈萨克斯坦注册的玩具品牌,主打“本地文化”。甚至一不留神,成了哈萨克斯坦第一家使用全哈语的玩具工厂。
文创印“哒”的一声,一枚熊猫图印盖在卡片上。身旁哈萨克斯坦工厂厂长巴哈提哈孜好奇地翻开下一张:“还有别的图吗?”
马千里说:“这些互动展品留下来,比送什么礼物都好——我们白天生产玩具,晚上跳舞,现在还能盖章、看展,厂里像个文化小广场了。”

Shapalak工厂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礼仪杀羊礼迎接“一米空间”落地。那孜依拉 摄
三年前,他拖着行李箱来到哈萨克斯坦,如今已在阿拉木图闯下这片“玩具家业”。这个从宁波走出去的“95后”创业者,把中国制造带来,又把中国文化留在了这里。
“文化不只是展会上的背景板,也可以是工厂墙上的一幅画,是中哈员工来盖的一个章,是午休时随手翻的小册子。”马千里说,“我们工厂的工人,有一半多是妈妈,她们喜欢中国的熊猫、纹饰、丝巾。”
从天一阁的藏书笔,到哈萨克斯坦草原上的郁金香印记,中哈文化的碰撞,就这样自然地发生了。在这里,不需要高大上的布景,普通车间、白墙、折叠桌,就能承载文明互鉴。
这场展会闭幕了,但我们留下了一处“永不落幕”的展台——它不在灯光聚焦下,而在这间城郊的工厂里,在中哈员工的笑声里,在哈语玩具的洽谈间,一点点延续下去。
这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小步快跑,也是一次文明互鉴的静水流深。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