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文化行|一座陈列馆讲述一粒米的故事
2025-08-27 15:57: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双百”惠民行第三季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博 通讯员 周凌峰

  8月27日上午,阳光明媚,20个亲子家庭抓住暑假的最后时光,齐聚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

  在陈列馆内,他们先参观了展厅,通过350余件藏品了解粮食生产的历史变迁,又围坐一起,动手制作爆米花,感受粮食带来的欢乐。

  这个暑假,该陈列馆成了热门打卡地,已举办公益研学活动20场,参观人数超2000人。

  解码7000年稻作发展史

亲子家庭参观该陈列馆。

  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位于鄞州区姜山镇陈鑑桥村,占地面积5.18亩、建筑面积1572平方米。该陈列馆筹建于2017年,2020年10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陈列馆内设稻作农业、粮油收购、仓储储运、粮油加工、粮油供应、粮食科教、新时代粮食七大板块,涵盖了宁波粮食从耕种到供应的各个环节,通过实物、文献、场景还原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呈现宁波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

  采访当天,记者走进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民以食为天”五个大字。

  地上,放置着“稻黍稷麦菽”五谷的模型;墙上,挂着“春夏秋冬”壁画,以江南农耕图景为蓝本,再现了男耕女织的场景。

  正驻足间,一阵笑声从前方传来。稻作农业展厅内,孩子们围在展台前,围着河姆渡时期的骨耜、唐代的曲辕犁等老农具,好奇地摸来摸去。几个孩子钻进仿古建筑场景里,学着古人的模样“插秧”“割稻”。

陈列馆一角。

  “这是谷仓,那是风箱,过去家家户户都有。”活动现场,该陈列馆馆长洪峰化身讲解员,我们的镇馆之宝是宋代“多角瓶”,在吴地的方言中,“角”与“谷”音近,故“多角”又寓“多谷”,由此也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期盼丰收的美好愿望。

陈列馆一角。

  除了农作实物,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还还原了鄞江粮管所办公房、农友休息厅、质量化验室、民间储谷仓等场景,生动再现了宁波地区悠久的粮食生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小”见“大”的宣教阵地

学生正在研学。

  该陈列馆不仅是宁波市首家以粮食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宁波市鄞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不大,但宣教意义重大!”洪峰说,该陈列馆的建设初衷是为了让公众认识农耕文化、知晓农作辛苦,从而提升粮食安全与节约意识。

陈列馆一角。

  为此,该陈列馆特别打造了“粮食科教”“新时代粮食”两大展厅。

  “粮食科教”展厅展示了宁波在粮食科研领域的丰硕成果、粮食科普读物及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生动诠释了知识传承与创新对于粮食行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

  “新时代粮食”展厅聚焦智慧农业、绿色储粮、精深加工等新技术,展现了宁波粮食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陈列馆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还打造了建筑面积110平方米的多媒体厅。这里,也成为了临展、研学、会议等活动的理想场所。

陈列馆一角。

  据介绍,姜山是浙江稻作第一镇,有高标准农田7.27万亩。前不久,姜山的早稻亩产达到757.4公斤,成功刷新了宁波纪录。

  当天中午,参观完展厅后,研学团队来到多媒体厅。洪峰点开显示屏,给大家讲解了为“一粒米”建博物馆的缘由。

  研学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们都意犹未尽。孩子们明白了粮食从耕种到餐桌的过程,认识了农耕老物件,了解了粮食种植新知识。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节约粮食的观念融入孩子们的认知,对其成长意义深远。”家长蒙承斌说。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文化行|一座陈列馆讲述一粒米的故事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8-27 15:57:00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博 通讯员 周凌峰

  8月27日上午,阳光明媚,20个亲子家庭抓住暑假的最后时光,齐聚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

  在陈列馆内,他们先参观了展厅,通过350余件藏品了解粮食生产的历史变迁,又围坐一起,动手制作爆米花,感受粮食带来的欢乐。

  这个暑假,该陈列馆成了热门打卡地,已举办公益研学活动20场,参观人数超2000人。

  解码7000年稻作发展史

亲子家庭参观该陈列馆。

  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位于鄞州区姜山镇陈鑑桥村,占地面积5.18亩、建筑面积1572平方米。该陈列馆筹建于2017年,2020年10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陈列馆内设稻作农业、粮油收购、仓储储运、粮油加工、粮油供应、粮食科教、新时代粮食七大板块,涵盖了宁波粮食从耕种到供应的各个环节,通过实物、文献、场景还原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呈现宁波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

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

  采访当天,记者走进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民以食为天”五个大字。

  地上,放置着“稻黍稷麦菽”五谷的模型;墙上,挂着“春夏秋冬”壁画,以江南农耕图景为蓝本,再现了男耕女织的场景。

  正驻足间,一阵笑声从前方传来。稻作农业展厅内,孩子们围在展台前,围着河姆渡时期的骨耜、唐代的曲辕犁等老农具,好奇地摸来摸去。几个孩子钻进仿古建筑场景里,学着古人的模样“插秧”“割稻”。

陈列馆一角。

  “这是谷仓,那是风箱,过去家家户户都有。”活动现场,该陈列馆馆长洪峰化身讲解员,我们的镇馆之宝是宋代“多角瓶”,在吴地的方言中,“角”与“谷”音近,故“多角”又寓“多谷”,由此也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期盼丰收的美好愿望。

陈列馆一角。

  除了农作实物,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还还原了鄞江粮管所办公房、农友休息厅、质量化验室、民间储谷仓等场景,生动再现了宁波地区悠久的粮食生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小”见“大”的宣教阵地

学生正在研学。

  该陈列馆不仅是宁波市首家以粮食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宁波市鄞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不大,但宣教意义重大!”洪峰说,该陈列馆的建设初衷是为了让公众认识农耕文化、知晓农作辛苦,从而提升粮食安全与节约意识。

陈列馆一角。

  为此,该陈列馆特别打造了“粮食科教”“新时代粮食”两大展厅。

  “粮食科教”展厅展示了宁波在粮食科研领域的丰硕成果、粮食科普读物及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生动诠释了知识传承与创新对于粮食行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

  “新时代粮食”展厅聚焦智慧农业、绿色储粮、精深加工等新技术,展现了宁波粮食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陈列馆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该馆还打造了建筑面积110平方米的多媒体厅。这里,也成为了临展、研学、会议等活动的理想场所。

陈列馆一角。

  据介绍,姜山是浙江稻作第一镇,有高标准农田7.27万亩。前不久,姜山的早稻亩产达到757.4公斤,成功刷新了宁波纪录。

  当天中午,参观完展厅后,研学团队来到多媒体厅。洪峰点开显示屏,给大家讲解了为“一粒米”建博物馆的缘由。

  研学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们都意犹未尽。孩子们明白了粮食从耕种到餐桌的过程,认识了农耕老物件,了解了粮食种植新知识。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节约粮食的观念融入孩子们的认知,对其成长意义深远。”家长蒙承斌说。

编辑: 杨丹

纠错:171964650@qq.com